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肯定与否定》正统与异端的仲裁者-圣经

楼主: df62 (老渔)   2023-04-08 18:43:28
‘唯独圣经’大家都会喊。但是,华人基督教基本上有两个问题。第一,把‘唯独圣经’
改成‘唯独和合本圣经’。第二,把‘唯独圣经’改成‘干啃圣经’。本文以两种基督论
异端为范例:否定基督是神的亚流异端,和否定基督是人的欧迪奇作为范例,示范何为‘
唯独圣经’。
##########################################
《肯定与否定》正统与异端的仲裁者-圣经
https://www.lsmchinese.org/a%26c/1-1/07heresy.htm
正统与异端的仲裁者-圣经
历世历代以来,关于信仰的争执不知凡几,有时一方是为了维护真理,因另一方坚持其错
误的看法,如亚流派(Arians)、欧迪奇(Eutyches)…等等之异端。另一种引起争论的原因
,则往往是各执一方合乎圣经的真理。一方强调真理的某一面,对方则强调相同真理的另
一面。且双方皆引用经文,而故意忽略对方所认为重要的经文。结果使得圣经在某些人的
眼中,成为不可靠的根据,且失去权威的地位。事实上,圣经的两面,正是圣经的平衡之
处,也是圣经的特点。例如关于三一神的启示,圣经一面指出神只有一位(诗八六10, 赛
四五5),另一面又指出有父子灵三方面的讲究(太二八19)。又如,圣经明白启示,我们得
救是本乎恩(神的恩),也因着信(弗二8),而神所要救的,也是一切相信的人(罗一16),
所以神救了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照祂的恩典(提后一9)。这是一次得救就永远
的得救。但圣经另一面也启示出要‘作成你们自己的救恩’(腓二12,原文)。我们只要一
信就得着这救恩,不需要行为,完全是恩典,但要作出这救恩,则与行为有莫大的关系。
由此可知圣经所启示的真理,都有其两面的平衡,因此两方面都需要兼顾,才能对真理有
完整的认识。
所谓的“异端”,也经常是执著于圣经之一面,企图使之合乎逻辑,结果走向极端,成为
有选择的意见,与一般所接受的不同。本篇将探讨历史上被定为异端的三个论点﹐并:亚
流派所坚持的“基督是受造者”。欧迪奇使用“调和”之错谬与正解。关于历史学者所称
激进改革派-重洗派(Anabaptism)的坚持与忠诚。
忠于圣经,忠于真理,作主忠信的(faithful)仆人,该是我们的态度。路德马丁忠于真理
,在真理的道路上,为“因信称义”打那美好的仗。只要是圣经里有的,尽管传统神学上
不允许,也被异端者所误用,我们仍需忠于圣经,忠于真理,但需谨慎,不要掉到异端教
训的陷阱里。
亚流派之论点
错谬之处
正统与异端的仲裁者-圣经
亚流(Arius,约250-336)是亚历山太城教会的长老。他所题出关于基督的论点,在尼西亚
会议中被定为异端。亚流派的论点,在于他们认为基督的神性不完备,乃是道与肉身相合
,而成为基督,不可与神相比;基督不过是完美的受造者,其他受造物无法与之相比,因
道不是自有的神,乃是受造者的元首。亚流说,基督乃是神所造的,不过在万世以前,被
造在万物之先而已。所以他们有个口号:“曾有一度祂不存在”。又说,基督因无罪而死
,才得复活、升天,而变成神。
分析亚流派的说法,与圣经的启示相违背之错谬有四。第一,圣经明言‘道就是神’(约
一1),他们说道不是自有的神,因此就说基督的神性不完备,不可与神相比。这实在是极
大的异端!第二,圣经说基督是从太初就有的神(约一1),是自有的,无始的。而亚流派
认为基督曾有一度并不存在,且是在复活升天后变成次神(demi-god)。这是对基督身位一
种错谬的解释。第三,另外亚流根据歌罗西一章十五节,‘基督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原文),以及启示录三章十四节,指基督是‘神受造之物的元首’(原文),而断言基督
是被造在万世之前,但圣经并未说基督是在万世之前被造。第四,还说子可能会改变甚至
犯罪。不过在他们正式的教条中却作了修正,称子的本质在原则上可能犯罪,但因着神的
护嶋和子的意志坚定,持守美德,而赋予祂不犯罪的恩典。总之,亚流派对基督非受造的
