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 假如Gustav Stresemann活到1930年代

楼主: Dionysus (因信称义)   2014-08-01 18:05:19
《假如Gustav Stresemann活到1930年代--一篇架空历史的书写》
原文转载自原PO部落格文章
网址: http://blog.xuite.net/dionysus1101/wretch/116292166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九日午后三时许,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谢德曼 (Philipp Scheidemann)
在一场商议战后政治安排的会议进行中打开帝国议会二楼的窗户向议场外聚集的群众高声
宣布:“共和国成立了!共和国万岁!”
群众随即欢呼回应,威玛共和先天不良又后天失调最后悲剧收场的多难历史就此开启。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于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停战前夕,当日稍早,帝国首相马克思亲
王代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宣布退位并由社会民主党人艾伯特
(Friedrich Ebert) 继任德意志帝国首相与普鲁士总理,艾伯特倾向于尽速建立由威廉
二世的幼子继任弱势帝位并削弱霍亨佐伦王室权力的君主立宪政府,希冀借此防范即将到
来的德国战败后后势必出现的权力真空与政府威信和统治正当性扫地可能连带引发的政治
失序混乱乃至于左右各党派极端势力趁势崛起,或许,也为了让威廉二世及霍亨佐伦王室
为即将到来的败战共同负责而避免使新兴的继任政权甫上台就全数承担不受民意欢迎的败
战责任。然而,十月时已加入马克思亲王内阁担任国务祕书的社会民主党人谢德曼认为为
了同与工人罢工和水兵起义遥相呼应的李卜克内西 (Karl Liebknecht) 和罗莎卢森堡
(Rosa Luxemberg) 等人的斯巴达克同盟与独立社民党等主张建立苏维埃式共和国的泛社
民党基进派系争夺群众,有必要抢先宣布君主政体的终结与新共和国的建立。果不其然,
两个小时后,李卜克内西等人与工人委员会代表团在其所控制的距帝国议会不远的皇宫窗
口宣布成立自由社会主义共和国。
两个社民党不同派系的共和国随后各派三名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委员会”,并于十一月十
日成立临时执政政府。十一月十一日,在左派的社民党执政下,由战前德国右派主流政党
德国中央党政治人物埃茨伯格 (Mathias Erzberge) 率领的停战代表团在法国的贡比涅
(Campiègne) 森林中法国福煦元帅 (Ferdinand Foch) 的车厢内签下对德国投降条件极
为严苛的停战协定。尽管德意志帝国最高统帅部的兴登堡元帅在被电询时表示应该尽量减
少损失但无论如何也要缔结停战协定,但战前本有着“普军不败神话”却在马恩河一役饮
恨的德意志帝国军方刻意与德国投降保持距离以避免军事投降的耻辱,因威廉二世不负责
任的推翻俾斯麦时代稳健的对英与对俄外交政策──俾斯麦认为“德意志帝国就是大英帝
国的陆军,而大英帝国就是德意志帝国的海军”,此外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签署《德奥互保
》条约的同时与俄罗斯帝国签署《德俄再保》条约,藉以平衡包括巴尔干半岛情势在内一
触即发的东方情势──并大肆扩张海军以及拒绝为《德俄再保》条约续约却为《德奥互保
》条约续约因而过度强化德奥同盟而应该对德国走向战争之路必须负起全责的霍亨佐伦王
室亦因已逊位未参与签署停战协定而就此逃脱责任,以及停战前的工人与士兵连串的罢工
乃至于暴动的领导人不少均为社民党人以及犹太人,加上英国在战争期间为争取各国犹太
人支持协约国一方所提出的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贝尔福宣言》
(Balfour Declaration),以及德国最高统帅部直至战争末期仍然不断宣传前线胜利,乃
至于新建立的苏俄退出战争后于一九一八年三月初签订的德苏《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
约》 (Treaty of Brest-Litovsk) 条约将大片原属旧帝俄的东欧领土割让给德国所带来
的传统日耳尔东进扩张辉煌胜利与紧接着西线亦将获得胜利的憧憬,最后竟然走向战败甚
至交出东方新获领土乃至割让战前已领有的高达八分之一的东西线诸多领土、无数工矿资
源以及数百万日耳曼裔人民,巨大的反差导致一战后不久德国国内就立即弥散扩散原本正
正迈向另一个普鲁士不败的辉煌胜利是受到国内势力背叛才落得耻辱战败的“背后插刀阴
谋论”,而向德意志民族背后插刀的邪恶国内叛徒的矛头,当然也就指向社民党等德国左
派以及犹太人了。
停战后,柏林与慕尼黑等德国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的左派与右派暴动与政变,罗莎卢森堡与
李卜克内西在斯巴达克斯同盟于柏林策动的苏维埃暴动之中被艾伯特内阁召集的一战退役
军官士兵组成的自由团志愿军所逮捕,随后竟“于试图逃亡时被从背后枪杀”,社民党的
艾伯特总理对此莫可奈何,让威玛共和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蒙上了不祥的阴影。
一九一九年二月六日,德国国民会议离开柏林避往小镇威玛召开制宪会议,并在威玛歌剧
院通过了《威玛宪法》。
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主张在奥地利与匈牙利之外另外建立一个境内斯拉夫裔人群王
国并建构奥匈斯三元帝国以回应奥匈帝国境内西斯拉夫与南斯拉夫各族群勃兴的民族主义
乃至于受到俄罗斯帝国支持的泛斯拉夫主义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Franz
Ferdinand von Österreich-Este) 在塞拉耶佛被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极端份子暗杀的五周
年,社民党内阁主导下由社民党与中央党共同率领的德国代表团在巴黎近郊凡尔赛宫的镜
厅签署《凡尔赛和约》 (Treaty of Versailles)──一八七一年一月十八日,普鲁士国
王暨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正是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登基并宣布整合普鲁士王国以及
南北德诸邦共同建立德意志帝国。《凡尔赛和约》包括了让一战中本是公亲变事主的德国
人民非常不能忍受的“战罪条款”与钜额赔款,曾参与普法战争而极度憎恨德国的法国总
理克里蒙梭 (Georges Clemenceau) 为了自己过盛的复仇渴望,让原本号称该结束一切
战争的战争最后因为他坚持的对德苛刻和约而成为连法国元帅福煦会后都当即醒悟的“这
不是和平,这只是停战二十年!”,英国方面也在会后开始思考往后该如何安抚德意志民
族主义这只受伤的猛狮。《凡尔赛和约》引发德国举国上下高度的愤恨,也使得“背后插
刀阴谋论”更嚣尘上,参与过停战协定与《凡尔赛和约》的德国各党政治人物在随后几年
