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一下技击选手的肌力体能和体重管理。
近年台湾、中国技击运动的流量迅速窜红的议题是“打假”:网红把传武大师约上擂台
进行实战比赛,常见的画面是一个素人网红,轻松击倒一位执教、习武多年的传武大师
。
不见得是传统武术的技术没有学习价值,现代技击运动,也多是从传武演变而来的,技
击的一级舞台UFC,也时常能看到各国传武的概念和技巧。
而一个没什么经验的素人,能轻松击倒技术面可能比较高强的大师,排除外在因素,可
以猜测素人可能拥有更好的“机体”。
可以这么说,就算给一位F1赛车选手驾驶中古二手车,二手车的轮胎还破了洞,无论赛
车手多优秀,在赛场上胜出的机会也很渺茫。
技击项目的选手,需要什么肌力和体能特质?
视赛制规则和临场状况,一场比赛可能在钟响三秒内决定胜负,也可能持续十回合以上
,变成点数判定制比赛。
通常技击类选手,会希望他们的在赛场上的肌力体能特质是这样展现的:
(1)肌力更强
对手近身肉搏时,需要足够的力量,才能在每次肢体接触中占到上风,而肌力的大小也
间接的影响了训练和比赛后的恢复能力、耐力、爆发力和速度的发展。
(用发展取代进步这个词,是因为发展可以被规划、预期,而且是循序渐进的。)
(2)爆发力更高
若能拥有更快速产生更大力量的能力,便有主动权去破坏对手的平衡和节奏,制敌机先
。
(3)速度更快
若能让身体更快的移动,便有机会先人一步占据优势的位置。若能快速的让身体移动短
距离后改变身体的方向,用出战略性的假动作,让对手做出错误判断的机会就大了一点
。
(3)耐力更好
能量系统能在低、中、高强度的运动模式中,能持续稳定的给身体组织供能,而随着比
赛进行,肌肉不会因代谢废物的堆积让选手的力量、爆发力、速度表现下降太多,进而
影响选手在比赛中的临场判断能力。
我的体重让我走的好缓慢?
要为了提升速度去降低体重的确是一个直观上有效的方式,但是透过物理公式F=MA,可以
简单归纳提升速度的方法。
(1)提升力量
(2)降低体重
(3)增加力量传递的效率(刚性)
(4)熟练或改进移动身体的技巧
(专项技术)
盖新房子,先从地基开始
盖一栋高楼,首先需要有稳固的地基和强韧的支撑结构(例如:钢筋水泥),两者兼备
,建立在良好的力学结构设计上,建筑才可能盖得高、坚固又耐用。
肌力、爆发力,说白了就只是神经与肌肉肌腱组织的互动方式,而肌力和爆发力能发展
到什么程度,则仰赖肌耐力和肌肉横截面积(肌肉量)、身体组成(肌肉肌腱筋膜系统
、结缔组织、神经系统等)的训练累积。
肌力和爆发力之于肌耐力、肌肉量、身体组成的关系,在训练学上可以简化一点,把它
们想像成建筑之于地基、支撑结构的关系。
而本身肌力和爆发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若还想进一步提升,则需要从肌耐力、肌肉量
、身体组成下手。
而为了打好这些地基和支撑结构,我们需要大量的建材、优秀的工人和建筑师、透过执
行正确的施工计画去完成,这些之于训练学,便是热量盈余、均衡营养的食物摄取、适
当的课表安排、高效率且低风险的训练模式,并安排充足的休息让身体去适应。
更高的快缩肌肉量、更强壮的结缔组织、更健康快速的神经系统,便有可能带给我们更
强的力量和爆发力。
房子不会凭空变出来,同理,我们会需要刚好、甚至超过应有数量的建材,才有可能去
盖好我们想要的房子,这就是训练学上营养摄取的热量盈余。
因此我们会看到多数技击选手在非赛期时,往往整个人肿了一圈,在赛前才会进行减脂
、脱水以利秤重,而因为在同水平的技击项目里,量级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些选手秤重
完又会设法急速的增重。
以UFC创造13连胜传奇的冠军khabib为例,平时备赛期约为80-85公斤,进行秤重前几天会
进行脱水和减脂将体重降至70公斤左右,秤重完毕又会急速增重至平常备赛体重,以保有
最佳的运动表现。
看到变重的技击选手,先别急着谴责他们没有运动员的自律态度,他们变重可能正是他
们自律态度的表现,创造热量盈余、增加肌肉量和肌耐力,借此提升肌力和爆发力,再
利用这些“机体”上的发展,维持或精进自己的专项表现。
竞技运动追求的本来就不是最健康、最美(健美类除外),而是在比最佳表现。
怪怪的 竞技选手要用极端脱水的方式符合量级的体重通常是为了享受在该量级相对优势的硬件条件(身高臂展)
作者:
jior (大J)
2021-09-25 18:21:00我想练闪电五连鞭!!!
