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102下 张元 资治通鉴选读:隋唐 期末考

楼主: d199210 (rock4life)   2014-06-16 17:07:48
请注意:一、自重自爱,绝不作弊;二、依序作答,不可多答;
    三、试题携回,查验答案。
一、简答题。8题选作4题,每题5分。
1、“钦陵求罢兵割地,此乃利害之机,诚不可轻举搭也。今若直拒其善意,则为边患必
  深。四镇之利远,甘、凉之害近,不可不水图也。宜以计缓之,使其和望未绝为善也
  。”这是何人所说?这些话中,哪一句最为重要?为什么?
2、“唐多才臣,而清贞者不少概见,贞观虽称多士,未有与焉。唯开元之世,以清贞位
  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焉
  。”这段话是谁说的?他极称“开元之盛”,主要理由为何?
3、张说认为府兵必须改革的主要理由是什么?他的改革办法是什么?胡三省同意吗?王
  夫之同意吗?请简述其理由。
4、史书载“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分书。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晓音律,性
  警颖,善禔上意”,各是何人?“尤知音律”“晓音律”应作何解?
5、“夫长源(李泌)之辞相,乃唐室兴亡之大机,人心离合、国纪张弛之所自决,悠悠
  者恶足以知之。”这是谁说的?主要的理由为何?
6、“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每战,将士或退散,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
  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指何人?他虽有大功,王夫之对他仍有批评,理由为何
  ?
7、“观姚崇之所以问,齐澣之所以答,皆揣己以方人,欲不失其实。今之好议论者……
  则今日之谄我者,乃他日之毁我者。”这段话是何人所写?其中“观”字指何而言?
  对我们有何启发?
8、“游戏的每一次爆头、割头或砍手,玩家脑中的镜像神经元都会自动模拟出对这些行
  动的弱化感知。你在萤幕前杀得越多,你的大脑就会对这类图像越来越习惯,对于这
  一类暴力行为越来越无动于衷。”这段话出于哪一本书?该书是哪一方面的书,请用
  一句话说明。
二、文本阅读题。5题选做3题,每题之中,选择2分,简答4分。
1、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有疑事不能决,病之,问侍吏曰:“此有佳客,可与议事
  者乎?”吏言前平乡尉猗氏张嘉贞有异才,循召见,询以事;嘉贞为条析理分,莫不
  洗然;循宪因请为奏,循宪具言嘉贞所为,且请以己之官授之。太后曰:“朕宁无一
  官自进贤邪!”因召嘉贞,入见内殿,与语,大悦,即拜为监察御史:擢循宪司勋郎
  中,赏其得人也。
 (一)此段文字所述之事,可以作为哪一事之例证?
  (A)张嘉贞有异才 (B)张循宪有度量
  (C)武则天能用人 (D)武则天喜新人
 (二)此段文字中,最重要的是哪几个字?应作怎样的解释?
 (三)这个故事有“用”吗?为什流?
2、异哉,玄宗之器萧至忠也,不亦惑乎!至忠本非贤,而寄贤以奸利,失之则邀利以丧
  贤,姻艳后,挟宠主,取宰相,谋间王室,身诛家破,遗臭无穷。而帝以乾曜似之,
  遽使当国,是帝举不知至忠之不可用,又不知乾曜之所可用也。或称帝不以罪掩才,
  益可怪叹。呜乎!力士诚傧夫庸人,不能发擿天子之迷,若曰“至忠贤于初,固不缪
  于末;既缪于末,果不贤于初。惟陛下图之”,如是,帝悟往失而精来鉴已。其后相
  李林甫、将安禄山,皆基于不明,身播岷陬,信自取之欤。
 (一)这段文字取自:
  (A)资治通鉴(B)读通鉴论(C)旧唐书(D)新唐书
 (二)文本中“姻艳后”、“挟宠主”各指何而言?
 (三)请对最后的一句话,作一简要的说明。
3、江、淮南租庸等使韦坚引浐水抵苑东望春楼下为潭,以众江、淮运船,役夫通漕渠,
  发人丘垄,自江、淮至京城,民间萧然愁怨。二年而成。丙寅,上幸望春楼观新潭。
  坚以新船数百艘,扁榜郡名,各陈郡中珍货于船背;陕尉崔成甫著锦为臂,鈌胯绿衫
  以裼之,红袹首,居前船唱得宝歌,使美妇百人盛饰而和之,连樯数百;坚跪进诸郡
  轻货,仍上百牙盘食。上置宴,竟日而罢,观者山积。
 (一)这段文字的描述,见于玄宗的哪一时期?
  (A)开元前期(B)开元后期(C)天宝前期(D)天宝后期
 (二)胡三省在这段文字的何处补上一段资料?他作此注的用意为何?
 
 (三)这段文字,表现了怎样的图像?请略言之。
4、上问李泌曰:“今敌强如此,格时可定?”对曰:“臣观贼所获子女金帛,皆输之范
  阳,此岂有雄据四海之志耶!今独虏将或为用,中国之人惟高尚等数人,自余皆胁从
  耳。以臣料之,不过二年,天下无寇矣。”上曰:“何故?”对曰““贼之骁将,不
  过史思明、安守忠、田干真、张志忠、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语译如下:今若命
  令李光弼出井陉,郭子仪入河东,不要进取华阴,让叛军据守的东西两京道路常通。
  朝廷驻军在扶风,与郭、李两军分次出击,叛军来救头,就击它的尾,来救它的尾就
  击它的头,让它来往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
  ,不攻城,不遏路。来春命建宁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塞北出,与光弼南北掎角以取范
  阳,覆质巢穴。贼退则无所归,留则不获安,然后大军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上
  悦。
 (一)李泌判断安史不能成事,主要从哪一观点?
