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学生自治选举:专访研究生协会会长候选人二号周芷萱】
◎台大意识报 本文刊载于本报粉丝专页
(http://tinyurl.com/lsxfmq2)
台大学生自治联合选举将于5/28(三)举行,为了让大家在投票时有更多的参考资讯
,意识报特别访问了其中学生会长及研究生协会会长的候选人,希望大家可以对他们有更
多的认识。本篇受访者为研究生协会会长2号候选人,周芷萱。
(以下本社记者简称意,周芷萱简称周。)
意:请芷萱先介绍你的过往经历和参选动机。
周:我毕业于台大历史系,现在就读国家发展研究所。曾经待过台大桃园地区校友会及台
大意识报社。以前对社会、校园议题有自己的想法,但觉得我没那么勇敢。这次一方面有
参选的机会,另一方面是318运动后的体悟:人生就是要勇敢一点,面对新的挑战。所以
就参选了。校园自治是社会参与的第一步,如果自治经验可以从校园开始连结是很好的一
件事。
意:为何不参选研究生代表?尤其你担任过记者这种属于监督、批判的角色,在参选会长
时心态如何转换?
周:今年选举规模大爆发,很多朋友平常对环境仅止于关心,这次却愿意参选研代,但没
什么人要跳进研协会长这么大的坑。跟有经验的朋友聊过后,我觉得也许这是个很好的机
会。而我并不觉得研协跟研代的关系有太大冲突,研协也是替学生发声的管道,真正的行
政单位是学校,况且研协没有什么权力,所以就我自己的理解和定位,我反而觉得研协和
研代的关系不像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因为大家都是学生,选上的话会一起合作,向学校
反映研究生的权益。
意:对于研究生代表在校务会议席次甚少有何想法?若选上要怎么改善这个状况?
周:希望成立平台,把所有的研究生的声音集中在这一席代表。让校方增加席次几乎不可
能,所以转而希望学生开始关心自己的权益,并了解研协所做的每一件事跟大家都很有关
连。希望成立申诉平台,主要的理念是让全校研究生成为研协的后盾,学校才会在乎我们
的声音,可以一起讨论我们提出的事项。学校有困难当然可以表达,但不是用突然删掉
OED这种方式,或迟迟未发奖励金也不说明,损害研究生的权益。奖励金不赶快发,大家
都会很痛苦,因为大家都是靠这个生活的。如果光依赖研协会长还有学生会长两个人的声
音,学校不会想办法解决学生权益问题。
意:针对妳的政见,现在各研究所已经办了很多讲座,为何还想举办讲座?
周:我们的想法是“讲座看到花,但你还是不会去”。学校有各式各样的讲座,请很好的
老师、硬件条件也很好,但大家还是不想去,平常上课坐在台下已经听很多了,不会再花
两个小时去听别人演讲。所以我希望办的讲座比较偏向工作坊的性质,我们会邀请愿意与
学生对话的老师,老师只讲一部分,再来小组讨论。这个点子也是从318运动来的,那时
在街头有很多公民讲座,大家围圈讨论,这种形式可以接触比较多人,而不是单纯听课。
本来文组和理工科可能没有接触的机会,但透过这个环境,可以交换彼此的想法,比较容
易交到朋友。其实研究生很需要拓展人际圈,因为有些人一直待在研究室或自己的空间里
面。总之我们期待讲座有以下改进:第一,让大家对议题有更多了解;第二,不会枯燥无
聊;第三,有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意:你认为研究生与大学生、教授的关系为何?针对可能的冲突,也可透过申诉平台这个
管道处理吗?
周:大学生跟研究生没有管道不畅通的问题,因为助教的关系所以会彼此交流。比较大的
问题是跟教授的关系,因为立场也比较尴尬,研协可以帮忙之处有限。请教台大工会的朋
友后,我希望研究生遇到问题、并前来申诉时,研协公开呼吁老师按照规矩走,而非单独
告知老师。毕竟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同学,而不是害了他。研究生必须要站在一起,主张研
究生还是要有自己的生活。往往跟教授有互动问题的研究生都孤立无援,身边同学也抱持
著“这个环境就是这样,熬两年就好,意见不要那么多”这种念头。若外界声音够大时,
同学就会开始思考其实不用过得那么惨,因为有比较才知道自己可以跟别人有一样的待遇
。
意:对目前研究生的助教训练有什么看法吗?研协有没有可能举办培训课程?
周:目前通识中心在助教一进来时有整天的培训课程,请杰出助教作分享。之后每学期助
教都还要再上两小时的课。目前的培训方式很制式化,好像上了两小时的课,就代表是及
格的助教了;学校的讲座很无聊,却又因为是学校办的讲座才可以认证,所以大家一定要
上。未来或许可以跟学校争取用更多元的方式进行认证,制式化的内容对助教未来的教学
没什么帮助。目前我会先把讲座、申诉平台先作好,再来处理助教相关事宜。
意:就你观察,研究生当助理、助教,除了缺乏工时薪资保障,还有哪些困境?
周:对文组学生就是论文的生产。各系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课,我上任以后希望举办整合
性的讲座,例如毕恒达老师曾经写过“教授为什么没有告诉我”系列,谈很多研究生写作
时没注意的事情,可以请他来谈论文写作的困境,并且让大家聊聊天、交换论文产出的痛
苦过程。其实这比较像心情工作坊,因为论文带来的压力很大,研究生其实很需要取暖。
在工作坊里,各自把写作困境拿出来讨论,跟朋友聊聊,答案就出来了。针对理组学生的
话,就是以匿名方式运作申诉平台。很多研究生都想说两年熬过去就毕业了,但以研协的
立场来说,保护他的状况也很重要。针对研究生的困境,我主推三个活动:心情分享、论
文工作坊、申诉平台。
意:对于研究生就业问题,你提出“邀请青年前辈分享”,可以详细说明吗?
周:学校虽然有学思历程,但多是请大师级人物,所处的时代跟我们差很远,时代又变化
得非常快速,有些经验就会不合时宜。所以我提出青年前辈,一方面他们有理想,被生活
所迫的程度不高,一方面既是“青年”,和我们就会比较贴近。以工作坊的形式,除了职
涯分享,也谈学习经验。目前各系系学会所办的分享偏向各系的前景,但我们要做的是跨
科系、跨领域的分享,针对行业而非针对科系领域。鼓励大家多方尝试。
意:你觉得自己在这次选举中的优势为何?
周:我的团队都是政治素人,政治素人通常对自治存在比较浪漫的想像,保持这些有时是
一种好事。刚开始参与自治的人会比较有热情及较理想化的想法,并愿意为此努力付出。
另外,我的政见都是经费许可、确实作得到的,也跟研究生的权益确切相关。例如人际网
路窄小这个问题就是跟有亲身经验的理工科朋友讨论出来的。研究生生活圈比较小,也没
有太多空闲时间,不太可能去参与社团,如果以讲座形式就较有机会交流,但现在学校各
种作法都太制式化了,讲座之目的不该是把大家放进绞肉机,生产成固定的样子,我们希
望这部分可以更有弹性。我的政见主打是“人”,并期待看到每个人参与,让大家认识不
一样的人,而不只是做助教的工作、上应该要上的课,因为我把大家当真实的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