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北议员居民多次要求文湖线高运量 马任

楼主: Lsamia (samia)   2016-03-16 08:41:27
闲聊:如果民国八十二年时要把棕线打掉重来大概要多花多少时间?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68916
〔记者何世昌/台北报导〕属“中运量”的文湖线每列车仅可载运四百余人,但内湖区通
勤族约廿二万人次,尖峰时刻常“塞爆”。对此,市议员李建昌指出,早在马市府时,议
员及居民多次要求改为“高运量”系统,但遭马市府以成本及征收等理由“打枪”,当时
府会争执不下,此案被搁置两年,最后交付表决才强渡关山。
李建昌表示,内科前身为“内湖轻工业区”,前市长陈水扁利用都市计画变更改为“内湖
科技园区”,之后,逐年松绑法令开放餐厅、银行、媒体等行业进驻,终在马英九担任市
长,“内科”才成就今日的面貌。
4千家企业进驻 中运量完全破攻
据产发局统计,台北市内湖科技园区现多达四千多家企业进驻,上班日有十四万员工进出
。不过,捷运文湖线却采用“中运量”的马特拉系统,每列车可载运四二四人至四五六人
,与高运量的淡水线、板南线、中和新芦线、松山线每列车可承载一九三六人相比,可载
运的人数较少,尖峰时段班距时间也是五条路线中最短。
当时捷运局考量预算 不愿升级载量
李建昌指出,马政府时代,内科发展日益蓬勃,且民国八十二年五月、九月,马特拉系统
分别发生两起火烧车意外;议员及内湖居民,考量通勤及安全需求,数度要求改建高运量
系统。但当时捷运局回应,若改为高运量系统,预算将暴增三百亿元,且使用范围扩大,
须征收土地,因此作罢。府会争执不下,“文湖线”遭暂搁两年,最后交付表决才强渡关
山。
捷运局回应 当年未考量内科人潮
捷运局副局长张泽雄则回应,当时捷运局仅利用都市计画推算内湖居住人口,未考量到内
科人潮;但文湖线仅尖峰时刻爆满,离峰时间空荡荡,“中运量”的决策是对或错,无法
简化讨论。短程要调整班距来消化人潮,远程目标则要新建通往内科的“轻轨系统”。
对此,内湖梁小姐很无奈,“中运量”无法消化人潮,但也不可能“砍掉重练”,只能硬
挤入车厢。
作者: Odakyu (青蛙骑士 瀬戸幸助)   2016-03-16 09:29:00
文湖线只有擦边边而已…
作者: kigohcy (风柜店庄小孩念国中)   2016-03-16 09:29:00
如果要拆梁小姐家盖高运量时?梁小姐表示: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6-03-16 09:45:00
请先想想看高运量要从哪里接上路网? 橘ㄒ橘线?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6-03-16 09:49:00
其实只要改六节就能解决,只是没人敢冒险了出事会满头包。
作者: mstar (Wayne Su)   2016-03-16 09:54:00
“若改为高运量系统,预算将暴增三百亿元” 结果还不是一样如果内湖线不跟木栅线连通,是否有办法增加发车间距?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6-03-16 10:07:00
VAL256的设计班距是一分钟
作者: iisimichael (麦桑)   2016-03-16 10:17:00
能不能加购有连通车,尖峰时间拿出来跑?
作者: FakeMan (Traducteur)   2016-03-16 10:45:00
加车厢就好啊...
