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文学奖中,散文类的得奖者也出常现在短篇小说类。
但看了得奖作品后,我深深纳闷究竟散文和短篇小说有什么差异?
我的赖里面有个高中国文老师说台师大中文系的课程中有区分出小说和散文,
只不过我并非本科系出身,还无法意会。
以我的粗浅观点来看,唐诗、宋词、元曲各有其依循,
但明清发展出来的小说到现代却发生了严重的基因突变。
被公认为四大奇书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
它们算是小说吗?我只能说它们在明清时期是小说,
但在现代应该会归类在《天方夜谭》,因为它们都是文言文。
以现在而言,如果一篇八万多字的文言文去投稿出版社,
八成会被编辑退文,原因是:“抱歉,本公司不接受文言文小说。”
也许四大奇书的作者生在现代一定会觉得生不逢时,
因为他们写的文言文小说铁定也会被退稿。
现在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傻傻分不清楚,
有个中文系的朋友跟我说小说比较偏向电影,重视场景以及对话冲突,
散文偏向内心戏以及有层次的情感。
这个我能认同,只是文学奖却还是出现像是散文的小说得奖。
以下是第十届林荣三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决审会议纪录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836955
摘录其中两段:
邱贵芬:距离上次担任评审隔了好几年,我看到这次决审作品时,也有点吓一跳。有很多
篇尽管主题不同,书写的调调却很相近。这到底是现在写作的趋势,还是初、复审的评审
品味,筛出相近的作品?我的评选标准:首先,不应该为创作而创作,而应是内在有一个
想表达的意见。其次,基本功很重要,写小说文字很重要,强调不同语言时,用字更要精
准。在现代主义时期,台湾文学历经一个大革命,小说要upgrade,叙述观点这类基本功
是必备的。除了刚刚宋泽莱提到的人物描写之外,我也发现这批作品的对话好少。虽然经
历如James Joyce等后现代小说之后,小说不是一定要有对话,但对话和场景的大量减少
,让我还满有感触的。
季季:最近几年,年轻的小说家已经不会写对白了。他们写的都是叙述体小说。人物个性
本来可以从对白中读见,但现在人物的动作、语言,心情,全用叙述代替,所以小说变成
平的,没有起伏。
这说明了,决审的评审也觉得小说也必须有对话,而不是全部都在叙述。
但重点是,初审时是否能够过滤掉这些独白式的散文式小说入围?
昨天我看了一下今年林语堂文学奖的入围作品,其中这篇:
http://www.popo.tw/books/586419/articles/6804615
洋洋洒洒的五千字里面只有七句口白,
两句英文,两句说别怕,一句说挑鞋,两句喊萝赛塔的名字。
然后结束!!!
再次跟这位作者说声道歉,我并没有攻击她的意思,
我不认识她,更没有任何敌意,只是刚好拿她的作品当作例子。
我十分赞赏她华丽的文笔以及情欲上细腻的描述,
但我真的觉得,描述的文章应该归类在散文,而非短篇小说。
我敢打包票,一篇七言律诗拿去投稿七言绝句的比赛一定不会得奖,
毕竟律诗与绝句各有自己的平仄、押韵以及字数的格式。
话说回来,有谁能清楚定义出散文以及小说的既定格式让后人能够有所依从?
假设能够强制律定散文必须是九句独白、一句口白;
小说必须是五句独白、五句口白,
也许这样就不会产生出散文与短篇小说傻傻分不清楚的窘境了。
唐代的韩愈被称之“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就现代而言,文坛上需要一位伟人能够定义出小说的写法,
以达“文起明清之衰,道济小说之溺。”
要不然,我可能会一直不会写小说,至死方休。
以上纯粹个人观点,先说好不笔战。
不笔战,不笔战,不笔战,不笔战,不笔战,不笔战,很重要所以说很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