神性,完全否认,而对基督成为受造者的时间,又过于武断,所以尼西亚会议定其为异端

异端中正端之处-基督是受造者
在正统的神学中,都承认基督兼有神人二性。并且此二性俱各完备,是完整的神,也是完
全的人,合于一身,不相分离,也不相混合,不另成一新性。
亚流派根据圣经指出,基督“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所以基督是受造者。之后又引
伸太过,而否认基督的神性。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将这句话—“爱子…是一切受造之物的
首生者”从圣经中删掉。基督既是受造之物的首生者,则祂一定是“受造者”,这一点我
们必须忠于圣经,忠于真理。
中文和合本圣经在这点上的繙译乃是:‘…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就不彀清楚
。译者可能在此避免被误解为亚流派,繙的语焉不详,并未正确繙出祂是“受造之物的首
生者”,仅繙成祂是首生的,并未繙出在何者中首生。另外,我们必须指出,就着祂是创
造者,祂已与被造物有别,并不需要强调祂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解释歌罗西一章十五节这
处经节,《福音派神学辞典》(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将这位受造之物的
首生者解释为:“造物的主”(the Lord of creation) 1,很显然这样的解释也是避免被
误解为亚流派。可是保罗不是说:“…受造之物的主”,而是说:“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所以,传统的基督教,为了避免亚流派的异端,而不敢忠实的照着圣经,接受基督是受
造者的真理。
但圣经里清楚的指出,基督是由圣灵并从马利亚成了肉身,而为人。既然是“人”,就是
“受造者”;若祂不是受造者,祂如何是“人”?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基督在不到二千年前降生,又不是创造的起头,祂如何成为一切受造
之物的首生者?我们若要正确来领会,就必须有一新观念,那就是,在神没有时间的因素
。根据我们对时间的观念,基督大约在二千年前钉十字架。但启示录十三章八节说,基督
乃是从创世以来就被杀了。两者都对。但神的算法比我们重要多了。神在永远里已经豫先
知道人的堕落。因此,祂也在永远里,为著救赎的完成作了准备。就如由我们的观点来看
,第二个人是该隐,就是头一个人亚当的儿子。但由神的观点来看,第二个人乃是基督。
因此根据我们的时间观念,基督大约在二千年前,降生于伯利恒。但在神的眼中,主耶稣
在创世以前就出生了。如果祂从创世以来就被杀,当然祂在那时以前就出生了。所以,根
据神在永远里的透视,基督在已过的永远里就出生了。按著神的观点,基督始终是一切受
造之物的首生者,原因就在这里。2
注1. Walter A. Elwell , 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 1996, p.416
注2. 参照李常受,歌罗西书生命读经,1984,页83-84
最后还有一观点,歌罗西书启示基督是一切,因为一切的丰满,都乐意居住在基督里面(
西一19,原文)。就此点,李常受指出:“倘若基督只是创造者,而不是受造之物,祂就不
是一切。如此,那个丰盛(笔者按:指一切的丰满),就是三一神的彰显,就不能完全。”
3基督这一位之所以是一切,乃因祂是创造者,也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基督是完整的神,又是完全的人;是创造者,又是受造者,这是圣经中真理的两面。一面
我们坚决反对亚流派的见解,但另一面也不能因此而拒绝或惧怕歌罗西一章十五节的启示

有人以为,基督是创造者又是受造者,这太不合逻辑了。但是我们要问,难道基督是完整
的神,是完全的人,这又合逻辑了么?(基督是完整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乃是主后四五
