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铁在西干线电气化后,曾有一段班表不稳定的时期,似乎是因电气化后输送能力大幅增
加,但又要面对公路局、野鸡车的激烈竞争。所以开始想各种花招
今天去翻过去资料,看起来挺精彩的
资料来源:Railtimes精华区、铁道情报
有错还请指正
1. 自强号
电气化后的招牌列车自强号,其运行模式经过多次变迁:
1979年7月北高电气化后排的5往返,行驶山海线的班次不均等,南下有2班但北上只有1班
。当中山线的1往返停靠站较多,北高要4小时50分(与现在水准相当),海线直达1往返
(只有暂先订点没行驶)4小时以内跑完北高,剩下1班南下的海线与2往返山线则是半直
达车
1981年3月,取消这种变则的运行体制,4往返山线与1往返海线都是半直达车,行驶时间
大约在4小时10分 – 20分之水准。
1982年12月,又恢复一往返海线直达车,北高之间再度缩短到4小时内
(中间没资料,跳好几年)
1987年时直达的列车只剩下南下1009次,北高之间刚好4小时,虽然因为EMU200加入而增
班,但整体而言自强号停靠站是增加的,行车时间也增加
2. 跳蛙式停靠站
1981年3月改点开始实施跳蛙式停靠站,不知其用意是要增加中途站便利性,还是缩短
行车时间?其取消时期不明。
观乎1981年3月的时刻表,并没有属于较直达型态的莒光、莒兴、复兴
各列车北高之间都在5小时多一些,但1982年12月时,又有半直达莒光号了,所要时间缩回
5小时内。
3. 复兴号
复兴号早期运行体系与莒光号差异不大,北高间所要时间大约在5小时出头。1981年夏季起
增加2往返直达复兴号,经海线只停台南,只要4个半小时,根据铁道情报所述还附送面
包。但只开了一年多,1982年改点时消失。大概是因为集客困难的关系,要填满600个座
位,相当于15台客运车的分量,从台北直达南部,挺困难的。
新山线通车前,北高间最直达列车普遍行驶海线,以避开山线的急陡坡与频繁交会
这些列车在海线内普遍不停站
而海线其他的优等列车,通常是较低等级的列车
(很早期只有平快行驶、电气化施工时很多列车改走海线较热闹
后来是复兴为主、近年来才较多自强号以及复兴升格的莒光)
但走海线不经台中集客能力较差,所以没办法大量开行这种列车
- -
现在自强号停靠站与当年莒复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多,其行车时间也只少一些
莒光号大概跟对号快车、平快车差不多Level,北高之间六个多小时
该说是进步还是退步?往好处想中间站的自强号班次变多,班次选择变多
坏处是行车时间拉长,除非假日大塞车否则真不想搭长距离
明天去翻畅流吧,看能发现什么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