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派兴起与香港社会民粹化
9月4日,香港举行了回归以来的第六届立法会选举。选举结果显示香港政治格局大洗牌,建制力量基本维持住了现状,传统泛民力量衰落,新兴本土力量崛起。但从选民的投票取向来看,香港社会呈现出的民粹化情绪令人担忧。
此次香港立法会选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本土派的崛起。占中运动以来,香港反对派或非建制派阵营,分化为两种不同路线力量,即传统的泛民主派和兴起的本土自决派。
此次选举,本土自决派候选人得票合计逾40万,占全部票数的19%,最终赢得6个地区直选议席,形成立法会内建制、泛民之后的第三政治板块。2014年香港占中运动以来,本土力量快速上升,本土自决派力量进入立法会表明本土主义已然从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现实政治力量,使香港社会和政治力量具有更多的狭隘利益和本地利益取向。
但何以兴起只有短短几年的本土自决派能在香港立法会选举中获得如此多的选民支持呢?从本土派获得的议席来看,选民对主打本土、自决主张的新兴政团候选人给予了特别的厚爱。这些候选人几无任何政治经验,同时年纪轻、搞激进抗争,但仍获得选民的支持。
选民投票趋不理性
如主张民主自决、以民主方式决定香港前途的朱凯迪以独立身分参选新界西,出乎意料地获得8万4千多票,成为整个选举中获得选票最多的候选人。再比如占中运动中成名的罗冠聪只是一名23岁的大学生,竟也高票当选,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立法会议员。
如此不正常的投票取向,如此多的非典型的候选人当选议员,只能表明香港社会,特别是选民呈现出不理性、民粹化的情绪。固然,民众对政府施政不满、对传统的建制、泛民的二元政治格局不满、对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满,但这种只要眼前的政治结果,不顾未来政治后果的投票取向非常不可取。
本土自决派集体进入议会,特别是有本土派当选议员在选前推动所谓的自决乃至港独等民粹化、激进化的政治议题,这必将对未来香港立法会的运作、行政立法关系、香港政府的施政以及北京对香港的管治政策带来影响和挑战。本土自决派进入立法会将导致立法会的运作呈现更加混乱局面,政府管治和施政将面临立法会的更大牵制。一是扰乱立法会的议事程式和秩序。
新兴的本土派以不遵从政治规则作为他们的规则,以挑战传统的政治秩序作为秩序,可以想像他们必将挑战立法会的游戏规则来体现存在感。二是在立法会内推动激进本土乃至分离意识的政治动议,令议会的运作更加民粹化和激进化。三是借助所谓的民意,在议会的制度内制约政府的施政。四是将原来的单向度的街头抗争转向议会内与议会外双向抗争相结合的路线,政府将面临更多的社会政治运动。
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美国川普主义的兴起、英国的脱欧选择等都表明民粹化趋势的上升,但美欧的民粹化在政党政治竞争的结构下存在制约的力量和回摆的效应。而香港社会的民粹化一旦形成,在没有政党政治的竞争和政治力量制约乏力的情况下,将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最终要由整个香港社会来埋单。(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港台问题学者)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914006349-26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