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
哪一学年度修课:108-1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田芳华老师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教育学程
增能选修课程:必选修
δ 课程大概内容
介绍我国现今主要教育议题。教育议题的选择以配合十二年国教实施与前瞻社
会需要为主。上课方式与一般教育学程之课程不同,主讲者除了任课教师之外
,尚邀请许多对该议题学有专精、实务经验丰富之学者或中学教育工作者前来
分享经验教导修课学生。除教师讲授之外,会适时以课堂讨论、小组作业、和
学生报告等方式进行。希望培养对我国重要教育议题具备基本认识,培养敏锐
思考和行动能力,且视野宽广的未来教育工作者。
预定课程进度:
第一周 课程介绍、分组
第二周 教育议题融入课程设计──以各领域为例
第三周 品德教育
第四周 (校外人士演讲)民主教育
第五周 法治教育(含人权教育)
第六周 艺术教育
第七周 媒体识读教育
第八周 国际教育
第九周 学生教案设计简报
第十周 (校外人士演讲)科技教育
第十一周 (校外人士演讲)生涯发展教育(一)
第十二周 生涯发展教育(二)
第十三周 (校外参访)生涯发展教育(三)
第十四周 生涯发展教育(四)
第十五周 (校外人士演讲)理财教育
第十六周 (校外人士演讲)海洋教育
第十七周 小组报告与总结─影片分享
第十八周 表定不上课
最后实施下来,课程大纲上的进度与要求有许多变动。其中校外参访有2次(大
安高工和景文高中),校外人士演讲有3场。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负的,详见总结。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老师上课都用投影片,没有讲义或教科书。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讲述投影片,并时常穿插团体讨论、小组展演。
课堂上会点人起来回答不一定和课程相关的问题,每个问题都会花很多时间。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1.平时出席讨论与参与情况 20%
2.小组作业甲 30%
3.小组作业乙 50%
有交作业就会有一定的分数。
最后给分甜,但各项作业的评分标准不明。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没有考试。
课程大纲所列作业:
(一) 作业甲
1.各组选择某教育议题,彼此之间不得重复,且作业甲之教育议题必须和作业乙
相 同,以收深入学习之效。
2.教育议题之选择,以总纲之十九项教育议题和本课程增列之教育议题为主。倘
若在上述以外之议题,需和任课教师商量,并说明为何该议题重要。
3.作业内容为回答第二(一)作业甲第4项所列之问题,并撰写约5页之简易教
案。作业甲之全部页数在10页以内。
4.每一个教育议题都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该议题的理论与实务意涵是什么?
(2)为何该议题重要?
A.对我国社会及世界人类的意涵
B.对自己的重要性
C.对教育未来下一代的重要性
(3)该教育议题融入课程的时机和适当性?
A.担任何种角色时,该教育议题种入何种课程最适当?例如担任导师和任教专
门科目教师时,有无分别?
B.课程的类别呢?例如不同领域/科目、必修课、选修课、学校特色课程或其他
?
(4)怎样体现该议题?如何唤起重视?
(5)如何在课程设计上教育学生?
A.该议题主要之教学目标?
B.如何在自己任教的专门课程中融入?
C.如何进行协同教学,与其他非自身专门课程之教师共同设计课程、研拟教案
,并付诸实施?
D.教材如何研写蒐集?
E.其他可资运用之资源为何?
(6) 教案撰写──如何配十二年国教课纲之实施设计教案?
(二) 作业乙
1.各组拍摄与某教育议题有关之五分钟影片。各组选择之教育议题彼此之间不得
重复,且作业甲之教育议题必须和作业乙相同,以发挥系统性之功效。
2.影片内容可自由发挥,对象以国高中职生为主。内容可配合教案设计或者以综
合介绍议题方式呈现。
3.作业目的包括:
(1)展现各组对该教育议题之认识、分析与反思。
(2)影片能作为日后任教国高中时之教材。
(3)各组之间所拍摄之影片能够相互交流,扩大日后任教实可运用之教材资源
。
(4)作为日后学弟妹修课之作业范本与灵感来源,并累积本校教育学程学生之学
习成果。
4.作业放到YouTube网站。影片内容需放置教育议题名称、小组成员名单和分工
,但请勿放置任教课程教师姓名。
5.期末报告之成果展现时,需讲明下列事项:
(1)拍摄影片所设订之观众属于哪一个教育阶段──国中、高中或高职学生;
该影片在教学上运用之时机。例如导师课或配合某教育阶段、某课程、某
年级之教案,或其他教育场合。
(2)评分重点在适切性和创意。拍摄内容可参考教学进度表所列之教学活动内
容,但不需侷限在列出之教学活动内容。只要能尽量展现对该教育议题之认
识、分析和反思,即符合适切性之要求。又,创意为评分重点。请尽量发
挥创意,展现专业与关怀教育和社会发展之能力与心志。
然而,作业除了课程大纲所列之外,老师时常以信箱出很多临时作业,包含口头
、展演、小组、书面等形式。每一项都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完成,但往往规定要
在一周之内完成,造成同学许多困扰。且用信箱寄作业给同学,代表无法与老师
当面沟通作业问题。况且寄信向老师说明作业的难处,老师也不会回信。(详见
总结)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出席率:平时不点名,只有校外参访会登记谁有来没来。
加签习惯:如果有人需要都会给签。(但没人要加签)
迟到规定:基本上不介意同学迟到,但要看是哪位同学。(老师个性与事蹟详见
总结)
Ψ 总结
大家可以谨慎考虑是否修这门课,这门课只有校外参访和校外人士演讲的环节比
较好。
老师在课堂常常会有不合理的要求,试分为作业的部份以及课堂活动的部分。在
作业的部分,老师常常不在课堂上交代下星期要完成的作业,且一开始的课程大
纲也并无列出有额外作业,因此,往往是“临时”用寄信的方式出作业给我们。
而作业的内容往往也需要小组讨论或与其他组协调、讨论、合作,例如访谈教授
、准备辩论赛,以及编排行动剧,实行上会有许多不便与困难。
而在课堂活动的部分,在“品德教育”那周的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唱国小、国
中、高中的校歌,且一定分别由三位同学唱。如果没有人自愿,还会点人。似乎
把品德教育的重点放在歌唱能力、音调的部分,而不是在于细究歌词寓含品德的
内涵。此外,老师偶尔也会在课堂上提出困难的要求要学生去执行。例如某次课
堂上,老师要求数学科某位同学去问教育部某个问题。但其实问题与课堂内容并
无直接关系,仅仅是因为老师好奇所以同学就要额外花许多时间去问公家单位。
同时,课堂上有许多事情都是临时通知。除了临时透过寄信加派作业以外,校外
参访的时间地点也是临时通知。例如参访的4天前才寄信说明要校外参访,要在
校门口集合。临时寄信通知对当天有连堂课的同学来说,会需要沟通与协调,但
是老师不准同学临时请假与迟到。
最后是对学生的言语态度。当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发问时,如果学生所表达的与
老师想听到的不甚相符,老师的言语用词会相当不友善,甚至会有刻意刁难的意
味。
总结来说,老师不合理的要求或刻意的语调态度等等,常常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
,甚至有莫名被骂的感觉,这对师生关系或学生的学习动机都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