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oober 2023-08-20 20:27:43※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铭言:
: 东亚科举制度给了非贵族的平民翻身做官发达的机会,
: 除了让平民得以通过考试做官之外,还靠着缩减乃至于
: 除去在本制度出现乃至于成常态之前,贵族可以仅靠出
: 身就当官的机会。这也是为何截至今日,华人圈会有重
: 视让子孙读书且注重考试成绩(尤其笔试)的传统。就是
: 因为即便是贵族子弟,不好好念书而不会考试,就无法
: 做官,从而使家族各方面活动失去官面力量保护或掩护
: 而不利和其他家族竞争。
这说法就跟"人民"一样
早期意大利半岛上的的共和国 城邦国家
都是"人民"建立的
"人民"的意思是 他有产业有庄园 有足以匹敌贵族的力量
但没有贵族头衔 所以他是"人民"
同样的
在中国的科举制度 也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参与
或者家里有钱给读书 聪明能写文章就行的
而是依然要看背景
汉代举孝廉 是拉拢士族的方式
唐代开始的科举 同样是拉拢士族的方式
所以到了宋代中期之后 科举的状元都变成了南方
因为宋代中期之后
开始要拉拢南方的高地部落(如同北方早期的士族)_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知名的人物 妈妈的全名都被记载下来
要说皇帝的妈妈都没有记载全名了
一个读书人的妈妈可以被历史记录下来全名
可见该部落应该是母系社会
低地的朝廷为了拉拢这些高地部落
所以利用科举为他们展开大门
过程本来就是为了这些人量身订做
科举的目的是考验这些人的汉化程度
也因为政策的改变
所以宋代以后 过去那种禁卫军造反的状况就消失了
因为以前是把最强的最能打的归化蛮族拉来当禁卫军
宋代以后 开始以文明中心的方式拉拢这些蛮族
所以明代的辽人不会被吸纳为禁卫军 而是只在边境地区
朝廷也会不时的争召一些南方的土司跟高地部落的士兵帮忙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