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代基督教信条

楼主: Kangin75 (Damaris)   2017-03-18 00:55:46
历代基督教信条
编译基督教历代名著弁言
第一章 古代大公教会的信经
第二章 十六世纪的信条
第三章 十七世纪加尔文派及清教徒的信条
第四章 贵格会,莫拉维会,循道会,基督会,和救世军的教义
第五章 东正教的信条
第六章 天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
第七章 十九,二十世纪改革宗传统的发展
第八章 复原教福音派教会合一的基础
第九章 东正教会,安立甘教会,和旧天主教会相通的基础
第十章 普世基督教大会报告
编译基督教历代名著弁言
金陵神学院托事部主持编译基督教历代名著,盖认为将基督教二千年来的重要典籍名著译
成中文,对中国基督教徒思想与信仰的发展,必将大有助益。
这一大规模的翻译计画乃一九四一年肇议于四川成都者,由孙恩三、葛德基(Dr. Earl
Cressy),及现任本编译所主任章文新(D. F. P. Jones)作初步计画。一九四二年聘徐
宝谦主持编务,惟徐君不幸于翌年因覆车遇难,工作颇受打击。
一九四四年章文新自华返美,重新调整计画,由纽约协和神学院院长范都生(Dr. H. P.
Van Dusen)及金陵神学院托事部主席德彬杜甫(Dr. R. Diffendorfer)约请美国神学界
权威多人,商讨整个编译方针及审订所选取材料。经过多次审议,乃决定将全部材料编为
三部:第一部包括自第二世纪起迄改教时期的代表作,第二部包括自改教时期起至一八八
〇年左右的代表作,第三部包括近代及当代的代表作。计第一部有二十卷,第二部有二十
六卷,第三部有八卷。每卷约请权威学者一人,负责编选材料,可能时并撰写该卷导论,
至是全部计画乃告完成。托事部将这些宝贵作品献给中国教会,深信它们确能忠实地反映
基督教历代的重要思想中心信仰。
一九四六年章文新重返南京,按照上述计画进行。不幸内战扩大,工作难以推进,一部分
已完成译稿亦未能出版。迨一九五一年,托事部决定在美国继续此一有意义而艰巨的工作
,并附设编译所于哲吾大学(Drew University, Madison, New Jersey),工作乃得恢复
。编译所成立后,特约学者多人从事翻译,每一译稿均经编译所诸专任编辑数度与原文对
照,并加修正。若原作为德文、拉丁文、或希腊文,则除校对英译本外,并校对原作,务
求于传述原意方面达到最大限度的准确性。
自“道成肉身”以来,世界充满了一种新的力量。本丛书即所以指出二千年来这一种力量
在人类生命中怎样工作,并将这种力量,就是那不能动摇的信仰所发出的力量,带给中国
的读者。
                            金陵神学院托事部
                              一九五四年春
章 序
历代基督教信条的材料乃由芝加哥大学神学教授尼科斯(James Hastings Nichols)所选
取。这些信条思想精密,文体严整,表现二千年来基督教信仰的发展,揭橥各宗各派特殊
的教理,并显示基督徒心灵的生活。
本卷各导论及译文均出汤清博士之手。本人将全稿校对,并提出若干建议。如原作为希腊
文,拉丁文,德文,法文,则校对时,且参照原文,务求准确。全卷所辑各信条除少数外
,其他译成中文者,尚属创举。
我们希望教会领袖和研究神学者于此获得发展基督教教理的向导,并借此增强自己的信仰

章文新序。
                               一九五五年
历代基督教信条总论
信条的名称与意义
原始教会宣认信仰,在东方有“真理标准”(Kanon tes aletheias),因其是基督教与
异教及异端之间的试金石和真理的标准;在西方有“信仰标准”(regula fidei),因其
是教会公认为合乎使徒的教训,是应由基督徒信奉的标准。但“表记”(Symbolum)乃是
最通用的名称,因其是基督徒由于内心信仰相同,而在灵里彼此联系的外在表记,互相认
识的表记,以及基督徒与异端派分野的表记;教父居普良(Cyprian,200?-258)和亚
他那修(Athanasius,296?-373)便用这名称。
这种信仰宣认在原始教会中散而无纪。虽然教会彼此间的基要信仰相同,但是尚无由全教
公议而规定的固定方式,名称为“信经”(creed)的。信仰的宣认发展为“信经”,乃
是三二五年大公教会第一次会议,即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 æ a)以后的事。“
信经”一名原出拉丁文“我信”(credo),意即基督徒对教会所认可的最基本福音的摘
要,宣称承认相信。换句话说,信经乃是大公教会全体或其代表,将圣经中为个人得救所
必需,为教会所不可或缺的信仰加以摘要,而规定为大家宣认并信守的条文。
大公教会在九世纪第一次呈现然分裂的现象,至于在十一世纪断然分裂为希腊教会,和拉
丁或罗马教会;而从罗马教会自一五一七年改教以来,又分出复原教会及其各宗各派。各
教会各宗派都有宣认信仰的条文,而都是由我们用“信条”(confession of faith)一
名称呼之。
本来信经与信条名称虽异,意义实同,因为二者都是信仰宣认。但本卷采用信经一名,称
大公教会未分裂以前所产生的信仰宣认,而采用信条一名,称大公教会分裂以后,由希腊
教会,罗马教会,与复原教会各宗各派所产生的信仰宣认。
信条的源起与目的
