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lamc (普兰可)》之铭言:
: ※ 引述《MrTaxes (谢谢提醒)》之铭言:
: : “至圣”孔子),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 两个时代差很多,一个封建最末,一个封建崩坏,所以想法也很明显的有基础上的不同
: 可不要跟后世废儒一样乱放在一起啊
: 基本上五经是没有孟子的,是严重逻辑错乱歪曲的朱熹以后的儒才重视孟子
: 四书把礼记的两小部分提升出来超过五经之一的礼记本身,就知道逻辑多死亡
: 因为逻辑都坏掉了,所以我管叫废儒
: : 然孟子曰: “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 : 所以孔子提到了"矩"、孟子提到了"规矩"及"方圆"。
: : 方圆作为处世哲学的具象化没有像你说的那么晚。
: 这边就跟Houei推文说的一样,规矩都是规矩
: 即使照孟子的规矩直接对比方圆,那方跟圆都是规矩
: 外方内圆跟外圆内方都一样是内外都守规矩,都很棒啊
: 怎会外方内圆就是超级坏?所以又逻辑不通了,这就表示解释错误
: 先前的规矩方圆,跟后来讲的外圆内方,意思就是有巨大落差的,才是比较正确的猜想
语言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具有弹性,会随人事时地物而转变。
更何况把语境不同且相隔几百年的两个人的话做比较,要去强调逻辑一致没必要。
方跟圆本来就没有绝对好坏,而是一种处世的应变的比喻。
但如果有人基于修辞上的必要而附加其他具有评价的意涵,
甚至有独特创新的用法,没有人说一定要跟前人的逻辑一致。
就像土豆,在台湾就是花生,在对岸就指马铃薯,有谁一定正确吗?
甚至现代英文的文法也不是百分之百按照逻辑,因为一堆惯用语。
而且你引用的是《后汉书·致恽传》,后汉书的作者范晔(398年-445年)是南朝人,
距离孟子的年代(前372年—前289年)七百多年,用字遣词的逻辑本来就不会完全一致。
而且你用后来的著作去否定以前思想概念的存在反而很奇怪。
其实应该要反推,如果范晔在写后汉书时已经写得出"外方内圆",
那表示"外圆内方"是更早就成为中原地区的惯用语了。
若按照时序,这用词的演化可能是这样:
孔子强调“方矩” => 孟子发扬后多了成“方圆”
=> 后世学者再发扬多了"内外"后“外圆内方”成为正面评价格的用语
=> 到了南朝范晔编写后汉书时写出“外方内圆”作为负面评价用语
这前后历经了八九百年吧,语言及用词都会有一些演化的,但至少都有一些脉络可循。
反观把赛局理论用来解释孔子思想就缺少有脉络的论述,不过反正这边是架空历史版...
也许不应该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