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修齐治平之于继业者们,善有善报,真的

楼主: saltlake (SaltLake)   2023-03-14 19:48:52
※ 引述《ccyaztfe (1357924680)》之铭言:

: 你用你在现代所学、所知的去诠释这个2000多年前的著作,然后说你得到的是真理
: 巧了,朱熹也用他在南宋所学所知的去诠释,他也觉得他自己得到的是真理
: 这个状况,不仅仅是礼记有,儒家其他著作、典籍也一样存在
: 同样一本春秋,被后人解读后做成春秋三传,三传的侧重点各不同,然后这个春秋三传又再被后人解读做成各种不同疏、住
:…
“用解经人所在时代的知识解经”,本来就是自古以来的一种重要的解经方法。
以下直接引用维基百科:
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甚至是
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如上述。宋明的理学家在解释如家(固有)经典时,已经“借鉴了”,后世道教
和佛教的思想(与价值观)。既然,写儒家经典的原作者(们)不可能知道后世的
道教和佛教思想,那么宋明理学家对于儒家古代经典的解释,难免有“超出作
者”原意的部分。
这种现象,其实我们在接受国民教育当中的国语或国文课程时,有些人或多
或少就察觉了,就是课文后面所附加的对课文的注释,“真的是作者的原意”
,还是根本是注释者自己的“超译”?
随着社会思想(价值观)更加自由,以下新闻报导了某作家的文章被选为课本
内容之一后,作家亲自试解根据课本该文出的问题,却被考倒的“超译”事实

《原作者不懂原作者》散文入选名校入学考题 作家亲自解题却答不出来是怎么回事?
https://news.gamme.com.tw/1754231
鲷鱼2023.02.07
台湾网络上常常会使用“蓝色窗帘”调侃国文课本或是国文考试对一篇文章过度解读
的行为,因为有的时候作者可能根本没有想得那么多。而最近日本作家岸田奈美还真
的碰到了类似的事情。她的一篇散文最近被一所名校完全中学拿去当作入学考试考题
,让她兴奋得也找了题目做做看,却赫然发现自己根本答不出来!原作者竟然不懂原
作者!

所以? 这种“超译”事实“罪不容诛”而应予禁止? 抱歉,这是古今中外对于
让“权威经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一种习见做法。透过不同时代的专业经
师,把当代思想(价值观)融入古典的经典著作当中,使得古代的经文,也能用
来阐释当代的各种议题而在当代发挥实际功用。
这种作法常常被自然科学方面的专家或支持者所抨击。然而,自然科学方面
的各种理论,其实也随着新时代的新发现而不断做出修正。有时候只需要修正
某些名词的意涵,有时候只需要修正某条描述物理现象的数学式的某个项,有
时候则是限缩理论的适用范围,有时候则须要废除该理论而代以新理论。总之
也不是一有新的发现,就把旧理论全部废弃而非仅添加“新的诠释或修正”。
例如︰什么叫做“数字”? 请参考数学史关于无理数等新发现,导致对于数
字之定义的修正。
至于限缩适用范围?相对论得到实验证实之后,古典的牛顿力学并未遭到完
全废弃,而是限缩适用范围在(相对于光速属于)“低速”的范围等。
所以回到原本讨论的修齐治平说。网友要采取原典时代说,还是与时俱进说
,就会对经文解释产生不同结果。喜欢用哪种? 自己挑吧。历史与当代现实显
示,哪种都有人采用,没有哪种才是“正确的”。
作者: donkilu (donkilu)   2023-03-15 03:50:00
其实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法官释宪 也是用解释去处理新问题同样也会有人不喜欢这样搞 坚持宪法原典主义
作者: castlewind (城中之风)   2023-03-15 09:38:00
作品解释跟原作者扞格的 本岛最有名的应该是“错误”把他当作情诗40+年 最后作者说我写的不是情诗
作者: loser1 (拍嘎爪得白酱)   2023-03-15 09:52:00
castlewind: 那锅达达的马蹄吗?作者有时候晚年也是会反口的
作者: castlewind (城中之风)   2023-03-15 10:22:00
然也教学现场在那边情诗、闺怨 结果作者打枪 我写逃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