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报] 高雄捷运环状轻轨106年1月~106年4月运量

楼主: et11117 (et11117)   2017-05-17 06:22:36
目前红橘通车第9年,运量从11万(红9万橘2万)到去年17万约成长6万多,黄线通车至少
再10年 ,我们用最低成长10年约增7万,到民国116年单靠红橘线小幅成长到24万,这是
完全不把环状轻轨及台铁地下化转乘效益算入
而另外目前环状轻轨8站运量5000人今年第一阶段全线通车我估只会有8-9千人的日均,全
线37站全通大概最惨初期会是4-5万运量,这估量当然也没把捷运及台铁转乘效益纳入考
量。
冈山路竹线8站我只估1.5-2万人次(进出除2以后)
以上红橘环状在民国116年黄线尚未通车情况下靠每年成长约6700人次加上路竹线贡献的2
万最低标可至30-32万,当然这是各线拆开计算不包含转乘效益。
而黄线通车后初期最保守运量我只给9-10万,所以若黄线在116年顺利通车 高捷全线约39
-41万间
以上是在完全没把转乘效益加入单凭目前成长幅度推估,当然实际超过40万是绝对没问题
,未来10年轻轨推广是否成功及台铁地下化新增数站效益也会是黄线通车后影响整体运量
的关键。
以上纯属个人最低标预估运量。
作者: qweasd951 (ya)   2017-05-17 06:46:00
这太过乐观了吧...未来高雄少子化的问题是有可能会吃光捷运人数的成长的 不可能这样往上加...我认识的高雄人全部都跑到北部或台南了
楼主: et11117 (et11117)   2017-05-17 06:49:00
运量并没有往上加 是平行成长,另外在地人搭捷运比例比观光客低很多 少子化与人口外移不会是影响主因。你认为环状轻轨会低于4万吗?看清楚文章好吗
作者: qweasd951 (ya)   2017-05-17 06:57:00
在地人才应该要是捷运的主力 这才是高捷运量一直那么低的原因 环状的话也代表绕很大一圈 依照高雄人的交通习惯 人应该不会太多
作者: ekes11 (我爱钞票)   2017-05-17 07:03:00
以历年的10月~11月的高雄捷运日运量为观察:97年约11万人次,98年约11万人次,99年约12万人次,100年约13万人次,101年约15万人次,102年约17万人次,103年约16万人次,104年约16万人次,105年约17万人次。到后面的102年~105年,几乎持平。换言之,头几年运量成长是正常的,但后几年就不会跟头几年一样成等比例成长了。
楼主: et11117 (et11117)   2017-05-17 07:08:00
这篇不是在讨论如何刺激在地人搭......
作者: sziwu1100 (田桥仔)   2017-05-17 07:09:00
轻轨+黄线全部通车,高捷日运量30多万人次,就顶天最多了
楼主: et11117 (et11117)   2017-05-17 07:25:00
楼上也太悲观...你这估法等于是红橘10年后没20万?环状+黄不到10万......
作者: whyooo (.)   2017-05-17 07:31:00
路网增加,会有转乘效应,但也有替代效应
作者: sziwu1100 (田桥仔)   2017-05-17 07:31:00
不到20万+不到10万 = 不到30万 ?? 我的理解应该无误??
