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场革命,
大家都在写历史,只是身处在洪流之中,有些人没有察觉到而已,
好比当年 孙文创立兴中会那样子,
一群热血中年人、年轻人挺身而出,对抗陈腐的体制。
插个题外话,
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
谁没有年轻过呢?
你们眼中的那些讨人厌的老长官们,
年轻的时侯也是意气风发的饱学之士,曾想在公务体系有所作为,
但是进来久了以后,热情就被那些体制给熄灭了、给同化了,
而现在的你们不正是处在被同化的那个关键时间点上吗?
历史上的改革都是30几岁、20几岁的人在推动的,
因为你们还有救,所以找你们出来推动变革也是理所当然。
所以我个人是赞成唐主委在PTT征人的,
只有在这里才找得到热血中、青年。
你叫各部会首长在自已的机关里找名单,
那就是请鬼拿药单,
那种保守派是能够找得到什么直梗之士,
他们会傻到拿石头砸自已的脚吗?
能够平平稳稳地升官,然后退休,无事一身轻不是很好?
所以透过网络平台,才能够绕过那些体制,找到青铜圣斗士。
拉回来,
看到大家的发言踊跃,我很感动。
首先我很替所有在台湾的人类感谢在这个板关注这个话题的人,
你们的愤怒或是说热情让我感受到在沈沦的台湾大环境底下,
还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身为一个在ptt 15年以上的老人,
我差不多在05年感受到台湾的经济成长已经回不去了,
和我小时侯也就是1989年左右时的荣景相比,就是今之凉凉矣。
而14年“才”爆发的学运运动,比我的感受晚了将近10年,
(其实有些人早就感受到这股社会的反抗力量,
只是不清楚压力锅何时会炸裂而已。)
也就是说,
年纪比我小的人可能没法亲自体会到一热一冷的那种明显对比。
和我年纪相仿的人也许才能够感受到那种被大陆、东南亚各国追赶上来的
那种压力。
平常我是不到这个板的,
是因为昨天12月1日恰巧在莱尔富看到联合晚报有这标题才又拿起报纸来
看的,我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命运中的巧合,因为1年365天看不到10天报纸。
联晚的立场虽然是蓝的,但是他们对于台湾的前途也是有一种使命感,
可以是攸关大家利益、前途的话题是不分蓝绿的。
拉回主题,
看完所有讨论串的文章和推嘘文后感想如下:
1、我看完报纸后的当下直觉就如同ocrder说的:他有没有在骂我们机关。
我也是想到网络匿名性可以相对上保障言论自由,
而唐政委的这种构想,是要担一种直言之士被曝光的风险。
讲白一点,靠山是否够不够力。
就连林全院长本身能干得了多久,我们都不清楚,
能否抵挡得了一些绿营大佬的不信任?
而你本人是否够不够力去保障这些热血中、青年也尚未知数,
也因此之后出现了不少文章反映了这种心理上的焦虑感,
这是你要去解决的。
不然人亡政息,你离开后照样可以在资讯界挥洒,
而这些人呢?也许就是在体制内的黑名单里升不上去,
毕竟他们也是上有高堂,下有妻儿要养。
这一点要慎思。
2 引述Roy3567之言:翻转整个行政流程,公文逐级陈核模式,文官体制打掉。
这位体制内的网友真得是一针见血。我到现在还不清楚为何公务体系仍然要
纸笔作业,能否在林全内阁任内大刀阔釜,至少做到所有的公文签稿一律是
电子公文,然后在无关于国防等担心被敌人知晓得所有领域的公文,都能够
让民众自由的上网看到和查阅,就我个人而言,这才是所谓的开放政府。
也就是决策透明公开化。
你们这些专业人士的决策到底是凭什么书上的学理,凭著什么洞见,凭著什么的
心灵神巧,我想都得在所谓的签上面一一陈述。
也就是所有的长官都应该把他所考量的点,
学理、法规、思路等等清楚的交待在签上面。
那些意见本来就是可以透过思辩来判断真伪对错。
而不是只是写短短的几项数言,就交待下级得照办。
因为我们不清楚这项政策的制定,到底渗了多少私人的利益在里面。
还有下级是否在签上面够驳斥上级的意见呢?而没有任何的秋后算帐。
6等的人意见比9等的高明,那么下次论功行赏时,
是否能升6等,而不升9等呢?
公务体系的升迁到底是以年资为重,还是思虑周延、决策高明为重呢?
如果一个很聪明的30岁年轻人,是否得像坐电梯那样子一层层往上升,
一定得等到50多岁才升得到12职等以上呢?
这些都是我内心存在已久的疑问。
3 引述ocrder之言:因为他们是教授,我们讲得话就是屁。
这一点我也是心有戚戚。
绝大多数的民众的脑袋都不清楚的,
所以只能够相信权威,也因此广告都会出现白袍医师的背书,
甚至是找不相关领域的综艺明星来代言,增加产品的说服力。
但是这种思考模式无疑是一种反智的,
靠声望、靠曝光度、靠掌控媒体,甚至靠按赞的数量,
都不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态度。
所以开放政府要避免那种“人微言轻”,只有大佬、权威抢占话语权的那种传统文化,
让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够勇敢发言,集思广义,来凝聚一项较为妥善而被各利害
关系人尚能够接受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