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报] 美援变通膨 美军吃喝中国埋单

楼主: ntnurod (rod)   2013-07-21 02:07:12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铭言:
: : 第十三军长石觉认为:
: : 4D、89D、23D、110D、20D、22D、81D是比较老练的部队
: : 91D、193D、T16D、R11D装备训练已告完成,但未经大战陶冶
: : T27D、N29D、T55D、N42D、N43D、N44D、117D皆为新成部队,装备训练不足
: 暂27师原是国军﹐1940年降日﹐在1942年反正编为暂27师。
: 新29师1942年编成。暂55师1943年春编成。
: 新42师﹐即原独立第15旅﹐1940年编成﹐随后即参加1941年豫南会战。
: 117师﹐由1940年黄桥战役117师剩余人员重编。
: 除了新43师、新44师为民团部队查无渊源﹐其他最少也成军一年﹐
: 甚至暂27、新42、117都已经历过多场战火。
还是老话一句,请问出处?
你后面就讲了,国军番号改来改去,成军时的这些番号不一定跟1944年的这些番号就是同
一支部队。孟良崮前有整编第七十四师,孟良崮后也有整编第七十四师,这两个是同样的
吗?举个例,所谓1942年成军的新29师是康泽别动队改编的,隶属第六十六军参加第一次
远征军,结果失败溃退后被取消番号。暂55师也是原远征军第六军被取消番号。(据宋希
濂回忆,鹰犬将军上,页224-225)。比对一下《国民革命军发展序列》里1943年跟1944年
第一战区的战斗序列,仅列出有争议的地方(事实上其他军番号跟下属的师番号完全一样
,只有这部份有变),红字是石觉说新编的部队。
1943.4 1944.4
第一战区(部份)
31AG:
13A(89D、110D、N1D) → 13A(4D、81D、117D)
29A(91D、193D、T16D) 29A(91、193D、T16D)
85A(4D、23D、R11D) 85A(23D、110D、R11D)
78A(N42D、N43D、N44D)
T15A(T27D、N29D)
3AG:
12A(20D、22D、81D) 12A(22D、29D、T55D)
1943年这些师番号既不在一战区的序列里,大部分也不在其他战区的序列里(如前述新29
师与暂55师番号相同但并非同一部队)。十三军军长石觉说是新成立的。那你现在提出,
这些部队可能是更早以前成军的(又无出处),也不知道是从哪调来的。那我只能说,证据
力不足以驳倒石觉的回忆。
后面你讲得实在太散太长,我直接在这里统整,以免破碎回应:
一、“豫湘桂一定败,与远征军无关”
我一向觉得历史,尤其架空历史不能说“一定”。所以我只说可能性。我之前讲远征军去
豫湘桂可能大输变小输,但也有可能小胜。说不定反包围衡阳就把日军打退,使其丧失进
攻能力。你这边一直讲“一定会输”能说得准吗?太多可能性了,衡阳保卫战本身已经重
创日军2个师团,如果远征军再由外包夹,胜败还在未定之天。
你说豫湘桂跟远征军无关是因为不是从豫湘桂战区抽调的。那只是“不是近几年抽调”的
。除非你一定要把两者分开来算,视为毫无关系的个体,那才无关。我1942年调了兵力走
,虽然挺过了42年、43年,可是44年兵力不充足,败了。不能因为42、43年挺过了就说44
年兵力一定够,一定不需要42年抽调的兵力。
二、“中印公路通,国府不会亡,就算全败,也能到缅甸东山再起”
这里事实上已经跳脱史实了,只是你个人的想像而已。史实上的确有豫湘桂跟滇西之争,
不过这个论争的论点从没有“可以到缅甸东山再起”这项。昆明掉了之后,30万残败国军
可以到缅甸重新整训云云,只是没有根据的奇想。首先,昆明陷落,中印公路就断了。国
军只能爬野人山去缅甸。就算真给你撤到西南不知道哪来的30万人,翻过去又能剩多少?
再者,美国人何必帮你重建这批国军?一个有牵制大量日军能力的中国战区就只能分到租
借法案的零头而已,何况是败残之军?再加上反攻也不一定需要这批军队,以美国重欧轻
亚的全球战略,自由法国都没有在诺曼地登陆扮演要角了,中国军队更不可能。更何况美
军要攻德国一定先解放法国,要直接登陆日本根本不需要中国。
就算真的训练出10个新1军,那就整体战局来说更不可能有多大影响。易守难攻的滇西加上
中南半岛的雨季,就算中英美想反攻,难上加难。再加上只靠10个军,对于广大的中国战
场还是微少的兵力。再者就你自己说的兵力调度问题来讲,日本豫湘桂全胜,把国府赶到
缅甸去了。挡住不让国军反攻只需要一部分兵力,其他兵力完全可以抽调出来运用在其他
地方。这就是维持中国战区的重要之处,如果没有这个好处,美国根本没有理由武装国军

三、“守未必湘桂,攻必定滇西”
首先,如果你有仔细看我7/12的4737号文章的话,最后一段我就说了,“光靠英印军跟驻
印军,不需要远征军,多花几个月也可以打下缅甸、打通陆路。”即时性?远征军5月渡
怒江的时候,豫就已经败了,也有情报说日军要打通大陆交通线了。这不就是即时性吗?