内相继遭到战前军官等右派份子暗杀,犹太裔的威玛共和外长拉特瑙 (Walther
Rathenau) 在一九二二年受到暗杀更让人感到有股不寒而栗的危险不安气氛正在酝酿之中
。那些年月,或左或右的德国各政党所属的民兵团党卫队每日夜里在柏林近郊森林里射击
练习的枪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而极右派势力与退役军人策动的像是卡普政变或者啤酒馆
政变等武装政变亦是寻常如职业足球联赛。
因此,由于社民党人谢德曼即兴之作而诞生的威玛共和,打从第一天起便是一个没有共和
国人的共和国,从左到右的德国各政治势力与各界德国人民对于这个新兴的共和国兴趣缺
缺,右派缅怀霍亨佐伦开明专制统治下辉煌的德国胜利,对于这个一开始就与德国的战败
与《凡尔赛和约》的耻辱无法撇清关系的共和国最多仅止于极勉强的不积极对抗却不时待
望着另一个强人与盛世,左派则对于艾伯特等社民党执政者必须仰赖塞克特将军 (Hans
von Seeckt) 等普鲁士军官团的旧时代军方势力的合作来镇压或左或右的政治动乱但这些
军方势力却又往往对右派暴动者较为友善宽容感到极度不满,同时也期待更多更快更少妥
协的社会经济改革。与此同时,突然脱离霍亨佐伦王室统治的德国缺乏实际的民主经验而
左右各政党也缺乏实际的执政经验,高度多党分化的国会与内阁制政府使得威玛共和的政
治运作极为困难,总理与执政联盟的变化如走马灯般旋起旋灭缺乏稳定度更使得德国人民
对于威玛共和的治理能力与统治正当性信心全失,那就不用说与德国的败战与战罪条款的
屈辱撇不清关系复又必须承担钜额战争赔偿的给付义务早已使得威玛共和必然从一开始就
举步维艰了。
拉特瑙遇刺前与一战后和德国一样受到欧美各国外交孤立的苏联签署了《拉帕洛条约》
(Treaty of Rapallo) 而形同为战争末期签署的德苏《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进
行换约。向来反共的威玛德国政府与工业钜子出身的德国外长竟然与苏联签署互不侵犯双
边条约着实震惊了欧洲各国,欧洲各国开始思考着应该将德国重新纳入欧洲与世界外交体
系的常态轨道之中,美国则透过道斯计画 (Dawes Plan) 来援助受到钜额战争赔偿的影响
而使得工业生产等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并因而反复浮现社会危机与政治危机的德国以促进其
经济生产并借此缓解德国国内潜在的社会政治冲突,从而稳定德国使其成为国际政治体系
负责任的参与者并避免工业与军事潜力庞大的德国走向极端而成为欧洲区域地缘政治的不
稳定因素。
一九二三年一月十一日,法国总理庞加莱 (Raymond Poincaré) 不顾英国在赔款委员会
主力降低德国战争赔偿金额且拒绝对德国违约迟付赔偿采取非军事制裁行动,径行以德国
经常违约拖延给付赔款且迟未给付当期木材实物赔偿品为由发动法比联军依《凡尔赛和约
》进占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占领区德国人民与工人发动了罢工等消极不合作抵抗运动,一
百多名德国人因参与消极不合作运动被入侵的法军杀害,威玛共和政府透过大量印刷钞票
的方式支援鲁尔区的抵抗运动,更使得战后几年间早已日趋严重的马克通货膨胀终究加速
全面失控成为可怕的恶性通膨,人们捧著几十亿马克的钞票买一条面包,市场上货品的价
格一日数变,中产阶级的储蓄与自我认同一夕蒸发,诸多工厂因为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不
稳定因素停工,除了操弄金融与货品市场的大资本家与大金融家,这场经济学与历史学教
科书上鼎鼎有名的恶性通膨中唯一勉强称得上获利的大概就只有生产与持有民生必需的粮
食作物的乡间农民,一架几近全新的上好钢琴只值两三袋马铃薯。这场恶性通膨彻底摧毁
了向来严守法纪的德国人民对秩序的概念,世间的一切似乎都可能随时倾覆,而善恶与好
坏之间的区别似乎不是那么绝对了,那么,或许,以某种诡异甚至残暴的方式重建某种秩
序并带领德国走出失序迈向另一个许诺的辉煌胜利,也就不再因为手段的过于难以接受而
不被德国人民纳入考虑了。柏林近郊森林里或左或右各党派的民兵团党卫队射击练习的枪
声自是更为频繁,本就极不稳定的威玛德国政坛受此震撼发生了剧烈的政争与重组,右翼
乃至于极右派政党趁势崛起,而大发国难财的德国金融钜子以及出产许多金融钜子的犹太
人当然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而谣传着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阴谋论。
一九二三年八月十三日,啤酒装瓶厂主兼营啤酒经销商与酒吧店主的柏林中小商人之子、
德意志民族党党魁古斯塔夫‧史特拉斯曼 (Gustav Stresemann) 接受因应此一危机之年
而组成的大联合政府任命为德国总理兼任外长。这位右派政治人物在拉特瑙遇刺后开始转
向愿意与其他左派和中间派政党合作。上任伊始,他便在九月时下令停止支援鲁尔区的罢
工行动并转而寻求外交解决,希冀借此减缓恶性通膨以及随着通膨与失业率急剧攀升而在
德国各地风起云涌的政治社会动乱──同样为了遏抑政治、经济与社会后果极度可怖的恶
性通膨,史特拉斯曼也发行价值较稳定且有实物支撑的新货币单位“地租马克”
(Rentenmark) 来取代旧的马克纸纱,随后则发行“国家马克” (Reichsmark) 等值兑回
地租马克。法国的片面军事占领鲁尔区激起了英美等国对德国的同情,一九二四年四月,
美国提出全面降低赔偿金额──如此势必形同实质修改了《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以及
经济援助德国的“道斯计画”并获得英国支持,法国考量自身的金融与经济问题以及其安
全除了马其诺防线外尚需英法同盟的支撑,最终还是接受了道斯计画并于一九二五年八月
间完全自鲁尔区撤军。
透过外交手段解决鲁尔区占领问题的成功,以及透过发行新货币以及接受道斯计画以挽救
几近完全崩溃的德国经济与社会,使得德国人民对威玛共和与民主体制终于开始产生一点
难得的信心,而由原本高度抗拒威玛共和的右派总理古斯塔夫‧史特拉斯曼在德国危机之
年推动这一系列成功拯救国家社会经济的政策,则使得德国右派势力开始思考接受威玛共
和这个政治概念。威玛共和这个自始没有共和国人的共和国现在终于开始有了一些愿意给
共和国一个机会的德国人民与德国政治人物。
古斯塔夫‧史特拉斯曼的大联合政府总理任期只到同年底的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然而,在随后八届或中间偏左联盟执政或中间偏右联盟执政的历届威玛共和内阁之中,史
特拉斯曼均担任德国外长的职位直到一九二九年逝世时。
除了于一九二四年接受道斯计画以推动削减德国战争赔偿并有效重组做为德国中央银行的
德意志帝国银行 (Reichsbank) 以外,一九二五年十月,经过史特拉斯曼务实的外交努力
以及一系列冗长的国际谈判,德国与英法义比等国签署了《罗加诺条约》 (Treaty of
Locarno),在签署《拉帕洛条约》三年多后,德国终于成功重返欧洲常态国际关系体系,
德国正式承认了与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第一段所阐述德意志民族领土出现扞格的一战
后西线边界──纳粹德国最爱强调《德意志之歌》第一段的领土主张,而二战后的西德与
现在的联邦德国国歌则只允许唱《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这是后话──而德国不受法国
