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lamc (普兰可)
2023-08-21 15:15:17※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铭言:
: 实行科举,“为从前无机会或几乎无机会当官的非贵族”,提供了一个
最早的贵族是征服王朝的封建贵族,周的封建秩序就是
这些贵族有钱,是因为用统治暴力公权力抢劫,所以子弟才有资源受教育
受的教育一定包括战斗训练,因为这是战斗贵族,这点古东亚与西方都一样
也要包括文学能力,不然你写公文谁看得懂...
还要包括贵族礼仪,这点后来西方封建时代一直到现代贵族也都是一样
但是封建秩序的一个问题就是越生越多越封越小,到后来很多贵族也不贵了
...反而做生意商人的还比较有钱,譬如端木赐,所以子孔丘就主张“有教无类”
才能跟这些新贵收肉干,不然孔子也要跟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了...
封建在战国时代逐渐破坏,到了秦汉完全毁坏,产生新的世族体系
物理上的条件不会改变,同样还是资源丰富的世家大族子弟才有能力受教育
没受教育的连公文都没办法写,文言文可不是粗通文字就能写
因为文言跟平常讲的话白话是不一样的,废话,各省讲的话都不一样怎可能写白话
写白话的状况,就跟我们看港漫一堆口字旁的不知所谓一样
所以要发展出文言,让讲不同话的人能用同一种文沟通,所以是特殊格式,需要训练
战国时代要找人才,就是战国四公子养士,当创投,随便乱投,孟尝君大概根本瞎眼投
就是一个会弹剑自唱(显示受过战斗训练、音乐教育,不是普通人),面试说啥都不会的
只要基本过关他也收,还好给他摸鱼摸到大白鲨,买中冯諠一个抵过其他所有亏损...
到汉朝想想觉得不对劲,还是不要自己乱投,去找投资专家来帮忙选股,就是察举
不过能当投资专家当然也要知书达礼,所以一定是世家大族出身,那你怎么去避免
“内举不避亲”咧?当然避免不了,所以就一直推举自己家族亲友当官,最后都由
某些家族垄断了,几世几公的就出现了
曹丕想想觉得不对劲,这都给你们垄断到时还不出现三家分晋...结果是晋篡魏...
察举官要分散权力,分下去每个区域都有中正官,这下变更惨,因为察举官还看个人
中正官是系统性全面垄断,所以九品中正变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但千万不要误会,这边的寒门是指非几世几公的没当到官凉着呢叫寒,可别误以为
穷酸叫寒,这些仍是世家子弟,只是是“在野党”,把他们当贫贱之家是严重错误
这些世家大族一开始虽然不是征服王朝血统封建来的,后来却变成新贵族还更垄断
从三马同槽开始,到王与马共天下,就知道世家对王室政权的威胁性之大,毕竟
王室都会读东亚历史都知道周的倾颓、田代齐、三家分晋,想想觉得不对劲,就要
把世家的势力打散,于是就弄了科举,如盐湖兄所说
基本上是大世家跟小世家在玩的大风吹游戏,跟小民没啥关系的
: 如果不当官的人都活不下去了,早在那之前就聚众造反了! 明末李公自成
: 本来也是安分守己帮朝廷守驿站的小卒啊!
李自成的祖父就是活不下去,才从李自成出生于李家站,全家逃荒到长峁村
但是这样还不会聚众造反,李自成失业欠债差点被打死,愤而杀了债主举人
老婆又偷人,把老婆宰了,背了两条人命,也还没造反,而是去投军,
在军中又被欠饷,才终于造反
李自成根本文盲,别说去参加科举了,他是起义之后才恶补学读书识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