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从台大说台湾建筑故事”导览纪实(中)

楼主: chenhaoan (箬易)   2010-09-29 05:52:51
※ [本文转录自 CampusTour 看板 #1BmoWypV ]
作者: enfantterri (枫子) 看板: CampusTour
标题: [转录]“从台大说台湾建筑故事”导览纪实(中)
时间: Mon Apr 12 22:03:39 2010
※ [本文转录自 NTU 看板]
作者: ssdot (银河) 看板: NTU
标题: [校园] “从台大说台湾建筑故事”导览纪实(中)
时间: Mon Apr 12 19:49:30 2010
http://tinyurl.com/y4o9ucv 图文网志版
开放的方院
  当初张肇康的构想是在这个地方盖四幢房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幢,而他
当时的构想是前面还要有一幢,第一幢房子是今天看到的农业陈列馆,第二幢是
哲学系馆,旧名是农业经济推广馆。第三幢是人类学系,以前是考古学系,第四
幢,后来没有盖的这幢,叫做自然历史博物馆。整个配置上非常有趣的地方,就
是它仍然是一个方院,利用这四幢房子围起来,可是这个方院跟文学院那种方院
是完全不同的,这种方院是开放性的,不像文学院那种方院,进到里面去后你要
先上大楼梯,然后在里面晃,你才会发现他的院子。这里从很多不同的方向都能
够进到院子里面来,最重要的是这个四合院在四个角落是错开的,所以呢?他会
造成一个传统的四合院所没有的流动感,也就是说,所有的空间都是和外面相通
的,而不是一个封闭的方院。所以你可以想像张肇康他在这里要做的是一种新的
语汇,就跟他和贝聿铭在东海要做的东西是一样的。他们想要传统的语言,像是
四合院。而不管中国的四合院还是西方的方院他都是一种合院,且都是一种封闭
的空间。但是他们要做的是开放的方院,一种in between的东西,具有传统建筑
的特征可是又跟传统建筑不一样,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的很清楚。这是我要跟你
们讲的第一段,关于这个地方他怎么来的,跟整个台大校园的关系又是什么。
“现代中国建筑”的追寻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二段,讲这两幢房子,前面我们讲到这个农业陈列馆
是最早盖的,这个房子在1962年完工,是张肇康做的,那哲学系是第二幢,是虞
曰镇建筑事务所自己做的,所以呢,农陈馆是原创的,哲学系这一幢是模仿他们
,大概也不能说模仿啦!就是说,他们模仿了一部份这边的想法,但是我觉得也
有一部份的想法很不一样。
  今天在台湾战后的建筑史上,农陈馆是一幢很重要的建筑物,在两个方面很
重要。第一,在那个时代,就是在从1950年代一直到1970年代这将近二十年时间
里面,台湾建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运动叫做“现代中国建筑运动”。什么叫做
现代中国建筑?他们所要做的事情是说,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建筑语言,具有中
国又具有现代的企图。这样的想法最早是由王大闳在1954年的时候,在建国南路
的自宅里头提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感觉到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潮流是现代建筑
,所以想要把现代建筑引进到台湾来,可是在引进的过程里面不希望完全的被西
化,所以他们在现代的意涵里面加入了中国性。
  所以他们希望在这个房子里,虽然是现代的建筑,可是可以让人感觉到和传
统间的关联。在这样的路线上他们做了很多尝试。包括王大闳、杨卓成,这些比
较年轻的建筑师,还有像高而潘做北美馆,你们看到都是一个管子一个管子,在
他的想法里,那就是中国建筑的斗拱,或者是木构架的转化。他们这种中国式的
现代建筑,最重要的敌人其实并不是西方的现代建筑而已,还有就是我们所谓的
宫殿式的建筑。
  国民政府搬到台湾之后,因为他们基本上失去了中国,可是又宣称他们代表
中国,所以一直对于台湾没有这种中国古典建筑非常的焦虑。台湾有很多闽南式
的房子,可是他们觉得这种房子不是中国建筑,他们要看到的是一种宫殿,这跟
国民政府在南京的经验是有关的。国民政府1930年代的时候在南京,推动了一个
首都计画,就是要把南京改造成一个具有宫殿式现代建筑的城市,他们的改造也
满成功。今天你们如果去南京,去看中山路,在中山路两边就有很多他们做的中
国宫殿式建筑,而这种建筑的原型来自中山陵。所以呢,来到台湾之后,因为台
湾都没有这种宫殿式的建筑,他们就说那我们自己来做。也因为这样,那个时代
里面凡是重要的政府建筑都要戴上一个大帽子。可是对王大闳他们这种有唸过书
的建筑师来讲,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恶心了,他们没有办法去接受这种虚假的复古
