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串的讨论串
讨论的东西真的不适合
发表在Japan Study
内容真的要细分的
大概可能要分到二部分,
贴到NIHONGO和Japan_Living
对于想来看留学资讯的人,
感到很抱歉,
回文的A大,你有话到我的重点。
还有,有人嘘我文,
说我为了反[sean]而反他,
我想解释,我不是这么歹心的人!
首先是NIHONGO,的讨论范畴
对于[口音],
我的想法真的很单纯,
大家很多的一部分,
都是因为来到日本,
这块土地上,才来学习日语的,
自然而然会希望,
我们的口音,可以像日本人。
那我们以世界上,
使用率最高的[英语]来说,
这么多国家的人使用英语,
每一国人,
都有每一国人的口音
[法式英语]、[中式英语]
[菲式英语]、[台式英语]
当然,我这里讲的[式],
不是指类似Singlish
单纯指的是口音,
当他的口音,在不影响沟通,
表达能力的基础下,
你会用因为他的口音不道地,
而来判断他英文不好吗?
好啦!回到日语,
话说操著一口
[台式日语]会如何?
在此不得不说,
sean先生的文章,
对日语真的有下功夫研究。
他的回文有提到,
容我浅白的简略如下,
日语跟中文发音的差异,
日本人讲日语,
几乎都是讲在嘴巴,
甚至有的人几乎都不开口了,
动用的嘴部肌肉真的很少。
而我们讲中文的人,
几乎整个嘴部肌肉都动到了,
讲个です,
嘴巴可以裂到快耳朵去了。
不好意思!我夸张了!
请问大家有没有听过,
[滚石不生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意思是,流动的水不会发臭,
经常滚动的石头不长青苔,
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
所以啊!
[经常运动的肌肉,才不会萎缩啊!]
有空请去看看,
日本老人的嘴巴!
再来比比,你家三不五时,
就到邻居家串门子的阿骂
不觉得,日本老人嘴巴[ㄇㄠ]
下去的程度比较严重吗?
不要说我以讹传讹,
这是有经过研究的,
资料网络找找应该就有。
所以![台式日语],
难听归难听,
但是有其生理上的优势。
不过!我也不是要大家,
从现在开始就放任自己,
让嘴巴裂到耳朵去,
其实很多推文者都讲得很好啊!
例如,
我有看到redcar08的推文
[语言讲的道地是一种技能,
专精是好事,
觉得不用扯谁要学谁的语言,
我住日本,
也会努力让自己听不出口音
就只是单纯,
因为可以讲得跟本地人一样,
代表语言能力很好,
能够融入话题,
表示对外国文化和
外国人的思考方式
有足够的了解]
还有很多人讲,日语讲的道地,
不为什么,就是个“爽”字,
不能同意你们更多了!
我真的也很想“爽”一下!
再来,给我一点时间解释,
为什么我会一再,
想回sean的文章。
因为有人嘘我文,
说我为了反他而反他。
但是我不知道,怎么编辑嘘文,
并不是因为我镶金,嘘不得,
请容我解释。
请问,一个人在零日语基础下
讲说“我要讲一口道地的日语”
有逻辑上的错误吗?
Ok!用个简单一点的方式讲,
幼稚园一个刚学“ㄅㄆㄇ”的小孩
会跟你讲,我要讲“标准国语”
“不要讲台湾国语”吗?
不可能啊!
一定是学完拼音、
学了字、学了词、学句子
然后回家会说
“阿嬷!我回来了!”
阿嬷对她说“阿妹!快来粗换”
阿妹才会怀疑
为什么阿嬷讲得吃饭
跟老师教得不一样
然后才意识到,有台湾国语的存在
PS.虽说台湾国语,
在我认为,是不能归类在口音
但我只想举个简单的例子
“口音”,会产生,
一定是“口”嘴巴会说,
“音”耳朵会听,
所以学日语,要到什么程度上,
才分得出口音上的差异!
光讲一个“あ”有办法吗?
不太可能
如果到词汇阶段勒?勉勉强强
所以至少要到句子阶段吧!
那你说,你想要学日本人的口音
要到什么样程度?
周杰伦的七里香有听过吗?
那你想模仿周杰伦唱七里香
你是不是要先学会
念七里香的歌词
然后七里香的旋律,
接着才去研究周杰伦的,
要唱不唱腔。
那回到“sean”的第一篇文章
简略如下,
[他一开始就说,他在日本住了8年,
一直觉得他的口音,
跟用语和日本人没两样
甚至比一些日本人的日文还标准
只是日文文法讲得再怎么标准,
再怎么流畅
只要稍微口音不对,
他们对你的评价都是日本人みたい
绝对不是もう日本人だ]
如果他的文章只写到这里,
我大概心理呵呵两声,
手机就滑过去了,
他的口语,
已经是流利到不行的地步,
想要改善“口音”无庸置疑,
也挺符合逻辑的,
只是因为他接下来那个,
[在日本当外国人,
感觉是低日本人一等似的]言论
让我把原本NIHONGO讨论的范畴
一下子变到Japan_Living
因为我的文章,几乎都是围着
[为什么要自己的口音像日本人?]绕
所以接着,他又回我一篇文章
他好像用了一个
[无论是学习语言,或是学习东西,
动机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
内容大意如下
“8年前刚到日本的时候,
我是一个连あいうえお
五个字顺序都会搞错的人,
日语只会说谢谢
和对不起的台湾人,
最常光顾的餐厅是松屋,
只因不用说话就能点餐,
买东西结帐忘了带钱包,
却不知道怎么跟店员讲,
我感受到了日本人的冷漠,
看到外国人有困难,
却冷眼观望并觉得对方很麻烦,
总之我当时就是下定决心,
我不能让日本人,
觉得外国人就是这么麻烦
至少口音和速度
一定要和日本人相同”
这文章看起来真的很立志
不觉得逻辑上怪怪的吗?
一个连あいうえお,
五个字都会搞错的人,
日语只会说谢谢和对不起,
连句子都还不会讲,
也还不知道,自己讲出来的句子,
是像日本人,还是不像日本人,
怎么会想要让自己的“口音”
和日本人相同,
也许他天生很像,也说不定阿!
再说,他举的例子
也不是因为,
自己讲得一口“台式日语”
而遭受到日本人冷漠对待,
纯粹是,那时候连讲都还不会讲啊!
怎么会下一个,让自己的“口音”
和日本人一样的决心!
所以我不是为了反他而反他
以逻辑上来讲,他的第一篇文章,
才是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口音,
像日本人的主因!
最后,我想传达一个很简单的概念
[语言]是一种手段,[沟通]才是目的
不要把手段当成目的
应该是把沟通清楚,当成目的
在美国,说著一口
[印式英语]的印度工程师,
撑起大半个硅谷,
好多文章在讨论,
为什么印度人比华人在硅谷更成功,
其实华人输的未必是语言能力,
更多的是在表达能力,
还是希望大家从
[必须说得完美],
的禁锢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