一年迦克墩会议所订。)因为神是无限的,人是有限的,圣经说,‘神格一切的丰满,都
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西二9,原文)。你能想像么?这位创造宇宙万有的神,如何
在这位受时空限制的人里面?祂又如何集无限与有限于一身?在此我们要谦卑的说,我们
不知道,但我们相信圣经所启示的,道成了肉身,而这道一点不差,就是神自己(约一1)
。同样的,我们也谦卑的回答,基督如何能是创造者,而又是受造者?我们不知道,但圣
经在歌罗西一章十五节确实启示,‘爱子…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原文)。并且,我
们也不能因亚流派的错用而惧怕,甚至拒绝这圣经中的启示,这该是我们的基本态度-忠
于圣经。
基督成为受造者,并不就失去祂非受造的永远性,祂仍是创造者。正如祂成为人,并未失
去祂的神性,祂仍是神,这是圣经两面的启示。我们不用在那里强加解释,祂是“出生”
的,而非“受造”的,其实无论怎样企图使之合乎逻辑,都仍有不合逻辑的地方。最忠诚
的路,就是接受圣经所说的。
欧迪奇
欧迪奇之谬误
这一派乃是第五世纪中叶由欧迪奇所提倡,他的目的是反对涅斯多留派(Nestorians)。此
派主张基督的神人二性分而不合,分得太过;而欧迪奇则又合得太过。结果是神人二性溶
合为一,非为神性,也与人性不同,乃是神人二性相合之后产生的第三性,且以神性居首
,人性则完全被神性所吸收,而溶合于神性之内。这种说法于主后四五一年所召集的迦克
墩会议判定为异端。
调和这辞的误用及正解
欧迪奇用“调和”(mingling)这辞来说明基督神人二性溶合为一。但我们必须认识,这是
欧迪奇的错用,因为调和这辞并无欧氏所领会的意思,即二性溶合,而化合成为第三性。
韦氏大字典解释这字的意思,乃是数种东西合在一起,在这种联合里,其各个成分仍可辨
识,有分别。在旧约圣经里,利未记二章四节,以及出埃及记二十四章四十节,都说到用
油调和细面而作的素祭,油和面调和并未产生第三性,其各个成分仍可辨识且有分别。欧
迪奇所说,基督神人二性溶合为一,成为第三性,乃如酸性与碱性化合而成为中性一样,
这是错误的解释。
“调和”这辞,在第四世纪以前,常为教父们所使用,用来描绘神在肉身显现的奥祕(提
前三16)。“调和”这辞在希腊文里,同义辞有krasis、anakrasis、sugkrasis,以及
mixsis。在第四世纪以前,教父们使用调和这辞及其同义辞,都是在其正确的意义里使用
。直到欧迪奇,他错解这些辞句,而破坏了正确的使用法。以致后世对“调和”这辞产生
了误解,甚至不敢使用,以免被误会为异端。此乃对早期教父的信仰认识不深之故。
Rusticus Diaconus是大约在主后五五○年的一位早期历史作家,曾引用亚历山太的区利
罗(Cyril of Alexandria,375-444)的话:“甚至有些圣徒使用这辞‘调和’…因为他们(
教父们)和我们一样相信,而且他们并未误用这辞,因为他们渴望表达这最高的联合,这
联合,乃是发生于两者在一起时(编者按:指神人二性)”4。Rusticus Diaconus 也主张
,将“调和”这辞,高举到一切描述这极大奥祕的名词之上。在其著作《The Argument
of Rusticus Against the Heretics》中,他说:“现在圣徒们(指当时的教父)关于基督
性情的教义,并未使用‘混合’(mixture, permixtionem)这辞,也未使用‘联合’
(union, fermentationem),也未曾说‘混合’(jumbling together, confusionem)这辞
,因为这些辞,并不能真正保持这调和后的性情。所以如果‘混合’这辞被不当的使用了
,那么基督就不是神了。但是贵格利(Gregory)正确的解释了‘调和’这辞。然后他接着
说,‘神的确成为人,而人确实成为神’。他并不是说,‘神的确被混合了,而人真的被
联合一起’。为了确定起见,‘调和’这辞当被高举,因为这辞保持了被调和之物原来的
特性。”5
注4. Rusticus Diaconus, Contra Acephalos Disputatio, Vol.67, p.1203
