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肯定与否定》-近代神学与真理的准则

楼主: df62 (老渔)   2023-04-07 09:36:24
×××××××××××××××××××××
欢迎对大家对本文提出批判,甚至‘反渗透’!
×××××××××××××××××××××
《肯定与否定》-近代神学与真理的准则
自由主义神学的出现,对于今日的整个福音派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神学方法和标准
上面,自由主义的许多观点透过神学院逐渐‘渗透’(有人刚刚用了这个词,哈哈!)到
基层的教会与信徒。所以,这篇特别介绍自由主义神学、基要派和福音派的差异,值得参
考。
¥¥¥¥¥¥¥¥¥¥¥¥¥¥¥¥¥¥¥¥¥
《肯定与否定》-近代神学与真理的准则
URL: https://www.lsmchinese.org/a%26c/1-1/06theology.htm
近代神学与真理的准则
新派
士来马赫
所谓近代神学泛指十九世纪以后之神学发展,普通学者公认自士来马赫(Schleiermacher)
开始。近代神学又名新神学、自由派神学,更有称之为不信派神学。此派神学主要源于更
正教的不同派别。偶尔在天主教神学家中也有其从者。学者大致同意牠的起因,乃是基督
教对十七、八世纪之启蒙运动的反应1。启蒙运动以人为中心,高举科学、人文哲学,后
期更发展为浪漫主义。此运动开头注重理性,后来追求感性。然而无论感性也好,理性也
好,皆脱不了以人为宇宙之中心的思想。神、圣经、灵魂归宿等问题皆被列为次要。宗教
被视为落伍,圣经被视为神话,基督教对此派学说曾一度几无还手之力。所谓新派之兴起
,其实用心良苦。目的为挽救基督教,不至被哲学之狂澜淹没,不至为时尚所淘汰。以士
来马赫为首的一批神学家,放弃坚持圣经与信仰的客观立场,而从主观方面,探讨信仰之
意义。在这种空气之下,真理从绝对的准则变成相对的东西,真理的标准也就视乎各人主
观的感受而定。人们既认为真理是一主观无定的东西,就根本谈不上任何真理的准则了。
注1.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始于十七世纪而终于十八世纪末,其对宗教影响可参
Stanley J Grenz & Roger E. Olson, 20th Century Theology , IVP, 1992, pp.15 -23
注2. 改教运动后期并十六﹑十七世纪欧洲之属灵颓废局面,可参 Theodore G. Tappert,
Pia Desideria, P. J. Spener, Introduction to Pia Desideria, Fortress Press,
1964, PIETISTS, pp.1-8, Peter C. Erb, The Classics of Western Spirituality,
Introduction, Paulist Press, 1964, pp.1-4。更正教灵性低落,崇拜死沉, 名神学家
John Gerhard之德行之一, 为“从未于崇拜内打瞌睡”, 灵命之沦落自此可见一斑。
士来马赫的“宗教论”指名为答辩所有“有修养之蔑视宗教者”(Speeches to The
Religious Cultured Despisers)。本身乃一护道文章,以人类本身经验为本,证明凡人
皆有所谓“绝对依赖感”。而此“绝对依赖感”即宗教感,亦即神之定义。这种说法一方
面有其道理,因凡人皆有敬畏之心,中国人谓“三尺之上有神明”。一种景仰造物主之心
情,人皆有之。改教运动后一百多年,更正教从活泼的信仰转到死的更正教经院哲学
(Protestant Scholasticism)里,咬文嚼字,在神学名词上打转。基督的生命被摆在一边
,信徒生活腐败颓废,改教精神名存实亡2。士来马赫之反应,题醒世人基督教非仅一仪
文教义之宗教,更是主观感受的经历。然而此目的虽为可贵,其内容却极空洞。圣经所讲
的经历,是人因重生得救,接受圣灵后而有的属灵经历。其结果不仅叫人具有所谓“依赖
