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104-2 黄贞颖 神经经济学专题

楼主: gobears5566 (golden bear 5566)   2016-07-02 12:43:08
※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

哪一学年度修课:
104-2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黄贞颖老师、叶俊毅老师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经济系选修 (此门课为 U 字头,是大学部高年级与研究所的选修课)
δ 课程大概内容
每年会不太一样,主要是会跟老师该年度的研究题目有关的期刊论文。
今年前半部分偏经济学,后半部分偏神经科学,
主要是老师想要找出 utility function 的形状,
(老师的假设似乎是 utility function 长成 cdf 那样)
所以前半学期读了许多脑中的神经元如何记录价值的期刊文章,
后半学期读了其他像是视觉等区块,希望能把那些拿来做类推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
4.5 颗星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没有教科书,都是读期刊论文,有 Science, Nature, AER 等等的文章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分小组,三到四人一组,每周轮流上去报期刊论文,
报得时候台下老师与同学提问(绝大多数时候是老师问就是了)
期末的时候会有一个大报告,分成三大组,
把整学期的课统整,然后要想实验来验证这学期提出的研究问题。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分组报告 40%
期末报告 20%
课堂讨论 40%
分组报告基本上每个人只会被分到一周,认真准备应该就不会太低分,
期末报告因为是很多人一起准备,所以每个人不会负担太大,
另外老师为了防止有 free rider 的情况,有设置分工表,
最后的成绩会在依照分工表上做调整。
至于课堂讨论,就是每周有举手提问,助教那边会做记录,
每周不管问几个问题就是算一次,期末会公布大家的累积次数,
我猜评分是依照常态分布,因为我发言的次数约莫在前 25%,那部分拿 7x分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没有考试。作业就是分组报告与期末报告。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加签记得老师当时是全签。
上课完全不会点名。但切记有 40% 是上课发言与问问题的分数,
不来等于那部分会拿不到分,来了没举手发言与问问题,一样拿不到分。
基础的话,今年似乎不太需用经济学基础,反倒是蛮吃重神经科学的基础,
所以读经济系的原 Po 就觉得相当吃力,
尤其读期刊论文,光是弄懂那些神经科学专有名词就花不少时间......。
Ψ 总结
这门课虽然大学部也可以选,但基本上是给研究所的课,
整门课的设计就是读期刊论文,以及发问与讨论。
我觉得很大的收获是可以观摩老师如何问问题,
虽然这门课有 40% 的成绩当成诱因,试图使学生多发问,
但下半学期常常有读的东西太过未知,以致几乎没人发问,
这时候就会看到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对台上报告的同学们提问,
尤其黄贞颖老师,整个人充满对研究问题的好奇与热情,值得效法。
我自己就会记录老师都问了哪些问题,
常常会有“我怎么没想到可以从这个方向提问”的感觉,
对于提升自己思考与发问,有相当大的收获。
另外,因为是专题课,虽然课名不变,但每年读的东西会有不同
所以有些同学好像是过去曾修过,今年又回来旁听。
作者: wenbuneatble (文本能吃吗)   2016-07-02 12:4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