注5. 同注4, p.1203
注6. J. F. Bethune-Bake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arly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 Methuen & Co. Ltd., 1929, p.243
J. F. Bethune-Baker在其著作《Early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中,也曾讨
论过“调和”这辞在早期的发展。他说:“这些表达的方式,如混合(mixture)或相调
(blending),在早期一直忠诚的被使用。例如,特土良(Tertullian)…居普良(Cyprian)
…拉克单丢(Lactantius)…俄利根(Origen),都曾用来说明两种性情的联结,如同一种交
织和一种调和。”6他并且引用奥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的话:“人与神的道联结
调和,而产生了一个人位的调和。”7来说明调和这辞的早期用法和正确意义。
我们再看圣经中关于素祭的启示。利未记二章四节说:‘…素祭,就要用调油的无酵细面
饼,…’可见素祭是用调油的细面作的,细面均匀且细致,豫表基督完全的人性连同其平
衡、均匀和细致。四福音描绘主在为人生活中的行为。与细面调和的油表征神圣的灵,这
调和豫表在主耶稣里面神性与人性的调和。8
“调和”这辞也说明我们与主生命的关系,罗马书十一章,使徒保罗称我们这些外邦信徒
,如同野橄榄枝子得接在好橄榄树上,有分于橄榄根的肥汁。关于接枝这件事,李常受指
出:“凡接枝,必须是生机的联结,不是将不好的生命换成更好的生命,乃是将两个生命
接联为一,共享一个调和的生命和生活。这种生命的调和,乃是两种同类而不相同的生命
,经过死(切割)与复活(生长)而有的。这描述我们与基督的接联。”9
综观于此,我们实在需要有保罗的态度,把神的道理传得全备(西一25下)。虽然“调和”
这辞千余年来被误解错用,但这是圣经的启示,将神人二性联结的奥祕,传得全备。我们
应当尽心竭力忠于圣经。
重洗派的坚持与忠诚
每当我们题起宗教改革,人就想起路德马丁。但在当时两大阵营外(天主教与路德派),尚
有许多爱主的基督徒,他们并不属于这两大宗派,而且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活动,如当时
的天主教与路德派一般。因此,严格说来,并不成为宗派。这班人仅是愿意简单照着圣经
,凡
是不合圣经的观念和作法都拒绝。因此在历史上被称为激进的改革者。事实上,如果有人
要照着圣经的观念和作法来生活行动,而被称为“改革”,甚至再冠上“激进”一辞,那
可见当时以及今日所谓的“教会”,已经离圣经的真理太远了。
重洗派是好些见解不同团体的集合名称。因为他们都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反对婴孩洗礼
,而主张真正相信悔改的人,才能受浸,所以被冠上重洗派的称呼。当时的社会因为政教
合一,实行婴孩洗礼,所以人一出生就受洗成为教会的一分子,因而社会等于教会。但重
洗派从圣经得知,真正的教会只应包括真正的信徒。因此,不仅天主教不合圣经,连同国
家教会也不合圣经。所以重洗派是历史上所记载,头一班反对政教合一的圣徒。因着他们
的坚持与忠诚,以下两点的实行得以保留在今天教会的实行里。
头一点“信而受浸”,圣经不仅有一幅受浸的图画,且有明言,如主耶稣自己也是受了洗
。洗,原文是浸,指全身浸在水里,所以才需要从水里上来(太三16)。而且主耶稣说,我
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三15)。另外不受浸是为自己废弃了神的旨意(路七30)。当时重
洗派并非反对政府,而是发现政教合一,使许多假信徒进到教会中,所以他们反对婴孩洗
礼。因为这是政教合一,使人人成为“基督徒”的手段,结果许多人有基督徒之名,但有
名无实。按照圣经,一个人能“受浸”的条件乃是信,所以‘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