所以早就不是“万一”了,是现在进行式。再说,你用“中途岛-夏威夷-旧金山”来比“
河南-湖南-桂林”比喻不太洽当,光是距离就差了好几倍。还是拿我之前海狮的比喻来说
好了,你不能用“美国”不去大西洋打狼群来比喻中国不出兵滇西,美国又没有本土被登
陆的危险。相对的,英国本土的危险性是立即的。(当然,你可能会说,反正英国有几千
艘船可以开往美国,可以说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不列颠打输了当流亡政权到美国再反攻
就好。”)守住本土当然比什么都重要。国军大量部队被牵制,有预备队还是可以弹性防
御的,更何况已经知道对方要攻湘桂,那当然守湘桂。预备队的弹性防御可以看新6军,先
是44年11月空运云南霑益准备防御昆明,45年又空运芷江做为湘西会战预备队。你难道会
说不能默认湘西会输,就不派预备队吗?
另一方面,滇西那点微小的只守几个据点的日军兵力,根本不需要远征军去滇西,驻印军
就可以解决了。更何况史实上史迪威打完密支那之后就不让驻印军继续打八莫,原地休整
了两个月之久。让驻印军攻滇西,远征军守湘桂,两全其美。这里又说什么“只有滇西是
我想攻可以攻,想不攻可以抽调兵力”。那何必一定要1944年派远征军攻呢?之前一直讲
滇西必打,可是打到一半战略目标还没达成就得抽调兵力就是战略错误了。又抽了多少回
来?讲得国军全部卡死不能动一样,那是错的。汤恩伯部队从第一战区豫中会战后到关内
整顿,桂柳会战就出现在战斗序列中,是为最后的预备队,包括孙元良的29A在独山挡住
日军。我前文就讲这是一个国军内部的中央军因素。
四、输血论
说穿了,滇西缅北的价值还是在中印公路上。不是什么“打赢了可以抽调兵力”、“打通
了让国军打输时跑到缅甸,立于不败之地”(就已经败光了还不败之地...)史实上滇西缅
北跟豫湘桂这个争论只存在于驼峰航运与中印公路之间。如以前在DH版所述,驼峰航运高
出中印公路很多。要输血,未必要打通中印公路。至于你都讲说不输血就会死了,怎么还
提了一个“就算死了也没关系,还可以投胎另起炉灶”的讲法来证明滇西缅北的重要?
太平洋离美国比印度近多了,你完全没考虑到。史实上,中印公路打通之后还要发动一个
躁进作战,以阿尔发计画整训部队反攻广州或沿海任一出海口。因为海运的运量比驼峰跟
中印都来得大。
唉~滇西缅北简单谈到这里吧,有想到什么明天再补充。别的不说,“中印公路打通之后
可以让国军逃到缅甸反攻”这个观点实在太天马行空,亏你想得出来。
: 但我想说的是﹐这与滇西缅北跟豫湘桂的重要性孰重无关。
: 我既然不会因为与你战略重要性观点不同﹐就否认自己引用的豫湘桂资料有问题﹐
: 那么也就不会因为引用的豫湘桂资料有问题﹐就不反对你的不同观点。
我很佩服你愿意承认资料的错误,但是这段实在就证明你的默认立场。你用来佐证的资料
错了,那就表示你的观点站不住脚了。我的资料是对得,那你是不是该接受我的立场?你
说不会因为资料有问题就不反对,那你就不是看资料而得出想法来反对我,是先有默认立
场再找资料,为了反对我的观点而反对,那还有什么好讲的呢?
: 另外﹐补充一下﹐我认为当时在国内的这几个国军﹐都是国军的精锐﹕
: 1军、4军、7军、13军、16军、28军、35军、36军、46军、48军、62军、70军、
: 73军、74军、92军、93军、94军、100军。
: 还有在昆明没有参与远征军的52军、60军。
: 这些都不比参加远征军的部队弱。
: 因此是不能说没有了远征军﹐国内国军就弱到不行﹐完全无法应付日军的。
你这边20个军,加上远征军7个、驻印军2个,总共29个。1944年4月国军有115个军(据国
民革命军发展序列)就是说国军有四分之一都是精锐!你既然认为国军是如此的精锐之师
,那我也没什么话好说了...
作者: blurry (今生今世)   2013-07-21 03:32:00
中华民国在缅甸听起来比中华民国在台湾牛逼太多啦~~
作者: kim123boy (秋风五丈原)   2013-07-21 05:55:00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3-07-21 10:16:00
只能大推了!看到N大的文,实在是一种享受啊~
作者: STUKA119 (等待I believe)   2013-07-21 15:35:00
那些部队的确都堪称精锐啊!只是跟N1.N6C不在一个量级而已1个军有36门山野砲的部队绝对比只有8门砲的军精锐很多啊又,上头漏数了18及66C吧
作者: kk103 (以兼易别)   2013-07-21 20:23:00
话说我印象中驼峰中印公路合起来的运量也不够付中国战场所需
作者: Kplt0083 (抠男同学)   2013-08-14 17:48:00
推口合特鱼曼(空一木各) "大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