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修齐治平之于继业者们,善有善报,真的

楼主: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3-03-13 18:41:14
※ 引述《plamc (普兰可)》之铭言:
: ※ 引述《tomer (卯月影)》之铭言:
: : 儒教八条目讲的是格致诚
: 这我前面讲了很多次了,你不能用朱熹污染版本来看它,要从礼记原作者的意思来看
: 你说的那些怪怪的阿达的正心,都是朱熹污染版本
: 回去看原文,不要看朱注
: 正心的意思很简单很科学,就是说
: 你生气的时候就会做出错误判断 (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 你恐惧的时候就会做出错误判断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 有偏爱的时候...(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 有过度担忧的时候...(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 不专心的时候...(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所以啥叫正心,就是情绪管理,注意力管理
: 很多不管是传统智慧还是现代管理学,都会叫你暴怒的时候绝对不要做决策
: 前面我有讲过修身,从原文看就是培养统御所需的判断力
: 你没有情绪与注意力管理,当然不会有判断力
: 所以“修身在正其心”
: 那是后来朱熹很脑残完全没有任何管理能力(从他会把五经中的礼记的两个碎片提升到
: 超越五经就知道他有多没逻辑) 所以看不懂,解释成奇怪的东西,才变成智障玄学
: 我们用正常解读,就会发现讲的都是很基本的道理
坦白讲,你犯了一个很重大的错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的诠释就是对的?
朱熹要是复活,看到你这样批评他的诠释,他肯定跟你拼命,舌战三百回合
你说“正常解读”,但在朱熹的心中,他觉得自己的解读才是正常的,你的解读是邪门歪道,是异端
你用你在现代所学、所知的去诠释这个2000多年前的著作,然后说你得到的是真理
巧了,朱熹也用他在南宋所学所知的去诠释,他也觉得他自己得到的是真理
这个状况,不仅仅是礼记有,儒家其他著作、典籍也一样存在
同样一本春秋,被后人解读后做成春秋三传,三传的侧重点各不同,然后这个春秋三传又再被后人解读做成各种不同疏、住
所以回到正题,你是凭什么觉得你的诠释就是对的呢?
如果有人跟你的理解不同,你是不是就直接说别人理解错误了?
作者: F04E (Fujitsu)   2023-03-14 10:1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