可十六16,原文)。在五旬节那天,有许多人听见彼得的话,觉得扎心,就问他当如何行。
彼得肯定的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
的圣灵(徒二38)。这是圣经清楚的话,很希奇,重洗派就是因此遵守圣经中主耶稣的教训
,也是使徒们的教训,而被逼迫,甚至惨遭杀害,或浸在水里淹死…。他们所受的迫害,
曾引起一位勇敢的牧师欧顿巴克(Johann Odenbach)为他们申诉,“我们应该认清,受浸
不过是个表记,表明我们承认自己是基督徒,向世界死,抵挡撒但;这些信徒所寻求的,
不是眼前暂时的好处,而是永远的福分;…这些可怜的人说:‘我们愿意从圣经里面得着
更美好的教导;若有人用福音指引我们一条正途,比我们所走的路更好,我们甘愿听从。
’”10由这位牧师的见证,可知这些重洗派信徒,尊重圣经,甚至甘愿为此牺牲性命。
注10. E. H. Broadbent, 走天路的教会, 晨星出版社,1989,第二版,页148
另外,重洗派也看见“政教合一”的不合圣经。自从康士坦丁大帝开始,政治就逐渐渗入
教会,当然政治的作法也相对的带进许多假信徒。但天主教和路德派都忽略了,主耶稣的
被钉死,不仅有犹太教逼迫,也有罗马政府的参与。所以主耶稣在受害时回答彼拉多说:
‘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
﹔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十八36) 主耶稣另外尚有一句名言:‘该撒的物当归给
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太二二21) 题这问题的法利赛人(犹太教)和希律党(偏罗马政
府的犹太人),都想藉纳税这问题,陷害耶稣。主耶稣的回答不仅令他们希奇,更可见神
的国(教会)是不属这世界的,是神的物,而非政府囊中之物。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在重洗派中,的确有少数激进
分子,如:闵次尔(Thomas Munzer),贺弗蒙(Melchior Hoffmann),马提斯(Jan
Matthys)等人。激进地推动革命运动,甚至引发战争,但基本上这些人已脱离了重洗派的
要则:遵守圣经,及反对政教合一。
因着重洗派的坚持与忠诚对待圣经真理,使得“信而受浸”这真理得以流传至今,也使得
许多圣徒脱离了与政府联合而变质的“教会”,不再步上天主教与路德派的后尘。
结语
忠于圣经,以圣经为我们惟一的准则,该是我们基本的态度。尽管亚流派是异端,但其所
引用之圣经:“基督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也有其真理的一面。美国标准本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译为:“the firstborn of all creation”也忠于原意,
就此节来说,基督是受造者,因此祂也是完全的人。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另一端,祂是创造
者,祂也是完整的神。另外欧迪奇的论点也是异端,但我们不能因他误用了“调和”这辞
,来解释神人二性溶为一性,而怕被误解为异端,故而放弃使用“调和”这辞(也是圣经
里所用过的辞),来解释神人二性联调的奥祕,这种态度是对圣经不忠信。
而在十六世纪兴起的重洗派(这班人并不喜欢这称呼,因他们不是重洗,而是信而受浸),
在当时被天主教和路德派列为异端,到处受逼迫。可见天主教与路德派,已偏离圣经这真
理的准则,不再是为真理而站住,乃是为争夺地盘而战。但另一面,重洗派对圣经真理的
坚持与忠诚,实在是我们的榜样,其对真理“虽万人,吾往矣”之视死如归的态度,是我
们该效法的。最后,引用重洗派的一段话共勉之,“我们愿意从圣经里面得着更美好的教
导,若有人用福音指引我们一条正途,比我们所走的路更好,我们甘愿听从。”(白德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