Re: [情报] 《张飞立马铭》真伪考辨——胡宁著

楼主: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2-18 00:48:05
※ 引述《ChungLong (中龙)》之铭言:
: 一、行文内容与汉碑多异(看看多数今存汉纪功碑惯例可知);
: 二、却又偏偏完整无阙(没有任何“□”缺字框格);
: 怎么想也让人觉得太怪!
第一点teyao大已有辨証﹐第二点的话﹐其实有一种可能是可以出现这种情况的。
譬如说﹐国父孙中山先生明明就已经死了﹐结果还是能有传世的国父手书遗嘱﹕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孙文”的字幅啊。
你说是假的吗﹖但确实字字是国父亲笔。
因为在书画中有一种叫做“集字”的情况﹐王羲之明明没有写过千字文﹐
但后世的人从王羲之的各种字帖中﹐把单字、偏旁部首一个个挑出来﹐
再重新组合、排列﹐就变成了全文为假但字字为真的《王羲之草书千字文》。
因此﹐即使証明现存的《八濛山铭》为假﹐也未必能够証伪“张飞书法很好”。
即使八濛山铭中有些字不同、部首不同﹐那也可能是后世集字之人的错﹐
或者实在找不到某部首不得不用少见但通用的部首代替。
如果说﹐在南朝或唐朝时﹐有这样几幅现在已经失传的张飞书法传世﹐
是完全可能得出前述的结论的。(当然﹐张飞本人应该绝对没有写过《八濛山铭》)
当然﹐与认为南北朝时或唐朝这样的书画流行时还有张飞手迹留存比起来﹐
另一种可能或许更有说服力﹐那就是﹕宋人伪造。
以关羽为例﹐关羽并没有传世的文稿流传下来。南宋初期岳飞还曾经说过﹕
“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宋史岳飞传)
可见在南宋初﹐虽然对关羽的崇拜已经开始﹐但此时还是没有关羽的文章的。
但到了南宋末元初的《关王事迹》(时未为关帝)中﹐竟然收录了关羽八封书信﹐
包括《上张翼德书》三首﹐《与陆逊书》一首﹐《与张辽书》一首﹐
《与曹操书》三首﹐总计二千多字﹗
此时要来集字一个关帝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好﹐青天白日满地红﹐赠蒋中正”
都不是难事啦。
还好﹐关王事迹的八封书信并不是笔迹﹐而是收录内容而已﹐
上段是采用了夸张的手段来形容。
但由此而观之﹐在贵文轻武、将关羽从猛将形象往儒将改造的宋朝﹐
如果出现伪托的《张飞手书》同样改造张飞为儒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过这又要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
即恰好是宋朝时﹐才是把张飞的形象定型为“猛张飞”的时代﹐
就目前来说﹐我们更加没有証据証明宋朝时有把张飞“儒将化”的迹象。
既然如此﹐就更难有宋人伪造张飞字帖书法的証明了。
(或者说﹐这么有空伪造﹐还不如去伪造关羽笔迹更好)
甚至﹐我们还会有另外一种担心﹐即张飞或许原先确实有少量字帖存世﹐
但后世将其“莽勇化”的结果﹐使得收藏者(如果这个收藏者不是大学者的话)
误以为这些字帖是伪作赝品﹐因而不再珍藏、不再记述传阅﹐导致更易失传、
更易史载不详了呢﹖(乾隆都曾经把富春山居图真品当赝品了)
所以到底八濛山铭那些字是不是张飞写的﹐张飞到底是不是个书画家﹐
在张飞形象被确立为莽勇之前是否有亲笔书画流传于世﹐
这些疑问恐怕要造出时光机才能解决了...
作者: shevchenco (冬肥)   2014-02-18 01:01:00
我满喜欢这串文的
作者: a7v333 (蠢与穷)   2014-02-18 07:05:00
三民主义好﹐青天白日满地红﹐赠蒋中正 XD
作者: ban6075 (龙)   2014-02-18 07:50:00
实际上所有“证据”皆可疑,本人已在处理,不在此多谈。
作者: boman (暴 民)   2014-02-18 22:42:00
岳飞所讲的未赏见其文章是指有关春秋左氏学方面的文章,并不能因此得出关羽没有其他文章传世。
作者: ckshchen (尖酸苛博文)   2014-02-19 12:40:00
感谢乾隆把富春山居图当赝品 干净多了原来古人也会拼字 写绑架信方便多了
作者: khara (高阳酒徒)   2014-02-19 13:43:00
是啊是啊反正世上没有赝品就是了。这么明显的假货。呵!任意认为另一个吴镇的诗即梅花道人诗,还说质疑者大胆呢!
楼主: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2-21 13:58:00
楼上你是在嘘什么....
作者: cabon (低语森林悄悄宁静)   2014-02-23 14:35:00
好奇问一下 东汉三国当时的信件 是用竹简还是帛书?
作者: khara (高阳酒徒)   2014-02-23 17:23:00
《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这段算是有名的了。当然今人发现纸之始盖西京时已有之,或者蔡侯更促其便。故事每称“著于竹帛”,二者并之,故“尺牍”“尺素”皆见诸文献,握牍刀工与操纸笔艺并重。至若玺书则似难施于简册。后汉三国,纸已更加流通。臧洪困孤城而数得陈琳纸,孙策欲斩于吉而喻下勿费纸笔为之求救;又李严致雍闿六纸,雍乃答以一纸;杨戏性简,“书符指事,希有盈纸”;皆可见纸在其时已普遍应用。(具体材质则或有高下之别)阚泽“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打工抄写就便背书(时无影印机)更以所赚自充纸笔费用。当时文物流通模式稍可概见。又时人致函覆书,或另有别纸,正文以外之“附录”则写于别纸上。亦当时风气。以上,谨嘘文以表对妄信流言杂说更乱解之不满。
楼主: calebjael (calebjael)   2014-02-24 01:16:00
哈哈哈哈
作者: gfdsa (假扮的大仁哥)   2014-02-24 10:15:00
卡拉兄暴走了...
作者: KevinR (Kevin)   2014-02-25 13:16:00
关帝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好﹐青天白日满地红﹐赠蒋中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