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多年下来,反论其实也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不管新场馆是盖在哪里,起初所
: 宣传、所诉求的经济效益,常常都如镜花水月,不知所踪;公家掏出口袋出资协助
: 兴建球场,结果却只是肥了球团。
:
: (待续)
当代的新场馆风,滥觞自89年的多伦多天顶巨蛋(SkyDome)。美食区、可开闭式
屋顶(retractable roof)、豪华包厢,花了安大略纳税人600M加币盖起来的天顶
巨蛋,成了高档棒球场的典范。90到06年之间,大联盟层级总共多了18座新球场,
合计花了5.6B镁。据信公部门的出资略低于三分之二(约3.6B);但别忘了,在场
馆兴建财务规划这块,数字背后经常暗藏玄机。
新场馆风已经整个改变了棒球界的面貌。不过一代的时间,无论战前的老球场,
还是继而出现的多种运动复合用途球场(浑名"水泥甜甜圈",concrete donuts),
几乎全给消抹殆尽。球团因之大发利市,球员也跟着雨露均霑(可参阅前文)。就
拿巴尔的摩金莺来说好了。89年Eli Jacobs用70M镁入主的时候,当时Camden Yards
还在盖,球团的营收可低得紧。四年后,拜新球场之赐,年均营收增加23M之谱,
Jacobs以173M脱手,赚了超过100M。对于透过州营运动彩券出资的Maryland当局而
言,这利头可是天差地远。
十五年来,不论是拿着纳税人的血汗钱来补助场馆兴建,抑或所谓对社会大众带
来效益,均有学者屡屡为文批评。常见的面孔有Andrew Zimbalist*、Mark
Rosentraub、Roger Noll、Allen Sanderson、Robert Baade、Rod Fort、Dennis
Coates、Tim Chapin等。现在,要是记者在报导里头提到,学者觉得场馆兴建没啥
经济效益可言,往往随后必然都要接着交代一下球团方面的说词,认为这些不食人
间烟火的家伙所讲的净是些胡言乱语。
如此一来,不免令人好奇:学者到底讲了些啥?学者所讲的,对于支持场馆兴建
人士的主张,又造成什么影响?
(待续)
* Andrew Zimbalist(安德鲁‧辛伯利斯特),“疯足球,迷棒球”(时报文化)
的作者之一。
“疯足球,迷棒球”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4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