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是儒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将“善”
视为某种客观外在的对象,如泛蓝民众认为国民党是善,泛绿民众认
为民进党是善,双方各自举出许多理由,似乎也都言之成理。殊不知
这些理由可能只是出于个人喜好、成长背景甚至偏见罢了,并非真正
的善。跳脱政治立场,也可以构想一些超越的存有来规定善,比如神
明说的就是善、符合某种绝对普遍的法则就是善,但这些说法都有漏
洞,每个人对神明的认知不同,也找不到适用于一切情境的普遍法则。
儒家心学一开始就不从上述角度思考善,而是反观自身,认为善
出于良心的感应判断,不把善当成客观对象。虽然一时一地固然有合
乎良心判断的最佳做法,但那些做法不足以穷尽善的内涵。换一个情
境,良心还是可以有新的感应判断,善的内涵不断扩充延伸。良心即
是善,但良心是不能用想像、推论来加以框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