入侵的和平安全则得到各国保证,各国也承诺支持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并加速协约国联军自
德国莱茵河诸邦撤军。
值得注意的是,在《罗加诺条约》之中,史特拉斯曼并未针对德波边界等一战后德国东线
边界做出与西线边界相同的正式承认,而除了法国之外,英义比等国对此似乎也并未表现
出太大的关注兴趣。
为了厘清苏联对德国开始出现的疑虑,史特拉斯曼稍后于一九二六年四月间与苏联签署《
柏林条约》以再度确认并强化一九二二年的德苏《拉帕洛条约》。
一九二五年九月,德国正式加入国际联盟并迅即成为国联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享有否决权
。史特拉斯曼认为德国应该妥善运用其影响力适度地修改《凡尔赛和约》强制订下的德国
东部边界并扮演全欧洲日耳曼裔人群的发言人与保护者以及设法处理德国与奥地利统合问
题──所有民族都获得了民族自决,除了德意志民族,有些人是这么说的。
一九二八年八月,德国签署《巴黎非战公约》 (Kellogg-Briand Pact) 承诺不使用武力
解决国际冲突。这使得欧美各国相信德国再度成为一个可以务实讲理地处理国际关系的国
家。
一九二九年二月,美国提出“杨格计画”再度削减德国一战战争赔偿总额。
古斯塔夫‧史特拉斯曼本人于一九二六年与法国外长白里安 (Aristide Briand) 因推动
《罗加诺条约》的签署而共同获颁诺贝尔和平奖。他担任德国外长的六年间,威玛德国的
经济终于透过“道斯计画”及“杨格计画”的援助与一战后新兴经济大国美国合作而有了
长足的恢复与发展繁荣,而德国国内政治以及国际关系也获致了相当的安定与进展,那些
年里,柏林近郊森林里或左或右各党的民兵团党卫队夜里进行射击练习的枪声逐渐歇息消
散,柏林街道上与酒吧里再度充满盈耳欢笑,而德国代表队在国际运动赛事的表现也再度
令人激赏。
史特拉斯曼可以说从威玛共和先天最不良而最受德国人民憎恨的《凡尔赛和约》体系相关
问题着手拯救了威玛共和,毕竟,德国一战后的经济崩溃与社会政治动乱均与《凡尔赛和
约》体系脱离不了关系,而除了原本抗拒共和国的史特拉斯曼本人逐渐地接受了共和国并
开始努力在威玛共和体制里为德意志国家的国家利益与民族前途奋战,许多德国人民与德
国政治人物也因为史特拉斯曼为威玛共和缔造的难得的稳定繁荣年岁而开始愿意给共和国
一个机会。可以说,如果在世执掌德国外长乃至于总理副总理职权更久些,史特拉斯曼应
该可以为自始多灾多难的威玛共和创造多难兴邦的历史契机,因为,他在德国国内外政治
的不断奋斗可以为威玛共和创造自始最或缺的关键元素“共和国人”,也就是德国人民对
于威玛共和体制可以遂行有效统治并能够确实为人民解决各种社会经济切身相关问题的信
任与正当性的确立。部份历史学家称这六年威玛共和较为稳固的时期为“史特拉斯曼时代
” (Ära Stresemann)。
然而,天不假年,一九二九年十月三日,古斯塔夫‧史特拉斯曼以五十一岁的壮年因中风
病逝于德国外长任上。
三个多礼拜后,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星期五,黑色星期五,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全
球经济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 开始了。
那之后的故事就不必细说了。
随着全球经济走向大萧条,各国各自提高了关税壁垒保护自身的制造业等产业,然而,此
举最终导致国际贸易体系的瓦解并使得全球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各国失业率急速升高,
更为各国国内因经济危机而起的社会政治动荡火上加油。威玛德国向来不甚稳定的政治情
势再度迅速恶化,早因一九二三年的恶性通膨而丧失对稳定社会秩序的高度信仰的德国人
,如今因为大萧条而再度躁动不安,极右派势力如纳粹党以及极左派势力如德国共产党的
支持者急剧增加,一九三○年九月的国会大选,纳粹党的席次从原本的十二席大幅增加为
一百零七席,德共的席次也从五十四席小幅增加为七十七席,德国共产党的民兵团红色战
士同盟与纳粹党的民兵团纳粹冲锋队不时在街道巷弄间相互攻击械斗,德国社会的不安扰
嚷再度鼎沸,而柏林近郊森林里或左或右各党民兵团党卫队夜里进行射击练习的枪声也再
度此起彼落益发频繁起来。
一九三○年三月间由总统兴登堡任命的财政专家布吕宁 (Heinrich Brüning) 出任总理
的内阁即使在同年九月因紧急命令争议而提早改选的国会选举中见到极左极右政党崛起却
依然坚持继续推动经济财政紧急命令法,并推动德国全力偿还已经两度削减却依然金额庞
大的一战战争赔偿,亦即采取“全力给付赔偿以证明德国真的付不出来”的策略迫使赔款
委员会的协约国各国再度审视调整赔偿总额。
一九三二年七月的瑞士洛桑会议上,各国终于同意德国在给付最后的三十亿金马克后解除
战争赔偿义务,德国最终总共实际给付了仅及《凡尔赛和约》所规定八分之一数额的五百
三十亿金马克的战争赔偿。同年稍早,二月时的瑞士日内瓦裁军会议则承认了德国拥有军
备平等权而得以正式恢复建军,从而解除了《凡尔赛和约》对于德国军备的高度限制。
然而,布吕宁此举却使得德国的经济与金融承受巨大压力,本已因大萧条影响升高的失业
率也因此进一步加速攀升,德国社会政治严重地动荡不安,原本被视为极右派狂人狂语的
希特勒演说此时在德国人民耳里听起来似乎反而开始有那么点道理了,而他那看起来就像
普鲁士军官团赝品的冲锋队此时看来也似乎有那么些像是恢复过往德意志秩序与荣光的希
望,尤其,德国右派一战后本来就待望着另一个强人与盛世。
一九三二年四月,被兴登堡蔑称为“奥地利下士”、“只配当邮政局长好在兴登堡邮票背
面舔屁股”的希特勒出马角逐德国总统,在第二轮投票仅以一千三百四十二万票对一千九
百三十六万票不算大的差距败给一战时在东线坦能堡之役 (Battle of Tannenberg) 以二
十万东普鲁士守军以寡击众全歼俄军主力前锋六十万大军的战争英雄兴登堡,左派的共产
党候选人则仅得到三百七十万票,许多社民党等德国左派政党的支持者为了不要让极端右
派的法西斯主义者希特勒当选总统而在第二轮投票时转投给兴登堡。
接下来是一连串的社会动荡与政治阴谋,一九三二年七月的国会改选,纳粹党的席次增加
为两百三十席而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但兴登堡拒绝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纳粹冲锋队为此上
街暴动抗议。同年底十一月国会再度改选,由于经济情势稍有好转,纳粹党的席次稍挫降
低为一百九十六席但仍为国会第一大党,产业界大资本家不少转向支持纳粹党,共产党的
席次也突增为一百席。由于工业钜子、大地主与高阶政府官员转向支持纳粹党,加上误信
自己能够透过给纳粹党执政机会来羁糜掌握纳粹党并促使希特勒与纳粹党保守化为传统右
派政党,兴登堡终于在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德国共产党也在第
三国际指令下支持希特勒出任总理,希冀能使资本主义帝国强权之间爆发另一次大战从而
使世界革命成为可能。
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帝国议会大厦发生纵火案,真相众说纷纭,纳粹党指控一名荷
兰共产党员卢勃纵火为嫌犯,兴登堡总统随即于二月二十八日颁布《人民和国家保护法规
》使得希特勒得以大肆扩权并整肃共产党等异己;纵火案后德国国会改在柏林克罗尔歌剧
院开议,三月二十三日,德国国会通过纳粹党主导的《授权法》或称《解决人民和国家痛
