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铭言:
: 中原朝廷(皇权)时代的“科举制度”,要与民主制度时代的“选举制度”比
: 较,而不是去和义务教育或者包括非义务教育的教育制度去比较。
: 请始终搞清楚,“科举制度”是一种“选官制度”,而这选出的官,是用
: 来制定国家决策(行政权),制定国家法律(立法权),以及审判人民(司法权)
: 的人物。
地方自治的社会长怎么样的呢?司法权是太平绅士(Justice of the Peace,JP)掌管
太平绅士(JP),就是那些出身乡里的士绅、小学教师、名望人物
太平绅士没受过什么教育,麦卡锡就是典型人物
他们判案依靠的是“健全常识”,通常讲不出太多明文的道理,但判断异常准确
“我不知道怎么说,但你看起来就不像是个普通的美国人,就像个共产党,该调查一下”
立法权叫风俗习惯(自然法)
当社会复杂度超出长老与口传能负荷的程度,需要明文写下来时
自然法就会演变成普通法(习惯法)
在日本,体现为镰仓幕府三代执权创造“御成败式目”
把全日本起纷争时,如何裁决的习惯,明文记载下来
法律和民间习俗合为一体,法律不能违背习俗,否则没有人会服从
而不是法律每天强暴民间习俗
行政权是什么?在地方自治社会,治安由乡里自卫队维持
资源调度与金融机能由普通工商组织行使,为什么需要行政权?
秦政以后的帝国政府破坏了一切,剥夺了地方的司法权
只有中央可以审案,民间不能自审
中央的审案法官,要由另外一个完全不熟悉当地风土的流官空降派任
而且任期有限,确保他可以够云端
由于是异族入侵,占领军与地方习俗格格不入
于是便使用成文法的立法权强暴习俗
国家机器与民间风俗的冲突体现在社会所有角落,所以需要行政权
冲突永远不会停止,随着基层社会的解体,犯法的人永远抓不完,官吏愈来愈多
然后科举儒生说,科举是“给地方一个机会”“让中央听得到地方的声音”
这本身就很好笑
地方自治社会里,联系与讯息传递是非常快的,你有什么问题
就直接跑几步去和承办人讲,他自己就有最高权限,小问题马上就能解决
帝国社会里,联系与讯息传递是非常慢的,你有什么问题,要“层层传递让中央听到”
实务上,问题永远不会解决,只会恶化
科举制度是大一统专制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只要有科举制,这个政权就是帝国,只要是帝国,他迟早就会发展出科举制
谈论科举,就要连大一统帝国一起讨论,讨论大一统帝国,离不开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