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其它] 奇妙的猿田彦咖啡师手冲方法

楼主: Icta ( )   2021-07-22 08:51:57
※ 引述《fairyandme (咕叽,笑一个嘛~)》之铭言:
: 前阵子看日综的时候,
: 演员藤木直人说想了解如何冲出好喝的咖啡,
: 制作单位就到猿田彦咖啡找一位井崎先生示范冲煮,
: 后来Google应该是井崎英典,2014年的WBC世界咖啡大师冠军,
: 影片传送门:
: https://bit.ly/3iwqiIC
: 不知道有没有板友试过这种冲煮法呢?
还是来介绍一下这个影片当中预浸阶段使用的摇晃滤杯的手法
台湾有一些人拍过影片介绍过这种手法
但真正完全理解并正确使用的人不多
这种手法在国外通常称为Rao Spin
取名来自于咖啡大师Scott Rao
(前一阵子大家也很常聊到他的冲煮书,不过那版本太旧了,很多观念他已经修正了)
但最早公开使用这个技巧的其实是James Hoffmann
不过Rao后来秀了多次,到处大力推广
所以大多数的人都把这个技巧叫做Rao Spin
我们常说咖啡冲煮当中,扰动粉层、或分布粉层
是操控冲煮的重要关键
但能够改变粉层结构的,并不只是你的冲煮水柱
使用Rao Spin这种技巧
借由摇晃滤杯产生的离心力
也可以改变粉层的状态
在咖啡科学家Jonathon Gagne的blog当中
把这个技巧讲的最为清楚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的
可以直接去看他的文章
https://coffeeadastra.com/2019/01/09/why-spin-the-slurry/
这个技巧最主要要解决的问题
是在预浸阶段,水柱无法尽快完整润湿所有咖啡颗粒的问题
但这个部分就是许多台湾咖啡师没有掌握到的观念
因为常见的台湾手法跟欧美相比
使用的研磨程度较粗
只要控制好水柱,预浸阶段就不容易留下过多干燥粉层
但欧美一般都是以金杯标准为常态,甚至近年都追求平均20~21%以上的萃取率
于是习惯使用细很多的研磨刻度
所以会看到很多欧美用家抱怨Fellow ODE的研磨太粗
即便调到最细也不符合手冲需求
这点跟台湾差异颇大
当你使用较细的研磨冲煮
细颗粒间容易形成粉团
用轻柔水柱并无法充分润湿打散这些粉团
借由摇晃滤杯的离心力
可以让水跟这些偏细研磨的咖啡颗粒充分混和
得以让后续的萃取充分均匀
目前咖啡社群是以Jonathan Gagne为首在发展这类萃取技术
所以Rao Spin从原本很单纯地预浸摇晃滤杯
发展出更多的细节
基本上在预浸阶段,为了要充分混和热水与颗粒
这个阶段要用较大的力量去水平绕圆摇晃滤杯
https://youtu.be/AI4ynXzkSQo?t=351
如同Hoffmann在他的终极冲煮指南当中介绍的方式一样
然而Gagne的冲煮法偏向多次断水
所以后续每一次断水Gagne都会在断水后 "立即" "轻微" 摇晃一次滤杯
每次断水后的Rao Spin跟预浸阶段的不同
目的并不是要用来混合干燥粉团
而是用来提高冲煮一致性
由于大多数人冲煮时,每一次的注水扰动不一定一致
粉层密度、厚薄未必在注水后呈现均匀的状态
借由立即轻微摇晃一次滤杯
会将粉层的结构均匀化
避免后续落水时,水流不均导致局部过萃
在一致性提升的前提下,通常可以达到更高的萃取率
但这个阶段的spin技巧很关键
在断水后的spin不得用力过猛或耗时过久
因为过度spin会将咖啡粉层当中的粗粉与细粉分层
甚至导致过多细粉向下沉积
于是造成另外一种水流不均的原因
此外,spin本身带来的侧向力会造成类似"夯实"粉层的效果
过度使用会让流速明显变慢
所以后面几次在断水后使用spin时,"立即" "轻微" 是关键
我看到一些台湾人使用这个技巧的时候
谈到说这个技巧是在加快流速之类的
多半是没有理解这个技巧的目的以及实际造成的结果
也看到很多人在断水之后,隔了太久、太晚spin
当大部分的水都已经下去了,均匀化粉层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边推广一下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咖啡师
美国onyx coffee的Lance Hedrick (onyx团队里有好几个厉害人物)
https://youtu.be/Ji4lZTtRAoo
这是他的v60手法
可以看到他在后面两次断水都很用力冲,但立刻用spin均匀化粉层
我会建议如果你要往欧美常见的均匀高萃取方向走
Rao Spin是必备的技巧
在细研磨的情境下,水位淹高、较长的下水时间
(Rao最近常冲到五分钟以上,这应该超过大部分人的偏好范围了 XD)
都需要更加均匀的粉层分布才能避免过萃与不均
spin再搭配适当的参数能够有很好的效果
但若你的冲煮技巧是偏向台式粗研磨、低萃取、不积水
或是46法那种粗磨手法
那使用spin就没有什么意义
日本这些年的冠军选手其实都蛮敢使用欧美技术的