苦法案》,第三条直接规定总理得制订国家法律并在政府公报上公布而毋须经过议会或总
统批准,《威玛宪法》至此遭到彻底废弃,威玛共和的民主实验也就此埋葬。
威玛共和一场戏梦,始于歌剧院的,终究还是终于歌剧院了。
往后六年间,德国一步步地落入纳粹党与希特勒不断强化的独裁统治深渊并走向另一场更
具毁灭性的世界大战。
一九三四年六月,希特勒动用纳粹党卫军整肃纳粹冲锋队领导人罗姆 (Ernst Röhm) 等
人并将人数高达百万的冲锋队并入德国国防军,借此与军方建立妥协并展开建军扩军以准
备开战。
一九三五年一月,依《凡尔赛和约》在一战后从德国割离划归国际联盟托管十五年的萨尔
区 (Saarland) 人民以超过九成的赞成票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回归德国。
一九三六年七月西班牙爆发内战,左倾的共和国军受到具有法西斯主义倾向的佛朗哥将军
(Francisco Franco) 率领的非洲军团自摩洛哥发动国民军叛变而爆发激烈血腥的内战,
毕卡索等艺术家支持左派的共和国军,第三国际则组织欧美为主的世界各国左派志愿军组
成“国际纵队” (Brigada Internacional) 支援共和国军作战,纳粹德国与法西斯义大
利则军援国民军,纳粹德国支援佛朗哥国民军的轰炸机发动惨绝人寰的大轰炸并成为毕卡
索画笔下《格尔尼卡》 (Guernica) 等有关西班牙内战画作的创作题材。
一九三八年三月,纳粹德军开入奥地利宣告德奥合并为“大德意志帝国”,由于奥匈帝国
已然崩溃而使一八七一年德国统一时选择“小德意志方案”的德奥内部因素不复存在,奥
地利民意于一战后向来倾向并入德国而德国民意也向来热烈欢迎德奥合并,加以未违反欧
洲各国的地缘政治利益而仅为日耳曼民族的家务事,各国对德奥合并并未加以干涉。
一九三八日九月,德义英法领袖签署《慕尼黑协定》,捷克随即将日耳曼人占多数的苏台
德区割让给德国,张伯伦称此为“我们时代的和平”──由于此一行动符合一战后英国向
来倾向于让德国适度修改东线边界以便将东欧日耳曼人群并入德国以安抚德意志民族主义
的政策,张伯伦的策略其实符合一战后英国一贯的对德国与对东欧政策,加入当时大萧条
结束未久,英国的军事力量尤其是陆军力量未及建军动员而大英帝国更是摇摇欲坠,张伯
伦透过《慕尼黑协定》试图安抚德国希望使德意志民族主义得到伸张满足而避免为了一战
后才首度出现的向来不稳固的东欧各国边界走向世界大战,并将纳粹德国的野心转向传统
上日耳曼民族东进扩张的方向上从而使祸水东引并让英国得以有时间建军备战并避免承受
纳粹德国的第一击,事实上乃有着历史与地缘战略的考量,仅以“姑息主义”称之恐怕过
于简化。
不幸的是,希特勒终究过于自信而超过了英国务实外交家的容忍底限。一九三九年三月,
德军开入布拉格占领捷克全境。张伯伦只得对希特勒扩张生存空间的下一个目标波兰声明
保证若德军入侵波兰英国将出面干涉,巴黎方面也做出了相同的保证。然而,一如一战前
德军最高统帅部未能正确理解法国方面对于法国对巴尔干问题不感兴趣并可能不会履行三
国协约的责任的暗示,德国选择迳依希里芬计画先西线再东线的战略攻入中立国比利时并
引发英国方面因比利时的中立被破坏与欧陆缓冲国被入侵而宣布参战,这一次,英法对于
自身军力投射鞭长莫及的波兰做出难有实效的承诺势必使得英法为了波兰而必须迳行对德
国宣战而不能静待尘埃落定再另行在西线围堵德国,然而,波兰一战后成立的历届军人与
文人政府基本上缺乏稳定运作国家机器的能力与整合人民追求国家目标的政治理念和魅力
,加上其本身的军事力量老旧不堪甚至大量依赖骑兵单位终究不是德军新坦克作战模式的
对手,因而,以取回日耳曼人口居多数的但泽走廊 (Danzig) 为借口实则至少希望同时拿
回包括上西里西亚与西普鲁士等一战失土的德国,最终选择与史达林统治下的苏联签署《
德苏互不侵犯协定》并密约瓜分波兰与波罗的海诸国,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纳粹德军以坦
克师为前导攻入波兰平原,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九月十七日,苏军开入华沙,九月
二十七日,波兰投降,九月二十八日,德苏划定双方的波兰边界。
一九三九年十月六日,希特勒在国会演说向英法呼吁和平但英法已然不愿再姑息希特勒。
经过半年多宣战却未开战的假战期间 (Phony War) 后,一九四○年五月十日,德军波克B
集团军依循希里芬计画的右翼主力大军作战路线攻入中立国荷兰和比利时直扑法国防范希
里芬计画西线作战建构的马其诺防线而来,然而,波克B集团军实际上是在进行佯攻作业
,五月二十日,德军伦德斯特A集团军以古德里安组建指挥的隆美尔第二十一轻装师等众
坦克师为前导突破被认为难于行驶坦克的马其诺防线南端的阿登森林而突入英法守军后方
迅速进迫巴黎,残存的英法部队向大西洋海岸退却准备撤退,五月二十六日,英法残部展
开敦克尔克大撤退,或许由于希特勒个人一战经验,也或许由于担心坦克闪击战的战线延
伸得太快太长而步兵等单位未及跟上可能有被敦克尔克等地英法部队进行反击战、并因而
重蹈一战马恩河一役时克鲁克集团军过度急于追击英法主力部队导致德军战线出现致命的
空隙被法国巴黎卫戍司令加里埃尼 (Joseph Simon Gallieni) 征用出租车 (Taxi!) 运兵
钻了空子拦腰截击而导致希里芬计画覆败而西线陷入胶着的壕沟战的危险,希特勒下令德
国坦克单位不要投入敦克尔克作战──有别于英法部队将数量甚至装甲等装备相对于德军
均具有明显优势的坦克分散到各师级下辖单位只当做移动式砲台运用,二战时德军在古德
里安的建议下编组了具有攻势矛头作用的坦克师将坦克集中运用有如机械化装甲骑兵师,
从而提高了坦克作战的机动能力与战场突破能力──近三十四万英法联军部队因而得以安
然撤回英国本土并转用于各地战场,德军未能全歼英国最后的陆军有生战力。一九四○年
六月二十二日,在贡比涅 (Campiègne) 森林里德国于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签下一战
严苛停战协定的同一节车厢里,法国新任总理贝当元帅签署了对法国条件极尽苛刻能事的
停战协定。而于五月十日德国入侵荷兰同一天接任英国战时大联合政府首相的邱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则在法国投降后向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宣示英国将奋战到底。
接着就是令人不忍细说的二次大战欧战战史了。
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升起苏联国旗,希特勒在总理府
附近的地下碉堡里自尽,五月二日,苏联红军攻陷柏林,五月八日,德国投降,饱受轰炸
的德国几无完整的建筑物,一千六百万日耳曼裔人民被迫徒步迁离世代居住的东普鲁士等
东欧家乡,其中四百万人在途中死亡或失踪,史达林放任苏军因为在“伟大的卫国战争”
中牺牲惨烈、甚至史达林本人的媳妇都因史达林之子被俘而未战死或自尽而被送到古拉格
集中营以儆效尤而充斥着的强烈的报复情绪之下强暴德国妇女与残害德国人民以彻底挫折
德意志民族再启战端的意志,残破的家园、彻底瓦解的社会、德国本土完全被外国军队分
割占领以及由于犹太人大屠杀等证据浮现而对国家宣传与正当性的彻底失去信任,德国来
到了悲惨得无以复加的历史“零点” (Stunde Null 1945)。
假如,史特拉斯曼不在大萧条前夕因中风骤逝而能够多活几年,德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是否
能够有不同的发展呢?