宗教有信条,犹如科学有定律,美术有准则,哲学有至理,社会有法规一样。信条最初是
基督徒个人和团体对信仰和崇拜的物件,所发自然和直接的宣认,如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
比所发的宣认(太16:16);又是基督徒对基督的要道,自表接受,或加以解说,以求与
人分享,引人归主,所发的宣认。这种宣认,在未记录下来,成为固定信条以前,早已口
授慕道友,作为表记;并使之在受洗加入教会时宣认,一则作为公然对世人,尤其对教会
给主作的见证,以为信守,二则作为同是基督徒的表记。这种信认短简通俗,易于记忆,
如西方教会使徒信经的雏形便是。它后来随着时代的演进,渐被采用于公共崇拜中,由会
众歌颂,或宣读。
初期教会非但外受逼迫,而且内有异端为害。一方面有企图将基督教犹太化的伊便尼派(
Ebionites)异端,另一方面有企图将基督教希腊化的诺斯底派(Gnostics)异端。教会
为反对这些异端,将信仰条文加到原来短简通俗的信仰宣认上,即如使徒信经便是这样逐
渐伸展而成的。自三一三年君士坦丁皇帝优容基督教以后,教会的劲敌不再是异教,而是
异端,和分裂。自三二五年尼西亚会议起,在大公教会的正统信仰与异端之间,又自一五
一七年改教运动起,在罗马教(又称天主教,或旧教)与复原教(又称抗罗宗,或新教)
之间,以及复原教各宗派之间,发生了教义的争辩,产生了神学的繁长信条。此种信条或
为处理争辩,一方面以求排除异端,另一方面以求厘定教会正统信仰及生活,例如尼西亚
信经,奥斯堡信条(Augsburg Confession),多特热赫特教条(Canons of Dort),和
协和信条(Formula of Concord),便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它们又或为阐明圣经的真谛
,辩护并证实特殊的教义,以求对抗误解,非难,和攻击,取得谅解和同情,并供教士和
教师之用,例如改教时期复原教的信条,便大都属于此类。
还有一类信条,乃是供教会作谋求复合的基础,例如韦斯敏斯德信条(Westminster
Confession),近代的各种“纲领”,和“基础”,以及普世教会会议的各种报告。
信条产生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由一个时期教会的共同生活逐渐形成的,例如使徒信经。有
由大公会议规定的,例如尼西亚信经,和迦克墩信经(Creed of Chalcedon)。有由特殊
教会的会议议决的,例如天特会议教条和教令(Canons and Decrees of Trent),和韦
斯敏斯德信条及问答。有由教会所指派的神学家团体精心结构而成的,例如安立甘会的三
十九条(Thirty-nine Articles),海得尔堡问答(Heidelberg Catechism),和协和信
条。有由那代表一宗派的神学家个人著作而成的,例如墨兰顿的奥斯堡信条,路德的小本
基督徒要学,和比领格(Billinger)的纥里微提信条(Helvetic Confession)。有由各
地方教会牧师参照业已具权威的信条而自行订立的,例如公理会和浸礼会的牧师常参照韦
斯敏斯德信条或其他有权威的信条,所自行订立的信条。
信条的准则
新约有类似信条的一处记载,即是马太福音十六章十五至十九节:“耶稣说,你们说我是
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
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你的。我还告诉你,你是彼
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它。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
;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从
这一段经文,我们获得以下几点。第一点,基督教的基要信仰是认耶稣为救主,为上帝的
儿子。第二点,这种信仰由耶稣本身予以认可了,并且由祂认为不是出于人意,从人学习
的,而是由上帝指示,并从祂领受的。第三点,它是由使徒的代表人物彼得亲口说出的,
所以它是使徒的信仰宣认。第四点,它是基督教会建立的根基,作战的武器,胜利的保证
。第五点,它是个人获得拯救,进入天国的钥匙。第六点,它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真实
信徒与异端份子,换句话说,它是得救者与灭亡者分道的信条。鉴别个人信仰固宜以此为
准,辨识教会信条,也应以此为则。
信条的权威
各教会对信条的权威持见不一。希腊教会和罗马教会认为遗传与圣经同为信仰的源头,所
以把它们的信条如圣经一般看待,有无上和无误的权威。希腊教会只承认七个大公会议,
即三二五年第一次尼西亚会议至七八七年第二次尼西亚会议期间所产生的信经,有无上和
无误的权威。罗马教会除同样承认外,又承认天特会议的决议,庇乌第四的信条,以及一
八五四年马利亚无原罪成胎说,和一八七○年法迪坎会议所宣布的教皇无误教义,都有无
上权威。以上所举最后一个教义既得以成立,所以自后凡教皇关于信仰与道德所规定的,
都由虔诚天主教徒接受为最后的权威,而无需由教会会议批准了。
复原教会只承认圣经有无上权威,因惟有圣经才是上帝的话。信条乃是人的话,所以不能