作者:
jeff0801 (TheYellowRain)
2021-09-25 18:22:00标题杀人喔 讲的内容跟变胖完全不一样吧==
所以对采取这类量级策略的选手 符合量级的体重本来就不是对他健康的状况 用这个当是否自律的申论很怪
除了不限量级之外技击选手需要严格减重的状况通常是那个选手正常的体型肌肉量下会超出量级限制吧
就算这种状况备赛期选手体重比较重 也不会是会被路人当成胖子的体型才对讲白一点就是想带着更好的机体条件下去虐菜
作者:
ssiou (科科~~)
2021-09-25 22:49:00如果是得分取向(运动类),那瘦高型在分量级条件下有绝对优势,如果是实战取向(WWE或其他格斗类),那么体重也还是只跟肌肉量有关系,越多的肌肉量比较耐打,攻击的质量也会比较强大,脂肪也可以增加重量但会降低速度(其他条件不变),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增加脂肪对于技击类运动几乎没有好处,但脂肪还是有唯一一个好处就是保护内脏,但要讨论这个,那是在体脂肪5~10%才值得讨论,10%以上要讲这个,大概跟我怕练太壮是同一件事情XD
作者:
ssiou (科科~~)
2021-09-25 23:33:00没错,但多数技击运动员即使在最肥的时候,体脂也不会超过18~20%就是了,而且除非像是指标性的大赛(奥运)外,平时也有大大小小的赛事,根本没机会让自己超重太多
作者:
D85 (D-85)
2021-09-26 00:13:00这编辑文章
作者:
windigo (贪婪)
2021-09-26 10:16:00笑死
除非动手术,身高和臂展是无法控制的,相对的力量、爆发力、速度、耐力都是可以持续发展的。肌肉量的确不是越多越好,打击技为主的选手,上肢的绝对力量通常没有出拳速度重要,因此在增肌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寝技为主的选手,例如摔跤手或柔术,可以注意到他们的上肢尤其竖脊肌群和背肌发达的夸张。通常技术教练会视选手的类型和下场比赛的重点,和肌力体能教练开会规划选手身体能力的发展方向要如何达到肌力体能和技术表现的平衡,就属于教练们的功课了,赛车也不是一直把马力变强就会赢
作者: Iversonshao (芦洲战神) 2021-09-26 12:46:00
只推小鹰的角力 看了真的会觉得角力真他妈无解 摔到你没力 角力选手养成真的累 也是全方面都要训练的运动员之一
作者:
Mrgoat (山羊先生)
2021-09-26 18:40:00把传武大师比作F1赛车手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所以讲白话一点 何博现在的体态就是胖 没什么好辩的为了技击竞赛量级控制体重也不会在非赛期是那副长相
何在以前打捷运举办的搏击比赛(20年前左右)就是胖胖脸了另外准确的来说 选手赛前要减重 前周要脱水 为的是达到最小体重 因为秤重完立刻补充能量 有高手能大1~2个量级(比赛当天)这才是重点 打57KG的 当天都不是这个重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