如果古斯塔夫‧史特拉斯曼未骤逝于大萧条前夕而活到一九三○年代,他与他的政府必须
面对几个极为困难且彼此复进交络的严肃课题。首先,他必须面对全球经济大萧条而各国
高筑贸易壁垒下德国必然发生的经济衰退与失业率提高的严峻经济情势;第二,他必须面
对因为经济衰退与失业率提高而造成的德国社会危机以及政治危机,尤其是纳粹党与共产
党等极右派与极左派政党的国会席次增加以及社会支持力量激烈冲突;第三,在上述情势
下,由于极右派势力增加得极为迅速,他可能还是必须面对希特勒出任总理组阁的头痛问
题;第四,他必须回应一战后受伤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期待,尤其是对东线边界以及因割
让领土而被遗落在东欧各国成为少数民族的日耳曼裔人民的生存权利与文化认同问题;第
五,他必须进一步处理尽管经过道斯计画与杨格计画两度削减但对一战后脆弱的德国经济
而言依然高如天文数字的战争赔偿问题,当然,他也必须在《罗加诺条约》签署执行后进
一步处理《凡尔赛和约》体系对于德意志国家的社会经济乃至于其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依
然高度桎棝的各项问题,尤其必须回应德意志民族主义对《凡尔赛和约》严苛条件的憎恨
,否则德国依然可能受到纳粹党等极右派政党不负责任民族主义宣传的蛊惑而再度走向以
武力推翻《凡尔赛和约》体系而最终导致另一场世界大战与德国再度遭受到彻底的毁灭与
战败的危险道路。
毕竟,希特勒崛起初期能够获得德国人民的拥戴并容忍其独裁政权,基本上就是因为希特
勒与纳粹党处理上述问题获致了相当程度的成功,其中更由于法国以外的英美等国在《凡
尔赛和约》签署后便打算相当程度上满足德意志民族主义的部份相对合理要求以便稳住德
国这个不可能施加“迦太基式和平” (Carthaginian Peace) 以彻底毁灭征服的工业与军
事大国不要走向激进的极端民族主义,法国以外英美等国一战后对德国东部边界问题的基
本观点便是愿意必要时适度修改德国东部边界,透过让日耳曼裔人群占相对或绝对多数的
地区透过民族自决等方式并入德国来相当程度满足并羁糜德意志民族主义的爆发力,希特
勒能够几无阻力地顺利合并奥地利与苏台德区并因此得到德意志民族主义的高声欢呼,基
本上便是得益于此,然而,“奥地利下士”希特勒不知餍足的狂热野心使其盲目而不再节
制于追求国际现实政治 (Realpolitik) 下可行的合理有限度范围内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目
标,竟然在合并苏台德区后进一步并吞了西斯拉夫捷克人占多数的布拉格等捷克剩余领土
而越过了英美等国的东欧外交政策红线,这使得德国接下来要求和平收回日耳曼人占九成
以上绝对多数的原属西普鲁士的波兰但泽走廊以及上西里西亚等日尔曼人数百年经营的一
战失土完全失去了本有的相当正当性,反倒像是进一步并吞波兰全境的借口,受到纳粹德
军撕毁墨迹未干的《慕尼黑协定》开入布拉格激怒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不愿再向希特勒让步
而选择与法国共同向波兰保证将全力干涉德国可能的入侵行动并且不惜为此向德国全面宣
战。因而,活到一九三○年代的史特拉斯曼势必也得在这些重大议题上做出比起希特勒更
好的成绩来,才能够在经济艰困的大萧条危机年代维系威玛共和与德意志国家的生存于不
坠并幸免于纳粹党等极端主义的诱惑。
首先,由于一战前已形成而一战后更加确立的全球经济体系高度连动的第一次全球化,一
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三日黑色星期五美国华尔街股市的崩溃与一战后美国经济泡沫的破灭无
可避免地造成了全球经济体系的全面衰退与各国失业率的急速攀升,因为道斯计画而与美
国经济连动密切的威玛德国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自是不在话下。德国经济事实上在希特勒
执政前的一九三二年下半年便出现好转的景色讯号,同年十一月的国会大选中纳粹党的席
次便因此而比起同年稍早七月的国会大选出现相当的减少,纳粹执政后的振兴经济政策主
要是透过不理会《凡尔赛和约》与日内瓦裁军会议的军备限制全面扩张军备以扩大内需,
其中包括了原始目的在于增加德国机械化部队运动部署能力的全世界第一个全国性高速公
路网络──有趣的是,二战后,德裔的美国战争英雄总统艾森豪也在美国推动建设广泛的
州际公路网络,但艾森豪也向美国人民警告了日益扩张其对美国社会经济影响力的“军工
复合体” (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 可能对美国民主产生威胁就是了;加上受益
于经济大萧条在造成大萧条的生产库存过多等因素逐渐消失而全球经济也自然地缓慢复苏
,以及美国在罗斯福推动新政后的美国经济复苏带动的全球经济动能再度启动,希特勒一
度给了人民纳粹党治理下的德国可以一方面重整军备重返荣耀一方面也提升经济生产与生
活水准的错觉。
曾经在总理任内使德国渡过一九二三年恶性通膨恶梦的史特拉斯曼想来应该有除了军备竞
赛以外更好的振兴经济方案以及社会稳定策略。首先,在危机初起的一九二九年底,史特
拉斯曼应该可以采取一些社会安全政策来减少他曾亲眼目睹的经济危机连带引爆社会政治
动乱的危险情势,像是提供失业救济等社会救济,其次,既然美国经济疲软,史特拉斯曼
可能会将德国的经济合作伙伴依循日耳曼人东进发展的传统部份地转向东欧各国更加衰退
的经济体而建构一个以德国工业资本主义体系为核心地带的东欧边陲-半边陲地带,此举
除了让大萧条时期的德国经济有新的发展方向,在国际政治上也有透过经济合作而使一战
后向来不稳定的东欧地缘政治破碎带可能因为德国经济力量在《凡尔赛和约》肢解奥匈帝
国后再度重返东欧而能够达成一定的中东欧局部经济乃至政治整合作用,当然,德国的日
耳曼经济与文化政治力量对东欧的影响力取代随一战逝去的旧奥匈帝国下的奥地利日耳曼
影响力,也将能够让东欧各国日耳曼少数族群的不安稍有缓解并参与德国的东欧经济活动
,并从而使其有一定的力量与支撑能够在东欧各国国境内部有信心地维持其生存发展与文
化认同,从而减缓其因从奥匈帝国掌权族群忽然变成东欧斯拉夫国家少数族群的恐惧而萌
生的对纳粹极端主义的支持。
当然,做为老牌政治家的史特拉斯曼也绝对不会像布吕宁一样在经济危机加剧的艰困年代
为了迫使协约国再度谈判赔偿总额而试图偿还战争赔偿,他应该会再度延迟付款,并直接
以大萧条年代德国经济疲敝无力赔偿的事实向与他有交手谈判互信的赔款委员会各国要求
在杨格计画后再度谈判调整赔偿总额以及赔偿方式,史特拉斯曼绝对不会因为可以延迟付
款的不急之务在经济危机初起而其谷底依然深不可测的一九三○年尝试偿还战争赔偿。
除此之外,如果要采取其他扩大内需式的振兴经济措施,尤其是见到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推
动成效后,史特拉斯曼应该会把重心放在重振德国的优质中小企业乃至于重工业以及基础
建设方面,或许会包括一些高速公路、铁路以及城市内部轨道式交通网络,但他应该会依
循日内瓦裁军会议明订的德国建军规格而不会大肆扩张军备,亦即不会重蹈威廉二世大肆
扩张海军乃至陆军军备却造成邻国恐慌结盟围堵的外交窘境而使得德国好不容易才刚恢复
的获得国际承认的军备平等权再次造成周边国家恐慌与造成德国的区域与全球外交战略不
必要地横生枝节。
当然,有鉴于前普鲁士容克地主们在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社会所占社会经济影响力份额的下
降可能造成有如一战前容克们几乎渴望一战爆发以维持其社会地位与资源支配,做为选票
区块包括部份容克地主且与德国军方关系不恶的右派政党德意志民族党党魁的史特拉斯曼
应该也会投注部份振兴经济的力量在普鲁士一带的庄园等农业经济的现代化与商业化生产