作者: sziwu1100 (田桥仔)   2017-05-17 07:33:00
轻轨+黄线全部通车,红+橘+黄约30万初头+轻轨5万=30多万
作者: whyooo (.)   2017-05-17 07:34:00
轻轨,个人认为只有3万,红橘黄25万总运量合计在28~30万红橘成长已经缓慢,不会有大成长黄线加入后,约增加6~8万红橘黄三线约在25万新芦线经过区域人口比高雄黄线多很多,但新北使用率远高于高雄新芦线运量在20万,高雄黄线预估10万以上都是偏高甚至应该更低环状线,看法不乐观目前不收费,运量就很普通未来全线通车,预估3万民权西路站 变成双捷运站前,运量还曾经挤到前12内新芦线通了,反而没成长红橘部分车站运量也会被黄线,轻轨 排挤未必都会成长
作者: jwph (胖达)   2017-05-17 07:51:00
民权西路站是转乘人口改站内,当然运量下降
作者: infinitie (经济状况清寒)   2017-05-17 08:00:00
30万左右吧。红橘线靠原先通勤人口已经饱和了 成长有限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5-17 08:02:00
第一次看到有人说增加路网运量成长会变慢的 黄线要瓜分红线客源除非通勤方向相同 也就是说如果起点在三多终点设高铁 完全和红线一样是纵线才会瓜分客运 但黄线是接到东三民澄清湖 五甲段更是都在凤山 跟红线通勤方向不同 有不可取代性所以没有瓜分问题 反而能因为转乘效益增加客源
作者: whyooo (.)   2017-05-17 08:05:00
红橘成长缓慢 是现实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5-17 08:06:00
北捷红橘线南交会东门北交会民权 然后都是纵线通勤方向
作者: whyooo (.)   2017-05-17 08:06:00
多了黄线 未必就会成长
作者: xy1904312 (NatsuNoHaya)   2017-05-17 08:11:00
黄线通车红线成长率下降是你说的 然后也提不出一个道理难道你通灵系? 然后用北捷民权站的经验套入高捷也是你先的 结果被打脸后现在又说高雄不一样XDD 别笑死人了好吗 什么事都你自己编就好啦 完全没有逻辑
作者: whyooo (.)   2017-05-17 08:14:00
你想太多了
楼主: et11117 (et11117)   2017-05-17 08:15:00
各位轻松点...结果如何就请大家努力再活10年吧
作者: whyooo (.)   2017-05-17 08:15:00
民权西路就是新芦线开通,直接站内转乘未来红橘线也是有这现象高捷总运量要突破40万红橘必须要大幅成长,每年成长不到4%光靠新路线 很有限
作者: s6210603 (小玉玉)   2017-05-17 08:46:00
我个人也认为差不多这数字 67万真的太唬烂
作者: DDJJ1069 (DJ Tom)   2017-05-17 08:48:00
轻轨+黄线通车,高捷日运量30万~35万人次,就已经最多了
作者: ek252 (earth k)   2017-05-17 08:59:00
40万人次?这不是当年红橘二线兴建时的预估运量吗?已经沦为再等黄线+轻轨通车后的目标运量了 XD
作者: Lime5566 (ZIME)   2017-05-17 09:16:00
推推 之前我愈想的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字
作者: s6210603 (小玉玉)   2017-05-17 09:20:00
先观察轻轨收费后的情形吧
作者: TimeEric (小谭)   2017-05-17 09:36:00
是说 都没有什么机制去检讨 或者 处罚这种过度灌水的报告吗
作者: waynedd (加西莫多)   2017-05-17 09:40:00
以我自己的高中同学与国中同学.几乎都是在高雄发展..在台北的几乎屈指可数..有可能只剩下我这个小废废在台北而已.
作者: mackywei (唔嗯...)   2017-05-17 13:53:00
推ekes11的说法,运量成长并非直线性,前期成长量不代表后续会依同样速率成长。新的旅次吸引点(新站新路线)、转乘便利性提升都是单点单点Event式的刺激。
作者: jeter17 (smart1599)   2017-05-17 15:13:00
我们来跟一楼打赌敢不敢?
作者: ji394xu3 (萨埵十二恶皆空)   2017-05-17 15:22:00
现在赌要等多久才能有结果(黄线通车)阿@@
作者: omoi1988 (noth)   2017-05-17 18:04:00
先处罚的是猫缆 盖到倒掉处罚预报?????气象局表示:
作者: NipponKitano (かけかえのないもの)   2017-05-17 19:10:00
与其一直想要处罚政府 思考如何提升运量才是正途吧可以借镜日本福冈七隈线/神戸海岸线跟大阪后期路网的案例 都是不到预估运量5成甚至3成的案例
作者: sbtiagr (星奇*天)   2017-05-17 21:51:00
我也觉得40~45万是合理的预估 67万高的离谱事实上北捷多了一条主要路线 运量跳升是倍数在算的
作者: windty (风)   2017-05-17 23:32:00
这种乐观算法新北也能多盖几条了
楼主: et11117 (et11117)   2017-05-18 00:57:00
楼上这根本不是乐观算法
作者: ekes11 (我爱钞票)   2017-05-18 04:26:00
"北捷多一条主线运量跳升数倍??" 那是"板南线"把无法转乘的淡新中跟木栅线串联起来才有这种效果,高捷黄线无法类比当年板南线(因为现在高捷红/橘线又不是无法转乘)
作者: edison (edison)   2017-05-18 12:45:00
现在北捷新的线,也不可能有倍升的运量,能加10%就很好了
作者: ji394xu3 (萨埵十二恶皆空)   2017-05-19 15:21:00
除了板南线通车有带动大幅成长以外,之后不管新芦线*信义线*松山线...等,其实带动整体运量大概10%(有的甚至不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