感”,更是叫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又叫人与神交通,
被神充满,甚至更叫人‘活着就是基督’(腓一21),与主同死,不凭己活,乃凭基督赐生
命之灵而活。此为圣经之正统主观神学或经验神学。士来马赫之“依赖感”,只是从客观
字句转往主观经历之初阶,尚不能称之为入门,更不能登正统之大雅之堂。
强调个人主观经历,并非不对。基督教原来就不是一个空洞的哲学,而是一个主观的经验
。但是,个人的经历,必须受神的话限制。所有属灵的经历,必须是圣经里所已经启示的
经历。经历不能代替圣经,更不能违反圣经。新神学派的经验论,是一种脱离圣经规范的
经验论,是一种否定以神圣启示为基础的经验论,是一种纯粹以人为本的经验论。此种经
验论,并不是建造在真理的基础上,故根本谈不上真理。
士来马赫之后,新神学的发展层出不穷。其中有士来马赫之门生立敕尔(Albrecht
Ritschl),提倡宗教之目的为抽象的厘定审核“价值”。圣经主题为神的国,而耶稣仅为
一道德完人。其门生哈纳克(Adolf Harnach)为耳熟能详之神学家并史学家,亦为新派权
威。他认为圣经主要信息为神是父,世人皆神子,耶稣教训之总纲为爱人如己。他之同窗
饶申布士(Walter Rauschenbusch)在美国则发展社会福音,将圣经真理沦为社会改革学。
步入本世纪,新派诸神学家各显神通。如田立克(Tillich)提倡的“终极关怀”
(Ultimate Concern),布特曼(Bultmann)的“化除神话论”(Demythologization)等,以
及一批“新正统派”(Neo-Orthodoxy)人士,如:巴特(Karl Barth)、卜仁纳(Emil
Brunner)、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等,各搞花样,企图重新定义基督教的信仰。
在这一大批神学观念中,很难谈得上真理的准则问题,因为他们对基督教基本信仰皆各有
一套哲学理论。而这些理论都不是建立在圣经的明文启示上3。本文目的并非讨论新派神
学,只是将新派中有关真理准则之命题加以研究。故在此不详论各派学说的细点。
经文批判
新派神学的另一产品,乃是经文批判。启蒙运动经洛克(John Locke)等世俗哲学家鼓吹后
,大为崇尚科学,盲从理性。从十九世纪开始,神学家以研究分析古典文学的手段来分析
圣经。先是考究古卷,比较经文,此为低级批判学。后进而从文体格调、历史文化背景等
分析圣经,此为高级批判学。于前一世纪,高级批判学在德国盛极一时。许多有名的神学
家如普西(Pusey)、哈纳克(Harnack)等皆受其影响至深。这学说于本世纪初又蔓延至欧美
各大神学院。二次大战后,更深远地影响福音派。
经文批判的难处,乃是太过强调理性的功用。在明白神的话上,理性有牠一定的功用,这
是从古到今所有解经先贤所同意的4。但是人不能单凭头脑去认识神的话。神的话乃是神
的启示,启示与理性大不相同。改教以前,天主教认为真理的准则是圣经与传统,这两者
相题并重。改教家最大的争论点,即否定传统,而以神的话代之为独一之权威。自启蒙时
期起,基督教受世俗影响,开始视理性为另一权威。渐渐从独尊圣经变为圣经与理性双权
并重。改教家千辛万苦所赶走的“传统”宝座,今天被“理性”占据了。原先天主教之教
师席属于教会,今天这位置被“理性”抢走了5。事实上,新派不单将圣经与理性并肩排
列,更是将理性驳架于圣经之上;以理性批判圣经,验核圣经。所有圣经的启示,必须接
受理性科学的批判。凡经不起理性批判的,一概拒绝。
理性批判主义,通常企图以其所谓“客观”态度,分析经文之背景文化、风格、语体等机
械性因素,以期了解经文本意。此等研经方法,即使许多保守派人士也认为是惟一正统解
经方法。只是综观历史,以这方法解经的,绝对不占学者圣贤中之大多数6。连主耶稣自
己解释旧约,也没有用这种理性分析解法7。倒是撒都该人,有这种崇尚理性的倾向8(太
二二23)。我们不能让“传统”分占圣经的权威。同样,我们也不能让“理性”分占圣经
的权威。真理的准则乃是圣经,而圣经的权威是独一无二的。今天信徒在接受任何解经法
时,切不可盲从理性,迷信头脑分析,不然会落入新派的陷阱里。
神的话或人的话
