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去年此时还没有(吧)的智慧型手机之赐,板聚前些天断断续续补看完
《汉末英杰传》与《三国无赖传》,最开心的是目前为止情节进度恰好
可以相互呼应。提出一点看法供大家讨论。
※ 引述《aaagun (A枪)》之铭言:
: “哼哼!俺罗三炮大爷的名字你居然没听过?”首领一边说一边举起了斧头。
: “谁管你是三炮还五炮啊?关云长这名字你听过没有?”关羽说。
“罗三”可能比罗三炮更像汉末三国庶人名,不过“罗三炮”这个名字
还是比较有喜感。:p
: 江东、阳羡县城
: 一名高大的青年坐在县衙里一边看书,一边打哈欠。
: “兄长不让我跟随部队,却让我来到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来当县长。”
: 青年心里有些不高兴。
: 一位士兵进来报告,“报告县长大人,有位大汉自愿来从军了。”
十五至十八岁不到的年纪,称“少年”也许更合乎当时仲谋形象(其实
“青少年”也许最贴切,但拗口),当然作品里谈吐老成得多。
: “袁公路时期,寿春特种兵团19连校尉!”潘璋不慌不忙的回答。
: “去你妈的你呼拢我啊!”青年大骂。
: 潘璋看着眼前这个碧眼红发、身材高大但看起来一脸中二生的青年,
: 满嘴胡诌却被拆穿感到有点心虚。
校尉像是校级军官,“19营”可能比19连贴切(参考“陷阵营”的高顺
已经可以带号称千人、起码七百人的部队);况校尉实在太高,自称是
“都尉”也许比较合理。(难怪像吹牛XD)
(补充汉末校尉地位,参考孙策时代的宗姓:奋武校尉孙静,扬武校尉
孙辅,恭义校尉孙瑜;孙策以折冲校尉平江东,孙权也只是行[代理]
奉义(业?)校尉。偏将军地位更高了,参考《汉末英杰传》徐琨。XD)
: “你要享受无妨,可先结个帐,我们东山赌坊的八两七文钱先吐出来。”
: “八两七文?俺当初只借了二两来翻本,你们这厮真是吃人不吐骨头。”
依汉末、三国的习惯,“八两七文”改成“八贯七钱”会不会比较好?
七钱就是七文(钱),但当时也许更习惯讲七"钱"?当然随身带着八贯钱
似乎不轻,潘璋拿不出来、觉得吃人不吐骨头也合理。XD
: “俺没算过,但大概至少有五两。”潘璋回答。
: “俺就比较能吃嘛!而且俺一餐不喝酒,身上就好像有虫咬著,很难受的。”
: 潘璋说。旁边的军政官说道:“大人,此人来路不明,且一开口便要预支五两
: 银,这不合规矩啊,还是把他轰出去吧。”
: 青年摇手道:“给他十两银子。”
: 军政官问道:“大人这是何意?”
: 青年道:“五两银是给此人还债用的,另外的五两银是让他去召募县里的勇士
: ,大哥最近要扩充军备,我想看看这汉子能召到多少士兵,最少要有五十个
: 士兵才能。”
: 军政官回答道:“此人獐头鼠目、一脸奸相,很有可能拿了钱就逃跑的。”
: 青年脸上一阵怒意道:“我不会看错人,若真的这样,我用自己的钱去贴可以
: 吧!”
: 军政官虽不愿意,可也奉上十两银子,交给了潘璋。
另一个话题即汉末三国是否通用银两,这点应该也可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