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广岛之旅:欧巴马能救赎“被爆星人”吗?

楼主: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6-05-30 06:03:38
广岛之旅:欧巴马能救赎“被爆星人”吗?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1723051
欧巴马的日本行引起热议,再次触动东亚各国敏感的战争责任问题。做为战后首次踏上广
岛的美国总统,此行有其历史象征意义,然而在政治计算与国际角力拉扯之下,参访之旅
实又暗潮汹涌,欧巴马到广岛会带给美国更多阻碍、还是稳固美日同盟,都还有待讨论。
看似无甚关联,下文先从一段日本特摄电视剧的故事谈起。
▎《超人七号》与“被爆星人”
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史贝尔行星”上,因为测试新型武器失败的关系,导致整个行星笼
罩在辐射线的污染之下,导致星球上的住民们身体发生异变,全身惨白、轰炸后残破不堪
的躯体,以及难以辨识表情的异样面容。史贝尔星人为了净化被污染的血液,以吸取年轻
女子与孩童的纯血来做为解药。于是他盯上地球,拟态成地球人的样子,潜伏在人类社会
之中伺机下手——他的别名,又叫做“被爆星人”(ひばくせい人)。
这段故事源自日本著名特摄电视剧系列《超人七号》(ウルトラセブン,其系列在台湾广
为人知的俗称是“咸蛋超人”,现已多用正式翻译“超人力霸王”),是当初在1967年12
月17日于电视播出的第12集,但现已被永久性“从缺”,不会公开播映、也无法找到发行
的影像,简言之就是神隐成了黑历史。
争议点就是这个角色的别名“被爆星人”。该角色最初播映时仍然只以史贝尔星人(スペ
ル星人)称呼,在后来许多配合《超人七号》剧集的实体宣传活动里也曾出现过;但是在
1970年10月发行的杂志《小学二年生》11月号附录的赠品“怪兽决战卡”中,史贝尔星人
被标注了别名“被爆星人”。一位中学生碰巧看到这张卡片后,向其身为新闻工作者的父
亲中岛竜美转告;中岛竜美是何许人?他的本名是中岛龙兴,为“原爆受害者团体协议会
”的专门委员,1950年代开始长期投入原爆研究调查与受害者援助等工作。
中岛竜美向《小学二年生》杂志编辑部去文抗议,这个“被爆星人”的名称、造型很显然
是影射原爆的受害者,在拥有广大儿童观众的《超人七号》之中,原爆受害者不仅未获同
情的理解,还以残害人类、外星怪物的样貌出现,情何以堪。在官方“圆谷制作”(円谷
プロダクション)正式答复以前,朝日新闻也随即做了相关报导,连带引起广岛、长崎、
乃至日本国内其他地区的原爆相关团体强烈抗议。最后圆谷制作公司于同年10月21日公开
道歉,并允诺不再于相关出版品上使用“被爆星人”的名称,该集内容也自此永久性封印
从缺。
这一集的片源难以取得,被称为“梦幻的第12话”。不过,剧组设计本意真的是要羞辱原
爆受害者吗?曾经看过该集内容的前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馆长高桥昭博(同时也是原爆受
害者),认为内容“不觉得有过分歧视的地方,反而传达了祈愿和平的想法”。本集故事
的结局,被爆星人在夕阳之下,让超人七号给一刀两断终结性命,但故事并非正义超人消
灭恶魔的样板旋律,尾声处反而提出对被爆星人同情的理解,相信着有朝一日人们能够体
谅互信、避免悲剧再度发生。
现今看来,被爆星人的隐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正面、积极的意义。但对日本社会来说,毕
竟事涉敏感,原爆受害者及相关团体未必能够接受;而故事中被爆星人并未获得救赎,原
爆带来的物质与精神破坏,仍在日本的现实社会里隐隐作痛。
▎“投弹者”与“被爆者”的历史认知歧异