作者: artiller (砲仔)   2016-03-16 10:52:00
加车厢+1
作者: tomashsue (onlyone)   2016-03-16 11:07:00
果然是自由报的,立场有够偏
作者: Xkang (一日台大人 终生台大人)   2016-03-16 11:47:00
完工时间也会大幅延后吧对比竹科 中科还没有轨道 不错了
作者: xxxcat (喵凹~~)   2016-03-16 11:48:00
依征收难度,改高运量搞不好现在还在盖。
作者: Xkang (一日台大人 终生台大人)   2016-03-16 11:51:00
选中运量并没有不好 而且也只是尖峰塞 平常真的还好
作者: ultratimes   2016-03-16 12:12:00
这篇立场哪里偏了 觉得很中立
作者: kimchimars (kimchimars)   2016-03-16 13:23:00
梁小姐都说不可能砍掉重练了,问她干嘛
作者: purin820611 (Fantine)   2016-03-16 13:30:00
打掉重盖大概变成机捷翻版
作者: andyhu1215 (大鲁哥)   2016-03-16 13:42:00
加车厢啦
作者: WeAntiTVBS   2016-03-16 14:19:00
改六节 同意 但实质上已经不容试车时再火烧车一次因为这会变成政治责任的问题
楼主: Lsamia (samia)   2016-03-16 15:31:00
我一直在想试车出问题不是天经地义吗试车没有问题那干嘛需要试车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6-03-16 15:49:00
要看问题大小。烧掉列车是太over不过没做是永远不知道
作者: ji394xu3 (萨埵十二恶皆空)   2016-03-16 16:22:00
当年应该盖重运量(了不起一开始学高雄捷运只跑一组三节)
作者: liyuoh (皇帝-李后主)   2016-03-16 16:26:00
加车厢跟缩班距是目前可以尝试进行研究跟设计的步骤了
作者: iqeqicq (南无警察大菩萨)   2016-03-16 17:57:00
松山机场表示:躺着也中枪
作者: c3d (德安自卫队)   2016-03-16 18:46:00
那重新购买一列六节好吗?只有砍掉重做是列车
作者: abc480528 (Treebase)   2016-03-16 18:56:00
如果已知当年改四车测试用到火烧车 结果现在改六车不多下苦功照样烧 那真的也只能说是活该
作者: dantes1013 (dantes1013)   2016-03-16 20:10:00
"跟重运量比,载客数较少,班距最短",是要表达什么??想一堆有的没的办法,却不敢考虑加挂车厢?
作者: kuma660224 (kuma660224)   2016-03-16 20:37:00
也没有立委或官员提议阿,好像大家都忘掉了
作者: Yenfu35 (廣平君)   2016-03-16 21:56:00
改六节+1
作者: pcchou (pcchou)   2016-03-16 23:47:00
加车厢
作者: WeAntiTVBS   2016-03-17 08:53:00
如果改六节测试照样烧 就会有更多人要下台这把火就可能会烧到柯文哲自己身上 真的不得不慎
作者: ji394xu3 (萨埵十二恶皆空)   2016-03-17 10:11:00
当初木栅线跟内湖线采用这套系统本来就很诡异 原本只有一组二节的设计 明知运量过载就改设计成二组四节(还预留三组六节),三组六节等于一辆车680多人(立位+座位)高雄捷运重运量一组三节每辆车载运1000人初头(立+座)何不当初一开始的木栅线跟内湖线就盖重运量比较省事中运量三组六节跟重运量一组三节的载运人数都相去不远民国80年代 内湖区人口21.4万 文山区22.5万 当时就算没有内科 也早预知人口会继续成长 采用重运量也不会奇怪ps.民国80年人口 松山区21万 信义区24万 大安区35万中山23万 中正18万 大同14万 万华23万 南港11万 士林30万 北投24万
作者: ttnakafzcm (燦's)   2016-03-17 13:32:00
加车厢哪有那么简单 -.-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16-03-17 16:05:00
高雄捷运电联车容量750人(立位每平方公尺6人)木栅线电联车容量228*2=456人(立位每平方公尺6人)我不确定你要的高运量是什么,但高雄捷运车厢不适合木栅线
作者: YellowWolf (YW)   2016-03-17 16:23:00
木栅线的线性也不适合高运量阿...那两个90度弯道
作者: iqeqicq (南无警察大菩萨)   2016-03-17 18:33:00
楼上,行天宫-中山国小也是九十度直角啊……
作者: YellowWolf (YW)   2016-03-17 18:40:00
所以两者转弯半径一样吗>< 我不太清楚
作者: nick0605 (两津勘吉)   2016-03-17 23:29:00
松江路转民权东路有足够空间与转弯半径让高运量转过去但和平东路转复兴南路,松山机场还有民权东路底的转弯高运量转过去恐怕就要擦民宅了
作者: sbtiagr (星奇*天)   2016-03-17 23:45:00
和平东路-复兴南路这边是木栅线 那时就已经盖好了内湖线若高运量应该会从中山国中开始 变成连接但不直通所以内湖线高运量应该只有松机那段可能要想办法
作者: abc480528 (Treebase)   2016-03-18 00:07:00
两者转弯半径可是5~6倍的差距 但运量等级与设计最小转弯半径有没有绝对相关也是可以讨论的
楼主: Lsamia (samia)   2016-03-18 15:57:00
这边讲的是全宪改高运量吧毕竟棕线真正挤爆的是南京复兴-忠孝复兴-大安三站
作者: tacoux (Muaji)   2016-03-20 02:40:00
难道只能等列车报废买新的了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