在此,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经文批判之问题的根柢。
注3. 后新派神学家 G. Lindbeck认为, 自士来马赫起, 神学之责任只为描写宗教经验,
根本无真理非真理之分。故此, 神学根本没有负担真理﹑见证真理之责任。参Alister
McGrath, A Passion for Truth, IVP, 1996, p.151
注4. 奥古斯丁之名言为“以信心为本求知”(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 即求知不
是仅为求知, 乃为验明信心, 见证信心, 加强信心。中世纪之安瑟伦(Anselm) 之
Proslogian, 以理性证明神之存在, 亦同出一辙。阿奎那(Aquinas)更清楚指明, 理性之
作用为服侍神学作神学之使女(ancilla)(见Anselm of Cantebury, Proslogion,A
Scholastic Miscellany, Westminister Press,1956, pp.69-93, Thomas Aquinas,
Summa Theologia, Ia q.1 aa.1,8 )。
注5. 见Gerhard Maier, Biblical Hermeneutics, Crossway Books, p.167,179
注6. 同注5, A Look at the History of Exegesis, pp. 68-73
注7. 见 Robert M. Grant, A Short History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ble,
Fortress Press, pp. 8-16 新派将耶稣这种超理性的解经, 视为攻击话题, 见D.
Edward and J. Stott,当代神学对话, 校园书房,页96-97
注8. 撒都该人是古代理性派, 不信复活。
研究经文批判学的学者于近一百年内不乏其人,许多都是饱学之士。只是经文批判的基本
出发点,是以圣经为人的话。虽然部分有保守派倾向的人士,会承认在人的话外更有神的
启示、神的默示。但他们从事的批判工作,是纯粹从人的话语作出发点。因为假若圣经纯
粹是神的话语,则无从批判。人能批判神的话吗?人能分析神之启示的语体格调吗?神若
说了话,人就只能听话,但是圣经不是神直接的说话,也不是藉天使写的话,乃是神藉人
写的话。所以圣经当然就有人的成分。不信派经文批判家与福音派经文批判家的分别,不
在手法,只在前者只信圣经是人的话,不信其中有神的成分;而后者相信圣经既有神的话
,又有人的话。
问题是:究竟圣经那一部分是神的话,那一部分是人的话呢?在此,新派、新正统派、基
要派、福音派议论纷纷,各有己见。
从教会初期一直到改教时期,所有知名人士,如游斯丁、特土良、俄利根、奥古斯丁、阿
奎那、路德等,皆以圣经为神的话。虽然他们也承认圣经是人写的,但是人的成分不强。
人最多不过是神手中的笔,神的书记,抄录员等等9。到启蒙时期后,重心则开始转移,
圣经从神的话转为人的话。写圣经的人不再被视为无自觉的笔杆,而是有自觉的“使者”
10。然而虽有自觉,仍是神的使者,而不是说自己话的人。其后新派势力越来越强时,对
圣经里人的成分就越来越注重。这时就有不同的神人组合理论出现。有认为此二者是并排
进行,互不侵犯;有认为人的成分使神的启示脱不出人为错误因素;亦有认为此二者彼此
调和,互相关连11。
在中国的教会领袖中,倪柝声弟兄曾在这问题上有过详细的讨论。虽然他并没有企图建立
一套圣经论的神学系统,他的目的乃是帮助信徒明白圣经的本质。然而他对圣经中神的话
之成分与人的话之成分,作了独到的解释。连西方神学界也鲜有如此见解。我们将其看法
于本刊另文讨论。(见下文《圣经的本质》)
正统与异端
今天许多保守派人士,一方面对新派神学少有认识,另一方面对新派人士又存有极大的戒
惧。虽然明知其学说推翻圣经之权威,却又不敢大胆称之为异端(按:反过头来,新派则
可肆无忌惮称基要派为“异端”12)。基要派与福音派,每谈异端,只点名“耶和华见证