建筑,所以他们觉得我们这些建筑师应该联合起来推动一种建筑,叫做现代中国
建筑。
  他们第一个大型的实验场在东海大学,你们现在去看东海大学,这种所谓的
现代中国建筑大概有三条路线,第一条就是你们看东海的文学院和理学院这样的
建筑,是斜屋顶,可是是不会飞的,就是我们在中国建筑里面叫做衔三顶,也就
是一种民居用的建筑形式,是用一种小传统来对抗那种大传统。除了这个斜屋顶
之外,他们也用清水混凝土加上木门窗,经过比例的调整之后,让他是现代建筑
可是拥有很浓厚的中国味,这是第一种路线。第二种路线是陈其宽所做的,是一
些白色的房子,你们如果去东海看,女生宿舍就是这样的房子。那第三个呢,就
是路思义教堂的那种斜屋顶,你看到他斜顶上他用那黄色的琉璃瓦,在屋顶上面
表达突起,可以跟琉璃瓦的感觉连结在一起,虽然很淡,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
一种现代中国建筑的诠释。
再一次实验
  在农陈馆里,他们把在东海所尝试的中国现代建筑元素放进来,所以这个房
子里面你可以看到当初写的设计过程里说的,房子主要由三个部份所构成,第一
个部份是这个台基,第二部份是一楼的屋身,然后第三个部份是这个屋顶。他们
想像的是一个中国建筑,把他立面化,我们在建筑术语上叫做立面。他们觉得中
国建筑有三个最重要的特色,第一个一定要有台基,也就是要有一个台子垫起来
。第二个就是立柱子的部份叫做屋身,最重要的特征是有一个很大的屋顶,不过
这里对屋顶的表达并不是做一个斜屋顶,而是做一个立面。所以当你走进去这个
房子的时候,你会看到很多黄色的琉璃瓦在里面铺开,就好像进入到一个中国建
筑的感觉。所以他们故意用重瓦去做帷幕,就是要来表达屋顶。
  另一个部份是当人进入到二楼,二楼的门窗是在帷幕后面,所以从这个角度
去看就会看到传统中国花格窗那样的感觉。这帷幕不只从外面看是屋顶,从里面
看的时候,他是创造一种花格窗的元素,你们今天如果去东海去看他们最早的图
书馆,现在是艺术所的房子,转到后面去看,就可以看到那时就已经试验了很多
这种东西。可是他们在东海的试验是不成功的,因为洞留的太大,所以你从里面
看的时候光线太强。因此当张肇康来做台大农陈馆时,就把实的部份加多,让光
线的表现比较好,我们用今天的话讲是改进版。
  房子里面他们做了很多的修正,比如说现在看到的柱跟梁,出来的地方有一
个孔,在功用上来看是让水流出来,可是从造型上来看是要表达一种木构造的感
觉。因为如果是用混凝土的构造,通常是灌在一起就结束了,可是你如果是用木
头做的话,他们是榫接,那是架上去的,所以他们在这边是要清楚的表达一种架
上去的感觉,一般做建筑的话,这根凸出来的梁他应该是平接的,意思说这根梁
跟凸出来的这根这样接起来就好了,在处理的时候是很细致的关系。不一样的地
方就在于他很清楚表达出了一种木构造的状态,要让我们进去这个房子,抬头看
的时候看到的是木构造屋顶的状态,这是他传统的部份,所谓传统的部份还包括
门窗细部的处理,可以看到颜色还有细部的处理可以让人清楚感觉到一种中国的
感觉。
  至于现代的部份他的表达也非常有趣,各位可以看到这个房子这种柱梁的架
构,可是用的是清水混凝土,就是直接灌混凝土之后把模拆掉,你可以看到这个
模板的痕迹都留在上头。这是要做设计的,不是说随便乱做的,所以要画模板的
施工图,你要设计模板要怎么放,所以看到的痕迹都是他故意设计在上头的,也
包括你这个柱子他转四十五度,因为在灌混凝土的时候如果要灌九十度很难灌,
拆模的时候通常线不会是直的,所以他们有经验的建筑师不要做任何的粉刷时,
就会把这种东西切四十五度,灌出来的角不会那么尖,就很容易成功。我的意思
是说,各位在墙面上看到的痕迹是在灌模的时候故意留下来的,所以不会设计模
板是横向的,为什么?因为我要痕迹是直线的,所以需要画一张施工图,跟工人
讲说你们钉模板的时候要这样子,而且只能有两条不能有三条,这个绝对是设计

  再来第二个细节,看转四十五度的细部,如果他没有想做这件事情,工人就
会把他灌成九十度,这个地方就会瘫掉,因为转四十五度所以这地方保存非常好
。第三个部份你们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个边框跟柱子要交接的时候都会留一条缝
,包括柱跟梁中间都有一条缝,都是故意设计的。在现代建筑里面有一个非常重
要的信条,就是要让每一个建筑元素都有自己的生命,所以柱跟梁不能互相混淆
。柱就是柱,梁就是梁,窗就是窗,门就是门,不能混在一起。可是你说,柱跟
梁本来就是灌在一起的,那就没啦!怎么让他不混淆?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会加一
条沟缝,然后让梁小一点,退进来。所以你会看到梁的造型是很明朗的,这样如
果仔细看楼版的边缘线都有一条沟缝,楼版就是楼版,不是柱跟梁的附属物,就
是一个独立的东西,所以每个东西都有一个沟缝,是独立有生命不是附属的。
  再来我们看砖的排法,在原始的设计里是要用清水砖砌,后来因为有一些技
术问题所以贴红钢砖,你看看这个红钢砖怎么贴,到下面会转这个方向,到上面
会转成这个方向,都有收头,到了最旁边一样有缝。所以我很喜欢这条廊,这条
廊跟其他地方是不太一样的,所有元素都非常清楚,应该要表达的建筑构件的关
系都清楚的表达出来,在建筑上叫做教科书,我们要带学生做设计,不会做喔?