欧巴马前去广岛,形成了“首次使用核武”与“首次被使用核武”两国的历史象征,然而
对“投弹者”与“被爆者”双方而言,对于此段历史的认知仍存在着差异。例如欧巴马此
行被讽刺为“道歉之旅”(apology tour),认为美国总统踏上广岛隐约就有致歉的含意
,特别是对参访广岛不以为然的美国退役军人角度来说,当年投弹有其正当性,根本没有
道歉的必要。
此种历史解释,认为对广岛、长崎的投弹攻击虽然造成大量伤亡以及后续效应,但是却成
功遏止了战争、拯救更多无辜性命、减少战争持续下去将可能造成的伤亡。而盟军的胜利
,同时也昭示了民主主义的胜利,用广岛、长崎换来世界和平。这一点在日本专门研究原
爆议题的记者繁沢敦子著作《原爆与审查:美国记者所见的广岛长崎》中,也讨论过美国
透过军方、媒体的刻意操作,此种“原爆观”所形成的认知差异。
当然也并非全部如此,史丹佛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的学者史奈德(Daniel C. Sneider
)指出,美国的大众之间不乏对“投弹正确论”抱持怀疑态度者,中学的教科书中,也有
针对“投弹是否正确”做正反两方的思辨,更别说学界对此议题有相当的研究成果与论述

另一方面,做为“被爆地”的日本,聚焦于原爆受害者的论述似也无可厚非,只是若仅仅
强调受害者角色的历史论述,对于战争责任避而不谈,尤其容易引发东亚各国的历史纠结
。此处我们先只谈日本“原爆观”中与美国的难解心结之一,是关于美国占领日本时期针
对原爆议题的处理。
原爆以后,美国透过“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在日本通称GHQ)严密的媒体控制,一边压
制不利于美国使用核武的讯息、一边塑造民主胜利的论述(关于新闻封锁,可参见笔者文
章〈封锁太平洋:美国的战时新闻检查〉),故而在爱国心、美国国家主义的驱使之下,
对于原爆的残酷真相隐而不宣、甚至予以抹除。从此立场出发,倘若要认真面对这段历史
,真相的还原是必须的、或是至少要对当年铺天盖地的审查有所表示,才为“投弹”与“
被爆”双方提供共识的基础。
▎被爆者的救赎?
日本共同通信社的调查,日本国内有高达78.3%的民众认为没有道歉的必要。可能出于诸
多原因的考量,例如担心导致美国取消行程、影响美日关系、引起中韩两国的纷争、或是
比起原爆,更渴望美国先针对近日的冲绳案件进行道歉。
若美国为原爆道歉,或许会是受害者的救赎之一。但在此之前,日本政府方面也有相应的
责任,除了可能面对的战争责任历史问题,对待身为国民的原爆受害者是否有积极的付出
,也是一个问题。前文提到的那位抗议被爆星人的中岛竜美,其所属组织“原爆受害者团
体协议会”就是在1950年代以来,积极地向对原爆受害者毫无作为的政府施压、寻求各方
面资源与协助(例如1957年通过的全国医疗补偿法)。
在此议题上,政治的盘算恐怕远多于面对历史。美国总统的现身、或致歉,能否救赎“被
爆星人”?引用广岛县原爆受害者团体协议会理事坪井直的话:“不需要谢罪。希望在广
岛告诉人们什么才是有益于人类幸福的。希望能跨越仇恨,通过理性的力量共同携手。”
回到开头提到的故事。史贝尔星人之所以变成“被爆星人”,是因为实验新型武器失败所
导致。什么样的武器让全星球辐射污染?又是为什么需要实验这种武器?在尚存的剧情设
定中没有交代,但已可推知,史贝尔星人可能同样也是一名战争受害者。他在化身地球人
期间,亦真亦假地与人类女性谈了一场恋爱,这被消失、从缺的第12集,标题名为“来自
行星的爱”(游星より爱をこめて),被灌注爱情、想获得救赎的是“被爆星人”,该集
在结局片段的对话中期许人类有一天能够共同理解:
“我绝对不会忘记。地球人也好、其他行星的人也好,都相信着这一天将会到来。”
“是的,总有一天。”
人类的悲剧与责任,岂是一、两个凡夫的道歉所能代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