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什么样的程度才不会破功

楼主: Nitrogenital (Dank Memes)   2018-07-29 20:32:54
说到底,就是经历不同,站的位置不同,看事情的角度就不同。
对有些人来说,语言就是个工具,所以会听,会读,会讲,会写就好。
对其他人来说,语言却是他们梦想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会追求尽善尽美。
有个日本学妹曾对我说:“想看,想感受你所经历的一切。”
所以她在学中文的时候,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明明ローマ字也可以发音中文,她刻意和老师要求学注音。
去kikunoya,她最喜欢翻开童书,一字一句的朗读上面的词语。
“为什么,死港仔和牛仔裤,都是仔,发音却不一样...”
“为什么,燥热和肉燥饭...”
我一路如看婴儿牙牙学语般,一步一脚印的看她学国语。
原因无二,她想当个台湾媳妇。
因为从小就在台湾美国之间穿梭,现在又在英国唸医学系,所以对口音问题有很深的感触
两个原PO, SEAN和Smallfly的老公,在日本从事的都是教育业。都是以人为本的行业。
英国长年来对外国训练的家庭医师-GP(大部分是印度,欧盟)有很大的偏见,原因不外乎是
因为他们的口音(腔调)不正统,导致沟通上的困难。
在医疗上,医生-病患关系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沟通上的问题而疏远。
举个例子:
我的一位朋友之前在英国的诊所服务。一个有糖尿病病患的GP是印度籍的,让GP百思不解
的是为什么病患的血糖高居不下,常常叫病患回来抽血检查。病患后来和我英国籍的朋友
说:“我每次来的时候,都会在(火)车上买两包零嘴。”
因为他觉得医生和他沟通有芥蒂,所以都没有主动提过。
“日本人みたい”或者是“もう日本人だ”说到底,代表的是认同感的不同。
当我面谈的病患对我说:“你听起来像英国人。”
而不是:“你是不是从威尔斯来的。”(病患和同学说我有威尔斯腔,泪奔)
我就会担心,我是不是有那个部分无法让他们完全对我放心,然后很紧张的把病患资料
和自诉病史重新仔细看过一次,每次都要提心吊胆,怕自己在哪个环节上出了疏漏。
日本是个有趣的国家,他排外的因素可以千奇百种,歧视自己人的原因也是各式各样。
我听过蛮离谱的是:
“我觉得我和他总是对不上话,总觉得他有点笨。”
“为什么?”
“因为他的语速有点慢,你知道,我讲日语速度很快。”
父母都是医生的日本学妹觉得爸爸和同学很迟钝,因为他们说话速度就正常人速度。
我自己本身没有在日本生活过,但是前两任都是日本人,所以长时间耳濡目染之下,我
也大致上觉得,要真正融入日本社会的话,你每个方面都要很日本人。
根据自己的经验,口音这东西真的可以后天努力,不论口音的重要性,
至少你听起来像日本人,你就可以比较可以像我学妹说的一样:
“看到,感受到日本人的日常。”
最后,其实台湾人有个大优势,你稍微打扮一下,在开口之前,日本人就分不出你是不是
日本人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