人”、“摩门教”等派别。但是摩门教与耶和华见证人皆相信圣经。只不过一个随意加增
圣经,另一个则随意解释圣经而已。但是新派神学,不只是随意加增或解释圣经,更是否
定圣经,指责圣经,批评圣经,诋毁圣经。但因为提倡此学说的学者教牧,充斥在各基督
教、神学院、大专院校、教会团体中。以致没有多少神学家敢称之为“异端”,只称为“
新派”、“自由派”,或最多“不信派”。此为最大之讽刺。多少保守派、基要派、福音
派教会长执,肆意定罪异己之小团体为“异端”,吹毛求疵。但对这些连圣经都不信的人
士,却不敢吭声。一面自命为捍嶋真理之勇士,一面又与这等新派人士称兄道弟。一面警
告人严禁接触所谓异端人士,一面又多方寻求与这些不信圣经,不信基督之神性,不信救
赎,不信神蹟,不信童女怀孕,不信复活的人“对话”。若基督教神学是基于圣经的神学
,则否定圣经之学说岂不足彀资格被列为异端?若正统与异端之分别,不是根据对圣经的
肯定与否定,则这种对正统与异端的评估,绝对不是根据圣经的评估。任何评估若不是根
据圣经,则很明确地不是基督教的立场,也就是名符其实的“异端”了。
圣经所面临理性的挑战,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命题,也不是只有神学家才会面对的考验。每
一个信徒一信主以后,就会被问及创世记、启示录、世界末日、神蹟异事等问题,而每个
信徒多少也曾为这些问题辩护过。他们的答案,许多时候比保守派或福音派神学家所撰写
的学术性答案更直截了当,更平易亲切,更能说服他们所接触的人士。他们与神学家惟一
的不同,可能是他们比神学家更勇敢,更不遗余力,更不怕失面子。新派认为以理性人士
之面貌出现,就可以抵挡世俗理性主义的攻击。但事实上,站在他们战线上的人越来越少
,他们所蔑视的古旧保守派教会却蒸蒸日上13。在此同时,他们所要寻找“对话”的世俗
大学、社会知彦,对他们则冷眼漠视,并不欣赏。他们千辛万苦在大学中谋求获得的“比
较宗教”、“比较基督教”等学席,则是萧条冷清。他们对保守派的傲慢,没有减少后者
之从人;他们对世界所送的秋波,也没有提高他们的身分。
基要派
注9. 同注7, 页125
注10. 同注7, 页128
注11. 部分福音派学者如J.I. Packer, I.M.Marshall持此见,同注7, p.130
新派的自由神学,并不是所有信徒都能接受。自本世纪初起,就有所谓“基要派”之兴起
。其实所谓基要派,并不是指一个新的派别,而是那些不同意新派之偏离圣经、违背传统
之作风的人士。这些人士占信徒的大多数。虽然在神学院中,自本世纪初,越来越多人接
受自由神学。但是在广大信徒中,接受这些思想的仍在少数。一般说来,基要派乃是指维
持圣经基本信仰的更正教教派。一九一○年,美国出版了一系列十二本书,名为“基要真
理”(The Fundamentals),共六十五个题目。其中包括圣经权威、基督神性、童女怀孕、
十架赎罪、肉身复活等基本圣经真理。许多人认为“基要派”这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
二十年代,在美国田纳西州,发生了所谓进化论与圣经大辩论。基督教新派与旧派之对垒
立场更尖锐化。新派高举科学,旧派坚持圣经。旧派被视为反科学、反进步,而新派则蔑
称这些守旧人士为“基要派”。
基要派真理准则
“基要派”所持守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呢?福音派名将John Stott曾列举“基要派”之八
大特点14:“1.怀疑学术与科学的功效,有时退化成反智派。2.认为所谓圣灵的默示,就
是机械式的复写。因此否认圣经中有人文与文化的特性,当然也不认为有圣经考据之批判
与仔细释经的必要。3.对英文钦定本的尊崇一派天真,近乎迷信。看钦定译本为近似神所
默示的作品。因此,忽略在经文本身的考据下功夫。4.字句解经(Collins英文字典说,字
句解经就是照圣经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圣经),因此忽略有些地方是诗歌,是隐喻,是象
征。5.采分离主义的教会观,又不认同合一运动(Ecumenical Movement)及普世教协。6.
