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良知学是明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是传统心性之学的
集大成。但明代政治也非常黑暗,最终亡于满清。为什么良知学对现
实缺乏影响力?问题也许不在阳明本身,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阳明
的真精神逐渐丧失的缘故。阳明的真精神在于实践,就理论来说,固
然要先肯定良知,做为道德实践的总根源。但阳明说:“心无体,以
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心不是一个让我们去揣摩想像、立论言
说的“东西”或对象,应该落到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校正事物的偏差
、错误,实证良知的存在。要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不能离开家国天下
去空谈良知。阳明也曾苦口婆心地说:“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
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但恐学者得之
容易,只把作一种光景玩弄,孤负此知耳。”从历史经验来看,阳明
后学恐怕没有牢记阳明的劝告,才会产生流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