,从而透过经济发展利益的分享来笼络这些旧普鲁士容克地主接纳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社会
,同时也避免像兴登堡之子之类的容克地主倒向以饱受经济危机与外国金融经济势力伤害
的德国小业主小地主保护者自居的纳粹党。
第二,由于上述经济政策与贸易政策乃至于社会安全政策能够相当程度上缓和大萧条对于
德国多数人民基本生活的严重冲击,纳粹党与共产党等或左或右极端政党受惠于大萧条而
扩大群众基础的动能自然会受到不少的侷限,加上史特拉斯曼本来就有能力与或中间偏左
或中间偏右的各届内阁合作并深受当代德国人民的爱戴,他甚至于可以徒步在柏林菩提树
下大道散步上班也不必担心受到憎恨者的暗杀,史特拉斯曼应该有能力应付席次仅稍有成
长的纳粹党和共产党,并能够整合德国右派与左派主流政党组成能够稳定运作的多数内阁
甚至经济危机时期的大联合内阁,从而透过稳定有效地处理经济大萧条以及减少失业与缓
和失业问题造成的社会冲击来稳定德国社会,并藉著稳健推动温和有效的政治经济社会乃
至于外交政策来全面地挤压或左或右极端政党的从政空间。基本上,可以说,倘若史特拉
斯曼活到一九三○年代,则希特勒与纳粹党根本不可能执政。
第三,即使希特勒因第三国际下令德共支持纳粹党而一时取得执政机会,则由于其各项社
会经济政策不可能真的获得德共的支持,而希特勒与纳粹党的政治意识型态光谱恐怕也不
容许其与德国共产党甚至社会民主党共组内阁,仅拥有相对多数的纳粹党势必得找德意志
民族党乃至于中央党等传统的右派保守派政党共组多数内阁,而纳粹上任之初为了证明一
切如常以免受到强大抵抗,史特拉斯曼大概还是会出任与纳粹联合执政内阁的外长,以史
特拉斯曼的民间声望崇隆,应该可以抵挡不少过于激进的纳粹党内政外交政策,而一旦纳
粹党的席次因经济情势好转减少而不再能够主导组阁,史特拉斯曼可以与在纳粹狂热退潮
后重振国会席次的主流右派政党如中央党乃至于中间偏左的社民党等政党再度忽略纳粹党
另组多数内阁,亦即,一旦全球与德国经济情势好转而纳粹党的风光不再,则“希特勒总
理下台、而史特拉斯曼外长犹在任上”的政治情势变化极有可能发生,因着史特拉斯曼自
身的政绩与政治能量,希特勒与纳粹党确实有可能被压缩至即使执政也仅是短期执政且其
激进政策不得不与史特拉斯曼妥协而大幅度的保守化与社会化。
第四,由于史特拉斯曼在《罗加诺条约》之中仅正式承认了一战后的德国西线边界而并未
正式承认德国东线边界,加上条约谈判过程中仅法国对于德波边界等德国东线边界问题表
达过关切的兴趣,史特拉斯曼应该会温和地透过在奥匈帝国崩解后逐渐成长的德国对东欧
国家的经济影响力以及政治影响力来要求东欧各国同意德国收复一战东线失土并把前奥匈
帝国分裂的诸东欧小国中日耳曼裔人群占相对或绝对多数的领土透过公民自决等方式并入
德国,而由于日耳曼民族数百年的东进扩张,即使如此调整领土,势必仍然会有数百万日
耳曼裔人口必须继续以当地少数民族的身份生活在东欧诸小国国境内而无法并入德国,甚
至连一战前本属俄罗斯帝国的波罗的海三国境内都有着因移民曾是条顿骑士团的利沃尼亚
(Livonia) 分支的宝剑骑士团所领导建立的日耳曼东进领地而世居当地的日耳曼裔领主
与一般民众,然而,史特拉斯曼对此并不会采取具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色彩的并吞捷克全
境之类的可能造成区域恐慌甚至引发世界大战的疯狂举措,相反地,一如前面史特拉斯曼
生平政绩曾经提到的,他将让德国以全欧洲尤其是东欧日耳曼裔人群的发言人与保护者自
居,并透过德国日益恢复与扩张并取代往昔奥匈帝国地位的对东欧经济与政治影响力来支
持这些在德国东线边界调整后依然以少数民族身份居住在东欧诸小国的日耳曼裔人群的生
存发展权利乃至于语言文化认同。
当然,由于当初俾斯麦 (Otto von Bismarck) 为德意志第二帝国选择“小德意志方案”
的欧洲区域情势与德奥间情势早已截然不同,史特拉斯曼当然也会遵从德国国内民意以及
一战后失去庞大奥匈帝国霸权自信的奥地利的民族主义,经过公民投票等符合美国总统威
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而不刺激区域各国引发扩张性霸权再起恐惧的手段和平地
合并一战后落入右派政客反动统治的奥地利。
比起希特勒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之中将波罗的海三国交给苏联并吞而竟然号召早已移
民当地经营数百年而已然将波罗的海三国当做故乡的日耳曼裔人民抛弃土地财产与社会关
系举家迁徙回到纳粹德国控制的德国领土,史特拉斯曼的方案因为较为温和又较为可行而
且绝对对德国人民乃至于东欧日耳曼裔人群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他使德国以全欧洲尤其是
东欧日耳曼裔人群的发言人与保护者自居而协助这些日耳曼裔人口维系其与德国本土的经
济文化联系并协助保护其在东欧各国境内的生存发展与文化认同权利的方案,其实对于早
已世居东欧的日耳曼裔人群更为利于发展而乐于接受了。而对于原属奥匈帝国的东欧诸小
国的其他领土,老练的外交家史特拉斯曼当然会保留着做为德国与日益强大的苏联之间的
缓冲国而不会全面入侵这些德国难于有效统治的异族领土而又增加与苏联发生直接冲突的
可能风险。
当然,如前所述,英美等国在《凡尔赛和约》签署后本就有着必要时容许德国适度合理地
修改东线边界以及透过民族自决的方式合并奥地利以安抚羁糜受伤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地
缘政治外交战略思维,史特拉斯曼温和合理而又不尝试超越日内瓦裁军会议协议进行全面
整军备战的德奥合并与德国东线边界调整方案绝对远比希特勒不断叫嚣着要武力解决下签
订的《慕尼黑协定》更加易于接受也更加便于说服英美等国国内选民接受,此外,一战后
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孤立苏联并一度支持亲沙皇的白军叛变,一个符合德意志民族
主义情绪的温和民主的威玛共和统治下的德国复兴,以及因之而来的进一步由德国主导在
奥匈帝国瓦解后高度不稳定的东欧地缘政治破碎带重建一个有着相当经济与政治整合的松
散的中东欧区域政经合作体系,绝对有利于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复兴的德国整合
东欧来抵抗苏联日益成长的军事力量以及缓冲解消其对西欧乃至于全球的革命输出动能。
第五,在《凡尔赛和约》战争赔偿的问题上,老牌政治家史特拉斯曼绝对不会采取布吕宁
过于简化的策略,相反地,如前所述,他将透过正常的外交手段来解决战争赔偿问题,或
许不见得会如洛桑会议般削减得那么多,但绝对不会为了在战争赔偿问题上逼和赔款委员
会的协约国各国而造成德国社会经济的动荡不安并使得纳粹党等极端主义政党获得崛起的
养分,此外,他不无可能会提出另外的解决方案,像是将部份赔款改用于对东欧新兴各国
远比德国更为疲弱的经济体的国际援助并借此加强德国对东欧各国的经济影响力而重建一
战后与奥匈帝国瓦解后随之瓦解的数百年来因日耳曼民族东进扩张等因素而有效运作的中
东欧区域经济整合体系并进一步强化之而推动一定程度的共同对外政策尤其是对苏政策等
松散的政治整合。
至于《凡尔赛和约》的其他部份,史特拉斯曼将一如现在做为欧盟与北约体系中负责任且
有贡献重要成员的联邦德国,透过国联体系以及与英美法等主要国家为主的欧洲与世界各
国进行多边谈判协调来进一步调整与废除《凡尔赛和约》体系加诸德国的不合理的诸多严
苛桎棝,而从日内瓦裁军会议的结论以及英法两国即使在希特勒不理性的战争叫嚣下竟仍
愿意签署《慕尼黑协定》来看,事实上,当一战欧战所造的法英美各国社会伤痕逐渐远去
,法国与英美等国其实本来就有着相当的务实弹性透过与德国的和平互动竞合过程建构互