对文化持禁锢的态度,因而导致种族歧视及兴盛神学的恶果。7.除了赞同人类的博爱与右
派政治外,反对福音有社会性的含义。8.坚信前千禧年派的来世观。对豫言较持当代教义
性的解释,包括无条件的拥护锡安主义。”
以上所列举诸点,大有言过其实之处。许多所谓“基要派”人士,包括美国最大更正教派
“美南浸信会”,皆不墨守成规地遵守以上八点。在此我们不去讨论该八点所包括之范围
,只就圣经权威与解经原则两件事加以分析。
强调个人主观经历,并非不对。基督教原来就不是一个空洞的哲学,而是一个主观的经验
。但是,个人的经历,必须受神的话限制。所有属灵的经历,必须是圣经里所已经启示的
经历。经历不能代替圣经,更不能违反圣经。
Scott先生认为基要派“否认圣经中有人文与文化的特性”。若这是真的,当然不对。圣
经有人的成分、人的味道,这我们在上文已经讨论过。只是基要派若高举圣经为神的话、
神的启示、神的亮光、神的书,这不但准确,更是必须。事实上,自第一世纪末至十八世
纪,这是所有教父学者所公认的立场15。批评基要派的人,认为基要派信徒相信,神是“
机械式”的把祂的启示传达与圣经作者。而圣经作者的工作,只是作神的手笔、神的书记
。批评的人认为这种看法否定了人的成分、历史的价值、文化背景的因素等。但平心静气
而论,这种看法乃是正统神学一千多年来一贯的立场。俄利根云:“圣书并非人为著作,
乃万众之父因祂的旨意,藉耶稣基督,经圣灵之感动,所完成并传留下来的文字。”16奥
古斯丁云:“圣经每字每句皆源于圣灵之旨意”17。中世纪之神学,主要以圣经为基础,
连奥祕派人士如Bernard of Clairvaux, Thomas A. Kempis等,也离不开圣经的范围18。
圣经为神的话,这思想于阿奎那、路德,以后之学者如Flacius,以及日后在更正教经院
学士中皆极明显。十七世纪的敬虔派作者,如:Spener,Bengel皆同意此看法。Flacius
云,“圣经出自神,藉人手写成”。Bengel云,“圣灵藉众使徒说话”。又云,“圣经乃
是神写给我们的手书”19。从十七世纪至今,此立场一直被视为“普世教会之公认信条”
20。不但如此,历代不同教会领袖(如:大贵格利,路德马丁等)曾多次以圣经作者为“笔
杆”、“钢笔”、“书记”、“祕书”、“代书”等。天主教将圣经作者比喻为音乐乐器
,或匠人工具21。意即作者本身主观意见并不参与在神的话里。综观上述,圣经为神的话
语、神的启示,乃是教会两千年来的一贯信仰,而非少数人坚持的偏激立场。 “基要派
”如真的“否定圣经中有人文与文化的特性”,当然不对。但假若批评“基要派”的人,
是以此借题发挥,暗中高举圣经中人的成分,而低估神的启示,这也是错误的。圣经主要
是神的话,其次才是人的话。若圣经光是人的话,或主要是人的话,则圣经不能成为真理
的准则,更不能成为信徒所倚赖的独一权威。
注15. Robert P. Lightner, Handbook of Evangelical Theology, Kregal
Publications,pp.5-6
注16. Origen, De Principiis, Bk IV,2.2
注17. Contra Adimant c.11,见Maier, 同注7, p.125
注18. 见McGrath, 同注3, p.57
字句解经
前文对基要派之另一非议,乃是基要派注重“字句解经”。所谓“字句解经”,或“字面
解经”,照字典下的定义,乃是“照圣经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圣经”。究竟这种解经是对