来我带你来看。你看这个红钢砖到最外面收边的时候都留一条缝,你们如果去看
台大的其他的房子,保证都没有这条缝,这条缝不会向下凹,一定是平的,每一
个细节做的很清楚,包括你看到楼梯,这楼梯的作法并不是连续的,这楼梯是一
片一片的,一定要让每个东西都是漂浮在那里。
方盒中的理性世界
接下来要讲的比较深奥,要在三楼讲因为下面几楼看不到,三楼很重要的是
他的地板,这个地板是原来的没有被遮住,大家注意看这个地板是什么形状?正
方形,这形状并不是建筑师做的图样设计,这个方格就是他做这房子的模柱,也
就是说,这个房子就是从这个方格纸里面画出来的,你们现在正踩在方格纸上,
注意看每一根柱子的位置一定在方格的正中间,所以你看这些洞不是乱切的,都
是呈直线的,是非常严谨的方格的艺术。
  这里天花板都不是原来的,原来有一个格子的系统,所谓的现代建筑里面就
是一个方盒子,可是方盒子有两种,一种是烂的一种是好的,这道理很简单,你
们听了会觉得很好笑。什么是烂的方盒子?就是看别人做一个方盒子就跟着做一
个方盒子,可是什么是好的方盒子?像张肇康可不是乱做的,他会赋予这方格子
里一个世界,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一个笛卡儿的世界,他所想像的是一个笛卡儿的
理性世界,在这世界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找到定位,透过一个座标系统,有X轴
、Y轴、Z轴。对张肇康来说,在这房子里面所要指涉的就是像笛卡儿这样的世界
。他跟王大闳一样,做设计的时候用一张方格纸,然后就用这张方格纸找到所有
东西的位置。
  所以你看这房子是三层楼,每层楼就是一个方格的空间,然后把方格叠在一
起。听起来好像很无聊,可是他们知道怎样在严谨里面做变化。他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在这个方格纸上面放两座楼梯,一个是这怪怪的既圆又不圆,既方又不方
的旋转楼梯;另一个是我们刚刚走上来的折梯,用两个不同形式的折梯,一个长
方形的平面中放进两个楼梯,就会变成三个隔间,他不用做任何隔间就自动把一
个方格变成三间,中间这个比较大,两边的比较小,现在的人不会用这空间,所
以就通通都隔开了。这本来是一个展览馆,不需要任何隔间,也就是一个柏拉图
的空间。
  他做的第二件事情是摆柱子,就是各位所看见的这一排柱子,这排柱子到了
一楼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柱子外面的空间就变成室外,在廊的下面,那意思就是
说,当你走到柱子外面,所有外面的空间都是走廊,而所有的展览都应该在柱子
的里面,外面一圈应该维持着廊的形式,你们在台湾有看过这种空间吗?我们现
在不会用这种空间,所以把这些空间都隔掉。可是按照原本的设计,这个外圈应
该是廊,然后所有展览都应该在柱子里面发生,你要摆东西的时候就找方格摆就
好。比如这一格要摆一个展示墙这样就好,所有的东西都会有他的秩序感。偏偏
他们碰到一群没有秩序感的人,连方向感都没有,所以就什么都不见了。当你们
开始知道,原本的设计外面应该是一圈的,你应该就知道原来外面所做的圆桶,
到里面该是变成花格窗的感觉,在这个廊上面。其实是一个很漂亮的空间,这边
都看不到,但其实就把隔间都拆光就有了。我们要把事情做好很简单,就像他们
常在谈的,就是拆光洗干净,所以你们在哪里可以看到这种感觉,都没有是不是
?二楼可能可以看到一些,我们下去稍微看一下。
  这里后来铺了地板,不然一样可以看到清水混凝土,这个楼梯跟墙不会黏在
一起,一定有漂浮感存在。所以你们抬头看可以看到这个光影的感觉,也就是在
这个柱子中间,这个廊应该是远一点一样的感觉,今天张肇康他如果还在,他来
看真的会很想哭。看这个楼梯的细部,很厉害喔!非常漂亮的楼梯,这跟工艺品
一样。我们教建筑系大一第一件事情就是灌水泥,要灌的很棒。那我们现在去另
外一幢(旧哲学系馆)去看看,那边的作法很棒。
====
想知道更多台湾战后第一代建筑师的故事
欢迎参加4/14(三)“张肇康,那一代”建筑讲座
报名请至http://tinyurl.com/y2pm7n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