信并逐步地调整乃至于废除《凡尔赛和约》体系的各个不合理条款。
既然能透过和平的外交手段逐年有进展地调整《凡尔赛和约》体系加诸德国社会经济与国
际关系发展的种种不合理限制,德国人民自然也就会信任右派政党出身且早已在德国民间
声望崇隆的史特拉斯曼温和渐进却总是较为有效的外交策略,也才不会因为威玛共和执政
者的外交内政失败转而寄情纳粹党狂热不负责任的民族主义煽动。
假如古斯塔夫‧史特拉斯曼未骤逝于大萧条前夕而活到一九三○年代,德国现代史与世界
现代史将会截然不同,而奥许维兹 (Auschwitz) 集中营惨绝人寰的犹太人种族灭绝大屠
杀也就不会惊悚出现在启蒙数百年后的现代人类社会并触目惊心地提醒著每个人的内在均
依然有着不受启蒙理性制约的不理性甚至非人性的爬虫类旧皮质主导的内在邪恶原罪,因
而随时可能受到恐惧与诱惑而狂野残暴地释放出可怖不可收拾的失控的巨大为恶能力。
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五日,已被美英法苏分区占领四年余、萨尔区又再度被割离交由法国托
管的德国在美英法三区举行二战后第一次国会大选。一个月后,九月十五日,战后重新组
党的德国右派主流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党魁前科隆市长艾德诺 (Konrad Adenauer) 以七
十三岁高龄出任联邦西德第一任总理并兼任外长,他在威玛共和时期便是当时的右派主流
政党中央党的重要成员,他主张天主教势力为主的中央党应该允许新教徒入党参政以扩大
中央党的社会基础并为此涉入中央党的路线之争,一九三年年纳粹掌权后不久,艾德诺便
被拔除科隆市长并在纳粹德国时期多次被捕入狱甚至在战时一次被捕后差点被转送往东线
集中营。
在长达十四年的联邦西德总理任内,艾德诺致力重建西德,并透过与法英美等国在冷战中
的全面合作使西德彻底被整合入西方国家阵营并借此让联邦西德有尊严地重返国际舞台成
为一个负责任且有贡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他排除“纽伦堡大审”受到审判有罪的纳粹首谋份子参与政权,然而,尽管吃过纳粹德国
的苦头,做为一个成熟的温和右派政治人物,他深知对许多各阶层社会菁英与平民百姓来
说,与执掌国家政权与国家机器的纳粹政府合作甚至参与公共事务──尤其是在纳粹德国
毁灭性的战争野心与犹太人大屠杀疯狂行动尚未发生之时──其实与和向来不甚稳定的威
玛共和政府合作或者与霍亨佐伦治下的德意志帝国政府合作没什么两样,因而,除了德国
人民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有罪的纳粹首谋份子,他以曾受纳粹迫害的右派政治人物的高度
重新接纳了许多仅只是单纯在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德国政府机关服务或者曾在与纳粹有过合
作关系的公民营企业工作的德国人民与各阶层社会菁英,有别于苏联控制下的德意志民主
共和国以全面去纳粹化为名发动的对旧时代社会菁英的整肃行动,艾德诺团结不可能完全
与纳粹时代全无关连的社会各阶层德国人民与菁英并借此集中力量重建“零点”后一切都
得从废墟里重头来过的德国社会经济。
为了对抗由苏联与东德暗中资助的西德各地频繁发生的极左派暴动甚至恐怖活动试图颠覆
西德才刚建立而脚跟未稳的亲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政府,艾德诺政府甚至默许美国中情局与
德国情报单位暗中资助前纳粹党卫军与盖世太保重要干部Klaus Barbie 等前纳粹党情治
单位力量不公开地采取各种暗杀等恐怖制裁行动反制,艾德诺政府本身则未直接对这些极
左派暴动与恐怖活动采取过于紧急命令等过于强硬的手段,此一灰色策略让艾德诺政府一
方面能够有效反制苏联与东德在西德的颠覆活动,另方面却也能够适度地与这些以暴易暴
而易激发纳粹主义思维的情报活动保持距离,从而避免甫建立的联邦西德又为了反制极左
派颠覆活动而再度受到纳粹主义思维与行为模式的毒素感染。
为了团结国家与人民共同为重建西德而奋斗并为将来再度统一德国建立良好的民主政治与
社会经济基础,艾德诺采取温和稳健的社会和解与团结政治策略,这个由曾受纳粹迫害的
右派艾德诺总理执政的基民党政府并因此被英国左派史家霍布斯邦 (Eric J. Hobsbawm)
批评为“一个老纳粹的政府”。
二战后,在德国东部的苏占区另行成了亲苏联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德国的统一问题
自然地在战后成为全德国人民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关注焦点。
一九五二年三月,史达林与苏联为了使美国势力退出德国并弱化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欧
洲地缘政治影响力,遂向艾德诺政府执政下的联邦西德与西方阵营各主要国家提出了苏联
让东西德统一但统一后的德国必须采取中立政策且不能加入任何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阵
营结盟的条件。然而,艾德诺认为此举将不利于甫经纳粹极权主义统治而战后国家社会凋
敝百废待兴的西德透过与美英法等西方阵营国家强化经济合作与外交结盟来建构更深化的
民主政治与更繁荣有活力的社会经济体系,艾德诺运用他在战后恢复经济以及与美英法等
西德占领国谈判恢复国家主权所获致的崇隆声望与强大政治能量说服人民与国会不要接受
苏联另有居心的德国中立统一方案,并接受美国马歇尔计画 (Marshall Plan) 的经济援
助开发计画,而为了安抚德意志民族主义,艾德诺政府以全德国人民的政府自居,联邦西
德的法定地图也一直包括威玛共和仍拥有但二战失去的东普鲁士与下西里西亚等奥得河-
尼斯河一线以东的东线领土,而艾德诺政府执政的十四年间也从不承认东德政府。
毕竟,倘若德国当时选择接受苏联提议的中立统一方案,一则德国的社会经济难于脱离二
战后的残破衰退,二则一旦北约等美国等西方盟国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缺少德国这个经济
军事强国的参兴势必较难抵抗苏联在欧洲地区的革命输出,而德国早晚也可能因为经济崩
溃与社会动乱而引发另一波社会动荡甚至革命,而因缺少德国而影响力削弱的北约也势必
较难于提供联邦西德的民主政府政治经济乃至于军事援助来对抗国内的动乱与抵挡苏联来
势汹汹的革命输出甚至如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席卷东欧般的再度直接军事干预。
一九五○年六月起,德法义荷比卢六国政府代表开始密集磋商法国外长舒曼 (Robert
Schuman) 提出的德法等国煤钢互补的西欧经济合作方案,一九五二年六月,欧洲煤钢共
同体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 正式开始运作,是为往后欧洲共同市场、
欧洲共同体乃至于欧洲联盟的起点。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十三日,德国正式获准加入冷战时期西方集团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主
要多国军事合作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一九五五年五月五日,《德国条约》正式生效,结束美英法三国占领当局在西德的统治,
西德在二战结束十年后终于恢复国家主权。
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三日,萨尔区人民再度举行公民投票,不顾法国自二战后不断试图促