或不对?圣经的话,当然有其字面上的意思,但是同时也有其字面后的灵意。光注意字面
上的意思,很容易会错过字句后所隐含的灵意。譬如,旧约的诗篇十六篇原是讲到病得痊
愈的诗,新约使徒行传则引之证明弥赛亚从死里复活(徒二25~28)。圣经若光有其字面上
的意思,则许多段落与我们基督徒毫无关系。主耶稣自己经常用灵意解释旧约的圣经。假
若否定灵意解经,则整本旧约圣经,只能算作犹太人的犹太教经典与历史。不能算为基督
教的圣经。
Robert Lightner是基要派大本营达拉斯神学院的系统神学教授,他认为基要派(他称为“
福音派”),绝对不接受灵意或寓意解经,只接受字面解经。然而即使他也得承认,圣经
有些部分无法按字面解释(如启示录之豫言等)22。古教父俄利根是首先倡导灵意解经的人
之一。他题出许多旧约新约经文,不能以字面解释的例子23。他以后的奥古斯丁,也有同
样的见地。奥古斯丁初期不能接受基督教之原因,乃受其摩尼教(Manichaeism)背景之字
面解经之误,后藉安坡罗修(Ambrose)开启,始以灵意认识圣经,顿然大悟,接受基督24
。初期教会解经者分两大派,一派以巴勒斯坦之安提阿为首,主理性、重字义;另一派以
埃及的亚历山太为首,轻理性、重灵意。 前者重基督之人性,后者重基督之神性。此二
源头分别影响东西两教。西方以拉丁文为主的天主教,重理性;而东方以希腊文为主的东
正教,则重属灵。事实上,正确的解经方法应该两者兼顾,彼此平衡。先研究字面意义,
进而探讨属灵意义。
圣经本身的性质乃是灵。牠虽然包含人的成分,但其本质,却与任何其他人类的文字不同
。圣经是属于另一个范围,另一个境域。我们不能以任何人类文化范围所熟识的工具,去
了解这不是属于其范围内的东西。圣经说,只有灵能敬拜灵,灵能见证灵,灵能认识灵。
基要派之强调“字面解经”,有其历史背景。中世纪天主教太过偏于主观解经。故文艺复
兴后,学者如Erasmus等,加上改教家如路德、加尔文等。开始高举字面解经,即以圣经
本身意义解释圣经,而不将外在因素色彩加诸经文上。此立场当然正确,亦有必须,与“
惟独圣经”(Sola Scriptura)精神吻合。这种持守字句本义的精神,于初期对抗天主教的
传统极其有效。但后来越演变越偏激,到十九世纪,则演变成经文批判主义。理性不单抬
头,更进一步控制全局,成了主角。牠不但目空传统,更推翻圣经本身。今天自由派对保
守派的攻击,为更正教独尊“字面解经”的恶果之一。
我们并不反对客观的研究圣经,也并不否定许多圣经学者在历史文化、语言修辞上的贡献
。因着这些劳苦耕耘,我们对圣经的背景才能有更深更广的认识。只是我们永远要记牢,
圣经不单是人的话,更是神的话。既然圣经是神的话,则必须以灵、以真,才能了解其真
谛。没有圣灵的启示,我们无从认识神的事。我们若不是一个活在灵里的属灵人,也不能
进入神启示的领域。
圣经无误
基要派另一特点,就是相信“圣经无误论”。所谓圣经无误论,就是主张圣经一点错误都
没有。不单在意思上没有错误,就是在任何一字一句上都没有错误。这一点不但新派不能
接受,连许多保守派人士都不能接受。他们认为圣经有许多地方前后不一致,甚至彼此矛
盾冲突。基要派认为,至少圣经原稿没有任何差错。一些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主要是因手
抄稿之错误而引起的。新派又指出圣经有许多东西,是科学无法解释的。基要派认为这些