  (A)民族性格(B)行事作风(C)武力强弱(D)领导能力
 (二)李泌的计策,肃宗采用了吗?为什么?
 (三)此一奇策,《唐书》不采,《通鉴》却采之,为什么?
5、初,安、史之乱,数年间,天下户口什亡八九,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
  府库耗办,中国多故,戎狄每岁犯边,所在宿重兵,仰给县官,所费不赀,皆倚办于
  刘晏。……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
  ,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
  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
  之士而用之;于句检簙书,出纳钱谷,必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
  ……当时权贵,或亲故属之者,晏亦应之,使俸给多少,迁次缓速,皆如其志,然无
  得亲职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者,多晏故吏
  也。
 (一)文本中说“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其中“掌握”应指:
  (A)权力  (B)交通  (C)生产  (D)资讯
 (二)请对“通敏、精干、廉勤”这三个词,加以解释。
 (三)最后一句:“故宴没之后,掌财赋有声,多宴故吏也。”请略作解释。
三、《资治通鉴》选读:隋唐作业 2题选作1题。 计分方式与前题同
 1、唐肃宗至德元载(756)
  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又: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王思礼密说
  哥舒翰,使抗表请诛国忠,《考异》曰《玄宗实录》云:“或劝翰:‘留兵二万守关
  ,悉以精锐回诛杨国忠,此汉挫七国之计也,公以为如何?’翰心许之,未发,有客
  泄其谋于国忠,国忠大惧。”按翰若回兵诛国忠,则正与禄山无异。思礼劝翰抗表言
  国忠罪犹不敢,况敢举兵乎!事必不然。且翰心许,他人安得知之!正由翰按兵不进
  ,故国忠及其党疑惧,恐翰回兵诛之,其实翰无此心也。若果欲诛国忠,则安有恸哭
  出关乎?《幸蜀记》云:‘翰使思礼至陕郡,见贼伪御史中丞、无敌将军,平西大使
  崔乾祐,令传檄禄山,数其干纪乱常,背天逆理,且曰:‘若面缚而来,束身归死,
  赦尔九族,罪尔一身。如更屈强王师,迟疑未决,大军一鼓,玉石俱焚,尔审思之,
  悔无及矣。’按翰与乾祐方对垒相攻,思礼军中大将,岂可使赍骂禄山之檄诣乾祐乎
  !必无此理。今不取。翰不应。
 (1)《通鉴考异》的性质属于:
  (A)叙事(B)考据(C)注释(D)议论
 (2)《通鉴考异》与《通鉴》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3)在这段文本中,《考异》的作者,讨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论断?
 2、唐肃宗至德元载
  上从容与泌语及李林甫,欲敕孤将克长安,发其冢,焚骨扬灰,泌曰:“陛下方定天
  下,奈何仇死者!彼枯骨何知,徒示圣德之不弘耳。且方今从贼者皆陛下之仇也,若
  闻此举,恐阻其自新之心。”上不悦,曰:“此贼昔日百方危朕,当是时,朕弗保朝
  夕。朕之全,特天幸耳!林甫亦恶卿,但未及害卿而死耳,奈何矜之!”对曰:“臣
  岂不知!上皇有天下向五十年,太平娱乐,一朝失意,远处巴蜀。南方地恶,上皇春
  秋高,闻陛此敕,意必以为用韦妃之故,内惭不怿。万一感愤成疾,是陛下以天下之
  大不能安君亲。”言未毕,上流涕被面,降阶,仰天拜曰:“朕不及此,是天使先生
  言之也!”遂抱泌颈泣不已。
 (1)胡三省读完这段文字,会写下怎样的注语?
  (A)李泌能引君当道 (B)李泌能劝君听谏
  (C)李泌能扬君之善 (D)李泌能与君交往
 (2)李泌此处劝肃宗的话语,其要点为何?
 (3)肃宗何以“流涕被面”?请作一说明。
四、关于〈从武则天读武曌檄谈专注力〉一文,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对“专注力”一词,有所解释,主旨为何?你同意吗?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给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请稍作说明。(10分)
五、期中考以后,本课程的范围中,请举出一件或两件《通鉴》中的记载,读后(理解之
  后)让你印象最为深刻、或最为喜欢、或最受感动、或最为不解…请一述之。
  (15分)
六、乔治.史坦纳在《勘误表─审视后的生命》(行人出版)一书中提及我们读经典时:
  “经典会问我们:‘你了解了吗?’‘你负责任地重新想像了吗?’‘就我提出的种
  种问题,和蜕变后更丰富的种种潜力,你准备好以此采取行动了吗?’(页22)请
  问:你读了一点《通鉴》 ,你会因此而采取怎样的行动?也就是它对你产生怎样的
  影响或转化?(15分)
七、本学期我们每周都有作业,请问:1、你每次要用多少时间写作业?沸你在课堂上检
  讨作业时,你曾发言过吗?你谈的是哪一题或哪几题?3、作业之中印象是深的是哪
  几题?为什么?4、你觉得这样的文本阅读题目,特别是范著《简编》的题目,适合
  在高中的历史课中推广吗?为什么?(15分)
八、请推荐一本书给我。谢谢。(5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