使萨尔区另行建立独立国家,绝大多数的萨尔区人民要求回归联邦西德,德法与一九五六
年签订《卢森堡条约》,萨尔区于一九五七年一月一日回归德国。
一九五八年中,联邦西德国防军正式接受北约的要求配备核武器,藉以强化联邦西德与北
约西方盟国的军事政治合作结盟,而为了平息联邦西德国内对于一九五三年后美国等北约
驻扎德国部队配备核武器后进一步要求西德国防军也配备核武器的强烈反弹声浪,艾德诺
附带要求北约推动东西方和缓对话。
二战后,联邦西德的左派与右派主流政党均基于威玛共和与纳粹德国的殷鉴提出了新的经
济政策政党政纲。
战后的右派主流政党基民党通过了《阿伦纲领》 (Ahlener Programm) 与《杜塞多夫指导
原则》 (Düsseldorfer Leitsätze ),提出了“社会的市场经济”,亦即在自由市场经
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里适度容纳社会集体利益考量,包括对具自然独占性质产业如矿产
等的国有化,以及将大企业主利益以外的一部份工人利益等社会连带集体利益以及一部份
的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纳入相关经济法规中要求其亦必须在经济体制与公司经营等方面依法
受到适度的考量与尊重。
战后的左派主流政党社民党则通过了《哥德斯堡纲领》 (Godesberger Programm),其中
扬弃了具有千禧年救赎意涵的马克思历史阶段论终极目标理念,转向强调依据社会经济情
势的具体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积极推动社会福利政策以及促进劳动者对于生产决策的共同
参与并改善劳动者与生产成果异化的问题,二○○七年的社民党纲领阐述《哥德斯堡纲领
》的历史渊源与核心价值观乃是“植根于犹太教和基督教、人文主义和启蒙、 社会的马
克思主义分析和工人运动的经验”。
一九七○年十二月七日,社民党总理布兰特 (Willy Brandt) 于前往波兰签署正式承认奥
得河-尼斯河一线二战后德波边界的《华沙条约》 (Treaty of Warsaw) 时顺道前往“华
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表达悼念时双膝下跪低头忏悔,这是联邦德国最高当局在战后最正
式而隆重地表达对纳粹德国罪恶的忏悔与永远再让悲剧重演的决心,自身亦曾受纳粹迫害
的布兰特本不必如此,此举让国际社会正视德国绝不重蹈覆辙以及重新成为国际社会负责
任成员的决心,也因而让“布兰特跪下了,但德意志民族因此站起来了!”
而自联邦西德首任基民党总理艾德诺开始,德国自始采取对于二战造成的德国国内外历史
悲剧负起责任的诚恳态度,而不以并未承继纳粹德国政权开脱责任。一九五二年九月,联
邦西德与战后建国的犹太国以色列签署赔偿条约,此外德国也与许多居住以色列以外的犹
太难民组织签署类似的赔偿条约。一九五六年六月,联邦西德制订《联邦赔偿法》以代表
承继纳粹德国的德意志国家对一切被迫害的人民提供各项赔偿与照护。此举有助于德国国
内伤痕的平复,亦有利于国际社会重新正面看待联邦西德而减少对于纳粹再起的疑虑。
一九九○年十月三日,东西德终于正式统一为联邦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大门
(Brandenburger Tor) 再度开放而不再充斥被围墙机枪凝结的紧张对立气氛,勃兰登堡
大门外也建立了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群以提醒统一后的德国人曾经的历史悲剧与时时警醒
极端主义再起的阴影。往后的二十年,德国陷入必须承担东德庞大重建支出与经济再振兴
的长期经济衰退。
随着哥巴契夫的开放政策 (Glasnost) 以及苏东波浪潮席卷东欧,德国经济力于九○年代
重返东欧,除了买下史达林体制下破产的矿产等国营企业,德国企业乃至于德国政府对东
欧各国的经济援助实质上重建了传统的日耳曼-东欧区域经济体系──在古老的年代,波
兰贵族领主们的大庄园便在相对于莱茵河沿岸贫瘠寒冷而生产力较低的大片土地上采取佃
农粗放耕作等商业性生产方式并向普鲁士与荷兰等西欧国家大量输出大麦与小麦等粮食作
物以及木材等原物料。东欧国家重新开放以及德国经济与文化影响力的重返让二战末期未
迁回战后德国本土而留在东欧各国的日耳曼裔人群的文化认同与生存发展再度有所依靠。
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马斯垂克条约》 (Treaty of Maastricht) 正式生效,欧洲共同
体正式转型为经济政治整合程度更深的“欧洲联盟”。二○○四年,欧盟东扩,东欧乃至
于波罗的海诸国相继加入欧盟。《马斯垂克条约》与一九九二年欧洲议会通过的《关于地
区性或少数族群语言之欧洲宪章》均肯认了欧盟各国间语言使用以及文化多样性的平等权
,也肯认并要求各国保护国境内少数族群的语言存续、文化认同乃至于在教育与司法等公
共领域平等运用少数族群语言的平等权利,此外,对于境内少数族群权利保障也成为欧盟
决定是否与该国合作乃至于加入欧盟部份协议的重要考量因素。二○○九年十二月一日,
《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欧盟加强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整合并试图填补民主正当性不足的
民主赤字。
透过欧洲联盟,在联邦德国承继联邦西德的对二战后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东线边界将不至
于造成极端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再起,毕竟,透过上述的欧洲联盟体系的《马斯垂克条约》
与《关于地区性或少数族群语言之欧洲宪章》等,东欧各国境内日耳曼人群的生存发展与
文化语言认同均获得相当的保障并允许成立经营使用这些日耳曼少数族群自己的语言与文
化的教育、传播甚至诉讼单位。可以说,欧盟联盟为古老的东欧日耳曼问题提供了解决之
道,当然,也为法国的诺曼地问题与西班牙的巴塞隆那与巴斯克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德
意志重返东方,或者说,日耳曼重返东方,确实增加了德国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文化乃至于
政治影响力,也提供了东欧各国日耳曼人群更广阔的经济发展机会与文化语言认同保存发
展可能。然而,相对地,东欧乃至于全欧洲各国也找到安抚稳定在苏联退出东欧后极可能
再度受到刺激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新方法,而东欧各国尽管接受了德国与日耳曼经济文化
影响力重返东欧,但由于仍保有国家主权,因而仍能大致上在符合东欧各国主流族群国家
利益与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利益的前提下来处理与容纳日耳曼经济文化影响力的
作者: sam09 (柊鏡)   2014-08-02 00:52:00
推,这才是真正的DH文。
作者: donkilu (donkilu)   2014-08-02 01:31:00
史氏去世后的德国史删减掉,节奏会更流畅
作者: evanervb (evanervb)   2014-08-06 17:25:00
超猛的,都可以当论文发表了
作者: katana89 (月月火水木金金)   2014-08-10 07:33:00
推推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