包括文首的井崎英典、还有尾笼一诚、佐藤昂太都有在日常冲煮使用过Rao Spin
尽管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什么spin啦、冲粉墙啦,是邪魔外道
但这些冠军选手倒是蛮愿意尝试不同的观念
而这个技巧在欧美的流行就不用多说了
James Hoffmann, Scott Rao这些人大力推广
瑞士的世界冠军Emi Fukahori每月介绍特选豆的时候也常用这个技巧
April的Patrik Rolf原本说他不喜欢,但后来示范冲v60的时候还是spin了那么一下
2019的意大利选手Alessandro Galtieri则大胆把这个技巧连同塑胶v60一同送进世界赛
拿了第三名
https://youtu.be/hYJ0mlRBhGA?t=319
话说回来,Scott Rao的书跟旧影片里面的技巧我建议就不要太认真看待了
因为光是Rao Spin的细节观念这几年就改了很多
看那些旧的东西可能会造成许多误解
作者: lightmei (亮)   2021-07-22 09:07:00
看了Hoffmann ultimate V60后都用这种预浸手法,可以让粉充分预浸外,粉层也很平整,真的不错
作者: jaysuzuki (我要成为核心王)   2021-07-22 09:16:00
感谢Icta大分享
作者: HsnuYutaka (Est amo)   2021-07-22 09:39:00
好文推
作者: Jasperrr (Jasper)   2021-07-22 09:42:00
还有一位也有使用类似手法的好像是Matt 印象之中
作者: snoopyku (snoopyku)   2021-07-22 09:52:00
谢谢分享
作者: g84h21e4 (没有绰号)   2021-07-22 10:09:00
我一开始学也是学细研磨高萃取,想说怎么别人都磨那么粗接触到Spin的技巧就觉得惊为天人..很有趣的冲煮
作者: dryden (Dryden)   2021-07-22 10:14:00
长知识,感谢分享
作者: g84h21e4 (没有绰号)   2021-07-22 10:15:00
最初跑好几家店 也觉得手冲喝起来淡如水...
作者: gn2209113 (joon)   2021-07-22 10:21:00
好文推,均匀萃取
作者: weimr (小胖)   2021-07-22 10:22:00
长知识 推
作者: chenliangjen (lj)   2021-07-22 10:22:00
感恩分享
作者: and5151015 (Andre)   2021-07-22 10:28:00
好文
作者: yayayoyi (drip brew)   2021-07-22 10:35:00
推个
作者: Garrys (盖瑞斯)   2021-07-22 10:37:00
众多手法就是手冲乐趣所在找天试试看,感谢分享
作者: xxhellosexy (你好性感)   2021-07-22 10:47:00
推,刚刚试了,有打破以往对细研磨高水温的成见风味变得非常厚实且没有尖锐的味道
作者: Garrys (盖瑞斯)   2021-07-22 11:13:00
刚好两个礼拜前学长有影片介绍
作者: fairyandme (咕叽,笑一个嘛~)   2021-07-22 11:19:00
我是原原po,这篇好有趣而且含金量好高啊!感谢分享
作者: zyx12320 (zyx12320)   2021-07-22 11:22:00
赞赞 推
作者: wolken1202 (节能慢活救地球)   2021-07-22 11:39:00
超级好文
作者: GhostWall (鬼打墙)   2021-07-22 11:52:00
延长冲煮时间可以加强甜感和body来平衡酸质,但要避免突显涩感和苦味,关键在拉高水粉比,成功的话就像就像熟透皱巴巴的百香果
作者: chihpingkuo (randy)   2021-07-22 12:31:00
作者: longtimens (阿卷)   2021-07-22 12:33:00
作者: kaneggyy (负けないで!)   2021-07-22 12:35:00
推 我是看了james影片才会用这种手法xd
作者: longtimens (阿卷)   2021-07-22 12:35:00
话说萃取率那么高 末段的味道应该都被萃出来了外国人口味是跟台湾人不一样?避免涩感跟苦味不是要降低水粉比 抓前段吗
作者: Grammy (自我主张Monster)   2021-07-22 12:48:00
烘的好的豆子不怕萃的多 喝曼哈顿的豆子 每次都越磨越细
作者: payton6319   2021-07-22 12:49:00
推!
作者: Grammy (自我主张Monster)   2021-07-22 12:49:00
即便是浅焙豆 台湾也是会用95 92 甚至90度以下去冲 国外都推荐Off the boil
作者: fx11235 ( w )   2021-07-22 12:52:00
好文推!谢谢分享!
