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修齐治平之于继业者们,善有善报,真的

楼主: saltlake (SaltLake)   2023-03-14 17:56:08
修身(成功)与否对于将领于军队的领导统御(纳于“治国”之项)能力
也有影响。
《史记》
巻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奢子 括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
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
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
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
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
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上述《史记》内容描述关于秦赵长平之战期间,赵王欲采用名将赵奢之子赵括
代替廉颇指挥赵军对抗秦军之前,赵括之母先以亡夫赵奢生前对儿子军事专业能
力的评价不佳,再以自己观察父子治军表现的差异,认为其子治军不佳,劝谏赵
王毋史其子率领赵军抗秦。赵君不听,赵母乃欲先请赵王承诺,倘其子表现不佳
,毋以连坐法怪罪自身。赵王同意之。
该段文字关于赵奢评其子赵括军事专业方面,欠缺诸多细节,大意是倘若单纯
用军事理论(即兵法)来辩论,连有实际战功而为赵国名将之一的赵奢都难不倒儿
子赵括,但是赵奢“口服心不服”,预判倘赵括实际率领赵军,将致赵军死地。
但是《史记》并未记载赵奢这预判的论证细节。假设为真,则赵括于为将修身获
取必要知识和技能方面有致命的不足。
至于赵母比对赵氏父子治军行为的差异,则显示老赵和同僚与下属相处融洽,
而且收到上面的金银封赏等物都分给他的下属。而且一旦接到命令要办事了,就
专心投入,不再分心家中事务。相较之下,小赵治军则尽显威严,让下属畏惧,
而且收到上面的赏赐就自己全部笑纳,每天忙着置备田产。这显示小赵在修身的
道德方面,欠缺与军队下属分享利益,而且不能让下属亲近交流。
换言之,综合赵母对赵括于修身的知识和道德两方面的评价都是负面。虽然
赵王听了赵母对赵括的不足行为之描述有相反评价而令其带兵,结果大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