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现在我们《咿咿咿》/ 沈意卿

楼主: Liugi (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2011-12-22 20:19:22
※ [本文转录自 book 看板 #1EynzGvJ ]
作者: Liugi (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看板: book
标题: [心得] 现在我们《咿咿咿》/ 沈意卿
时间: Thu Dec 22 20:15:09 2011
这是一个没人看书的时代,没人看书是因为这是个失速的时代,谁也没精神正襟危坐几个
小时把一本书看完。在人人还想争吵网络文章算不算文章,有多少可信度、权威性、文学
性种种的时候,微博和脸书已经扫走了部落格文章的必要性。网络黏性急遽降低,没过多
久,我们甚至没有办法专心看完一篇文章。部落格字很多,微博更快;留言太麻烦,按赞
就完。我们对事物的注意力越来越难超过十秒钟,还有太多资讯等著满足我们的贪婪。
《咿咿咿》正是这个时代的忠实写照。主角安祖整天上网,和朋友说些天外捻来的断句,
在心中呼唤那不可能的爱;电影明星和幻想动物穿插在现实中掏心掏肺,真实世界里的每
个人却谁也无法了解谁。这是本看来莫名其妙的小说,前面没有铺陈和悬疑,后面也没有
解答和高潮。正因为它太新颖,还没人来得及解释它是什么东西。它只属于当代,只有完
整被支离破碎的时代潜移默化的读者可以轻易上手。
《咿咿咿》本身能够出版,也是因为这个时代。作者林韬在大学靠部落格《抑郁书籍读者
》发迹,性格古怪的他在网络上交朋友(包括妻子),卖还没写好的小说股份和用鼠标画
成的奇怪生物(比如,有鲨鱼血统的番茄);一边即时播报自己巡回签书会的进度,一边
靠网络沿路找派对和毒品。破产了便从房间清出杂物,在朋友的网站上放拍卖私人物品的
消息。一般来说,这样的怪人的作品通常生前只有身边几个人看过,在极少极少的例子里
,死了以后才会因为某个出名的朋友推荐而莫名其妙的一炮而红。
而中文版的故事是:人在海外的译者偶遇此书后,靠社群网络找到并联系作者,然后藉著
网络和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介绍找到一人出版社,通信从未蒙面的两人就这样合作,直到
出版前一个月才在台湾见面,那时已经靠着网络上连载的翻译日记有了头一百名读者。这
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读者在新书发表会现身,现身的还有纽约来的作者本人(事实上,
是全家人),都是没人邀请,自己从脸书上公布的消息找来的。
如果这是一个大家只读书的时代,这一切当然都不会发生。我们唯有继续在书店里找到一
些比较安全的书,或是花费数年尝试找到一个编辑,一本值得翻译的书,一个出版社,好
不容易出版以后,再悄悄地期待有人在书海中能找到这本奇异的小书。但正是在这个失速
的年代,我们才可以这么快速地读到一本这么现代的作品,现代到令人反应不过来。对我
来说,这失速所带来的晕眩,这本书独特的即时性,也正是我翻译/出版这本书的最大原
因。
如果尝试在作者的叙事中整理出逻辑或故事的完整性,很快就会陷入无解和迷惑,想着“
这是一本无聊且混乱的书”然后将它扔开。这本书原本就不应一次看完,而应该一句句分
开,像阅读一个人的脸书或微博,在各种凌乱的细节里缓慢地描绘出它的模样。唯有那些
早已习惯在短时间扫遍一个人在网络上的所有痕迹,迅速整合出这个人的完整心理状态的
网络国民(而不是网络移民),可以轻松地一次完成。
任何年代都需要自己的故事。而每个经典在当代都曾令人晕眩。
这是个没人看书的时代,这是个支离破碎、意义崩盘的时代,这是个每个人都有些注意力
不足过动症的时代,这便是《咿咿咿》的作者、译者、出版者和读者所参与,也唯一可以
出现的时代。
《咿咿咿》上市周年,已绝版的随身口袋本将于圣诞节限量复刻,仅于博客来、小小书房
、有河BOOK贩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