作者: longtimens (阿卷)   2021-07-22 12:53:00
所以我才好奇是外国人口味不同还是豆子真的都用很好试过高温 除非是极浅 不然都是偏苦 当然也可能是个人已经习惯清爽酸的口感了
作者: Grammy (自我主张Monster)   2021-07-22 13:01:00
偏苦就可能要磨粗一点了 哈哈 隔空抓药 个人永远都只改一个变量 就是研磨度Lance的频道真的赞,看他的影片入了Espresso坑
作者: longtimens (阿卷)   2021-07-22 13:03:00
哈哈哈 我是先不动研磨度 动温度再动粉量
作者: OscarJeff (藝術與城市)   2021-07-22 13:07:00
根据Rao的说法,涩感只有三个原因:萃取不均、未熟果、烘焙发展不全,如果延长冲煮时间会萃出涩感那杯测放10分钟以上怎么说?好豆好烘焙真的不怕萃,只怕通道高温偏苦先用杯测看看,还有最常被忽略的水质设定那些大师不会用不好的生豆啊,剩下就是烘焙的问题了
作者: jaysuzuki (我要成为核心王)   2021-07-22 13:51:00
所以很推荐Hario switch,冲煮对照照妖镜手上一定会有V60的说法应该会越来越式微,选V60不如买Hario Switch更能把冲煮搞好
作者: longtimens (阿卷)   2021-07-22 13:54:00
大师不会用不好的豆子 但我会啊QQ 家底不够雄厚 不能把把都用艺妓
作者: GhostWall (鬼打墙)   2021-07-22 14:07:00
楼上的O大,杯测几乎没有扰动啊所以杂味几乎可以确定是成品的瑕疵
作者: g84h21e4 (没有绰号)   2021-07-22 14:09:00
不一定要用到艺妓吧 很多品质高瑕疵低的好豆阿5%的瑕疵跟10% 同样参数 结果就差很多了
作者: kaneggyy (负けないで!)   2021-07-22 14:32:00
也不会欸,James Hoffman评所有的豆子只要用手冲几乎都是用他的v60法,有摇晃、滚水、尽可能磨细。说是豆子品质差异并不太合理,因为他也不只是喝高级豆
作者: andy100a (andyhu)   2021-07-22 15:22:00
膜拜,请问楼主是专业的咖啡师吗
作者: tim03090309 (TimWeng)   2021-07-22 15:48:00
推 最近也有在看hedrick的影片 很多观念都有补充解释Gagne的一些文章(应该说他们两个似乎本来就很熟?)真的受益颇多至于楼上版友提到的高温容易苦我觉得跟烘焙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即使是北欧普遍烘得浅的店家 我也买过一些萃取率一往上抓就苦感很重的豆子个人感觉除了焙度以外 还是会与每个店家各自的烘焙方式有所关系只能说虽然高温 磨细 提高萃取率通常是大方向 但可能还是要多尝试几间不同的店家
作者: iMANIA (我狂热)   2021-07-22 17:46:00
细研磨、拉高粉水比还有个好处是同份量的豆子可以冲比较多也就是豆子可以喝得比较省XD
作者: Garrys (盖瑞斯)   2021-07-22 18:11:00
比较省真的,榨到最后一滴
作者: hsiang1110 (hsiang1110)   2021-07-22 20:56:00
推,很实用
作者: Garrys (盖瑞斯)   2021-07-23 00:36:00
https://i.imgur.com/xVR3D2J.jpg扇形滤杯同样适用
作者: jaysuzuki (我要成为核心王)   2021-07-23 08:31:00
请问Garrys你用几格?
作者: Garrys (盖瑞斯)   2021-07-23 09:25:00
学长影片留言提到C40刻度10-15,第一次选择13, 会再调粗点试试粉量12克,热水壶直接倒省掉手冲壶
作者: OscarJeff (藝術與城市)   2021-07-23 11:41:00
G大,我说的是涩感不是杂味喔,涩是触觉不是味觉当然不会都喝高级豆(看多高级),但起码都是精品豆回t大,确实跟烘焙设定可能也有关系,不过高温跟萃取率高其实不是同件事,高温可以低萃取,高萃取不见得就要高温,所以如果要确定高温是不是造成偏苦的主因还是要回归浸泡式萃取(或杯测),以温度为变因就好
作者: tim03090309 (TimWeng)   2021-07-23 22:03:00
To O大:那是当然 水温也仅仅是一项变因而已不过在我的经验中 稍微降低一点水温经常会对减少烘焙带来的苦感有所帮助Gagne的新书内也有提到类似的概念(但我一下找不到他的blog内有没有 就先不po上来了)
作者: xhung (xhung)   2021-07-25 02:06: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