与圣经享同等权威,而次于圣经,并且其权威的大小,与其符合圣经的程度成正比。这种
观点,在改教时期很为流行。这本是合乎真理的观点。但改教后期过分注重信条,差不多
造成了一种新经院学派,以致激起了反感。在十七世纪有注重宗教生活的敬虔主义(
Pietism),在十八世纪有注重唯理思想的开明运动(Enlightenment),应运而生。它们
都对信条加以鄙弃反对。直到十九世纪复原教方重新对信条发生兴趣,而信条的权威才逐
渐提高。大体说来,信条的权威,在信义宗里较之在改革宗和安立甘宗里为大;因为在改
革宗里早在十七世纪之初有荷兰的亚米纽派(Arminians),在安立甘宗里近代有英国的
广派,都对信条的权威加以反对,并都认为信条足以削弱在教义上和信仰上的自由,而德
,法,瑞士的改革宗教会,对于信条,尤其对于预定论,都抱一种放任的态度。
信条的价值
信条既是人的产品,便难免有人的限制和缺点,并且表现人的精神。若一教会或信徒以其
为天经地义,具有无上权威的,则不免使本身趋于褊狭,党同伐异,又不免使别人发生反
感,因噎废食,厌弃信条,即如苏西尼派(Socinians),神体一位派(Unitarians),
和唯理派(Rationalists)所行的。设使信条的产生,系根据圣经的全部真理,而非断章
取义,轻重倒置,并且不把信条与圣经置于同等地位,那么它们是有极大价值的。
信条在为教会对圣经真理之摘要的地位上,能使人对圣经的精义一目了然,易于明了。如
若辞句短简,并以问答体裁出之,便特别宜于教导儿童和会众,使之心记,口诵,或歌唱
。信条是教会神学知识的里程表,历代信仰的代表作,和宗教生活及思想最有价值的结晶
品;所以它们今日仍能左右并影响教会的神学思想,教训,和生活。信条又是基督教与异
教,或各宗派间显然的分野。信条使非基督徒,或其他宗派信徒的注意力和印象集中,进
而使他们赞同皈依。信条更是基督徒共同的协约。一方面它们使信徒确知基督教的基本要
道,并坚定他们的信仰。另一方面它们作教会正统信仰的试金石,和施行宗规的准则。若
某信徒或教士在信仰和生活上有可质疑之处,便可用信条为审问的准则。因此信条是正统
信仰及生活,对抗异端邪说和恶劣行为的干城。
信条的分类
历代基督教的信条繁多,为求研究方便起见,最好是把它们分类。我们可以(一)按照它
们的性质分类,如在“信条的源起与目的”项下所见的;(二)按照教会之分而分为大公
教会的信经,希腊教会的信条,罗马教会的信条,和复原教的信条;(三)按照时代的演
进而分为古代教会的信经,改教时期及改教后期的信条,近代的信条,和二十世纪的信条

本卷所搜集历代基督教重要信条,除极少数细则外,均由尼科斯加以分类并选定。他的分
类法是将以上所述(二)及(三)两种分类法合并而成。他选定信条,乃是依据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乃是:为求对中国的教会更有用处起见,虽然篇幅有限,但宁可搜集多数有
代表性的信条,加以省略而译出,总比将少数信条全部译出为强。不过,最著名和不太长
的信条,如奥斯堡信条,或海得尔堡问答,还是全部译出,而冗工的信条如协和信条,第
二纥里微提信条,斐喇勒问答(Philaret Catechism)则省略译出。第二个原则乃是:为
求对中国的教会更有用处起见,选定标准不专在神学的精彩和准确性,同时也着重于现今
有权威的信条。所以本卷包括那虽不以神学价值著称,却是晚近的信条不少,而对十六世
纪若干著名的信条如苏格兰信条(Scots Confession),便不得不割爱了。第三个原则乃
是:本卷不包括雅各教派(Jacobites),涅斯多留派(Nestorians),改教前的波希米
亚弟兄会(Bohemian Brethren),苏西尼派,近代神体一位派和普救派(Universalists
),瑞典堡派(Swedenborgians),基斯大铁非派(Christadelphians),普里穆特弟兄
会(Plymouth Brethren),珥运派(Irvingites),摩尔门教徒(Mormons),和基督科
学教派(Christian Scientists)的信条在内。
参考书
喜渥恩:信条学,一至一○面。
Blunt, Dictionary of Doctrinal and Historical Theology, pp.169-171.
Curtis, A History of Creeds and Confessions of Faith, pp.1-10, 400-425,
429-432.
Gumlich, Christian Creeds and Confessions, pp.3-8.
Hastings, Encyclopaedia of Religion and Ethics, vol.Ⅲ, pp. 831-832.
Jackson, The New Schaff-Herzog Encyclopaedia of Religion, vol.XI, pp.199-200.
Kelly, Early Christian Creeds, pp. 30-61, 94-99.
Schaff, The Creeds of Christendom, pp. 3-11.
Seven Members of the Faculty of the Episcopal Theological School, Creeds and
Loyalty, pp.151-16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