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的背影:“平成流”的人间姿态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1886362
自七月传出“明仁天皇退位”的消息以来,便有许多人揣测这是明仁对安倍路线的示警—
—他不能干涉国政、发表意见,只能以此阻止修宪。但8月8日下午,从明仁天皇的谈话中
,嗅不出任何一丝讯息——当然,即使有,也无法说——若如此,旁人也不宜大做文章。
但在这十一分钟谈话中,他除了屡屡提到自己身体欠安,难以执行公务,还强调天皇的象
征地位,提供了一些线索让我们理解明仁与其决定。
首先是公务。除了皇室原本的行事祭仪外,天皇夫妇必须要接待访客,还得在国内外四处
出访。他的出访行程大多是探视灾区,像是平成三年云仙普贤岳的火山爆发、平成七年的
阪神大地震、平成二十三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以及今年的熊本地震,他们都亲自探访慰问
,并且平视灾民,出声关怀。
明仁还亲访昔日战区。像是战后五十年(平成六年)他出访硫磺岛,平成七年巡视长崎、
广岛、冲绳等地,进行慰灵之旅;战后六十年,他到塞班、战后七十年,他到帕劳,乃至
于今年的菲律宾,皆是昔日敌军战区之地,皆以追悼姿态出现。这都是出于他自己的要求
,而非日常公务。
日本媒体称这些公务为“平成流”,也就是站在位于痛苦一方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们著
想,以“国民的象征”行事。
日本学者齐藤利彦在《明仁天皇与和平主义》一书中,便引述了明仁种种作为,认为皆基
于和平主义:
因为日本国宪法明订为象征天皇,我并没有政治权力在身,但我并不是机器人,我希望能
够一边发挥主体意志,一边体现宪法中的平和主义价值。
确实在公事外,明仁试着拥有自主空间,像是各种活动中的发言、国内巡幸、访问灾区以
及战争遗址,都带着鲜明的个人彩色。除此之外,当日本核电站被关闭、实施计划供电时
,明仁就表示希望与国民分担困难,主动在皇居实施起计划停电。
除了“象征”外,他也有自己的主张。而天皇地位源于宪法第一条......:
天皇乃日本国之象征,亦为日本国民统合之象征,其地位是基于主权所存在之日本国民的
总意。
既是宪法第一条,便言明其重要性。
众所皆知,日本新宪法与天皇地位入宪,是二战结果所致。盟军将领麦克阿瑟为了维持日
本国体,解除裕仁天皇受审判的危机,要求日本制订新宪法,让天皇从“神”转而为“人
”,并且剥夺天皇的政治权力,让日本得以实施民主体制。
但日本千百年来,天皇都不具实权,百姓甚至不觉天皇存在,近代天皇的政治权责始于睦
仁天皇,亦即明治天皇,当他于1867年登基,就被奉为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圭臬;十九世纪
末,他建立大权让皇家权势得以制度化的途径,依照西欧君主模式重组。而后,他“赐”
给全民一部宪法,宪法中强调天皇是万世一系,以男性世代相传的圣主传人,政府要臣服
、奉祀天皇。
这宪法也明订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一切权力的管理者。当到了其孙裕仁手上,日本是个
神权国家,而裕仁继承了明治传承的一切——明治登基时,名声不出京都,但其后,不但
巩固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也让民众建立新的国家认同,自认为是天皇的“臣民”,天皇如
父,人民应以国家源起为荣,赞同神道国体,把为国家服务、为天皇值勤置于个人之上。
天皇的意志,就是帝国的意志。明治的顾问也打造了这样的思想,例如伊藤博文便说,所
有宗教力量都非常薄弱,无一可做为国家基石,因此君权必须取代宗教,在位者应该为所
有统治权威的来源。
神圣的君权在浑沌初开时即以建立,天皇是天神的后裔,神圣而庄严,他至高无上超越所
有子民,他应该受到尊重,不可亵渎。天皇必须遵守法律,但法律没有权力约束天皇守法
...。天皇不应成无诽谤性评论或公众讨论的话题。
但也正是如此,裕仁无法控制战争的走向,败战后,他也必须面对战争责任。但麦克阿瑟
与盟军为了日本的安定,要求日本颁布新宪法,更改天皇地位。
1945年底,盟军总部颁布停止国家支持神道神社的规定,禁止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理
论与神道连结。1946年元旦,日本报界刊登裕仁天皇第一次新年文告,文告正式名称为“
促进国运宣言诏书”,但后世称为“人间宣言”,这拗口的文告中隐含着一个讯息,即是
否定天皇与百姓的关系是以天皇为“人世神仙”的“错误观念”为基础。这文告是由盟军
起草的。
“人间宣言”后,华盛顿当局要求麦克阿瑟朝着废除或改造天皇制方向进行宪法草拟。于
是,新宪法的制订过程中,便削除天皇实际的权力,只留下“象征”地位,再也无法成为
军国主义复活的工具。除了让天皇脱离权力体系外,藉著这部宪法,也让天皇与和平主义
连结起来。
在战争时期出生,明仁见过日本败战与父亲裕仁的经历,确实十分清楚宪法的重要与精神
,乃至于自己的位置,而这也伴随着他成长。例如一桥大学教授渡边治在《战后政治史的
天皇制》中,提及明仁在学习院高中的一次讨论,当时课堂上提到“日本再军备”,明仁
便站起来反对:“会给诸外国造成不当的刺激。”他私下也说:
如果我成为天皇,有朝一日被要求在《宣战书》上签名,我一定会拒绝。
然而,明仁主张的和平,并不只是战争与否,而是更宽阔的定义。根据齐藤的书指出,明
仁追求的和平,是人民都有免于恐惧,在和平里生存的权利,“要将专制与服从、偏狭与
压迫从地上永远除去,”如同和平学者John Galtung所提的积极的和平主义一般——正是
与安倍的军事介入主义相反。
频频出访战区,即是其中一种作法。每到一地,明仁都会反思日本在二战时的罪行。“因
为亲身体会到战争对日本以及他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他珍惜所有能够宣扬和平的机会,
也希望能带动日本国民反思(据闻,他甚至不喜欢学生唱国歌“君之代”)。
因为如此,当明仁天皇透过视频,表达他疲累的心声时,经过战争的那代人无不泪流满面
。像是广岛安艺区的原爆养护之家“矢野おりづる园”里的住民便感慨万千。七十一岁的
园长柿木田勇施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到,2014年天皇夫妇拜访这里时,就对住民说“真的是
度过非常辛苦的日子”这样慰问的话语,“就跟影像里传达的讯息一样,说话非常温和,
总是替国民着想的人”。
七十七岁的“长崎原爆遗族会”会长正林克记则表示,一想到就会流泪,这次为了能够继
续天皇的象征与责任,才会对国民说出心声的吧。
从战时帕劳归来的日本人还有冲绳战中失去亲人的遗族,也都纷纷表达心声,认为天皇的
担子确实太重了,体力明显衰退。作为跟他同世代的日本人,莫不表示感伤。连我这个外
国人,也都舍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