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并非真的不能解释,只是凭现有科学知识不能解释而已。待日后科
学进步或从别的角度观之,还是可以解释的。
我们欣赏基要派对圣经的那分忠诚,这种忠诚是绝对必须的。假若我们相信圣经是神给我
们的书,那如何能接受这本书中有任何错误?假若有错,那岂非神说错话?任何爱主的人
,都爱圣经,也都一心渴慕顺从圣经。假若说圣经有错,则岂非我们所爱、所顺从的神的
话有错了?我相信,没有一个诚心爱主的人能接受这种说法。
当然,我们并非不知道圣经有许多彼此矛盾的地方,也有许多似乎科学不能解释的地方。
但我们不能因此武断圣经有错。我们只能说有许多事我们不懂,或我们解释不来;却不能
因为不能解释就视之为有错。我们说圣经无错,并不是如同一些反对人士所言,把圣经当
作神,崇拜圣经字句,将圣经视为敬拜的对象。我们相信圣经只是神的话,而不是神自己
。但牠虽然不是神自己,却与神一样真实。神既不能错,祂的话自然也不能错。后文我们
将讨论福音派在这问题上如何寻求变通。对于这些变通的理论,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
,但在这里我们得先定下大前题。大前题是我们对神的话的尊重不能减轻,对圣经的尊重
不能打折扣。这是我们必须持守的。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基要派的坚定与执著是对的。
注23. Origen,同注16, III,1-3 注24. 见Grant,同注7, pp.78-79
当然,在坚持圣经的无误性同时,我们必须题醒自己,圣经本身的性质乃是灵(约六63)。
牠虽然包含人的成分,但牠的本质,却与任何其他人类的文字不同。牠是属于另一个范围
,另一个境域。我们不能以任何人类文化范围所熟识的工具,去了解这不是属于其范围内
的东西。圣经说,只有灵能敬拜灵(约四24),灵能见证灵(罗八16),灵能认识灵(林前二
11~14)。只有用与圣经本质相同之灵,才能认识圣经之本义。基要派虽然坚守圣经的无误
性,抗拒新派之狂潮,但却有嫌落在字句的毛病中。真理不仅是一个字句,更是一个实际
。事实上,“真理”一辞的正意乃是“实际”。也就是说,真理乃是圣经内涵的实际。故
此,真理不仅是一本书,更是这书所彰显的实际。这实际就是灵,就是生命,这一点是基
要派所忽略的。
福音派
背景
我们并不反对人阅读教会历史,研究历代神学,但一切都得以批判的眼光阅读之。不能囫
囵吞枣,照单全收。任何应该接受的就接受,任何应该反对的就反对;需要肯定的加以肯
定,需要否定的加以否定。这种批判性的阅读才是正确的。传统无论如何被尊重,但却永
远是在圣经的脚下。只能以圣经批判传统,不能用传统包含圣经。
第二次大战以后,基要派中一些年轻分子,开始对基要派过分保守之立场不满。认为需要
向知识界、学术界敞开,甚至向他们有学习、有吸收,以致有对话。这种风气,随着大众
媒体传播,葛理翰等布道工作,慕迪神学院之带动,并《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杂志之发行等渐成一股势力。此运动之支持人,自命为“福音派”,而将自己有别
于旧一代的基要派。福音派的基本信仰,与基要派完全一样25。牠不赞同新派之离经背道
,也不认同自由派之哲学主义。牠认为真理的准则,仍是建立在圣经的权威上。牠在各大
学基督教团体中颇受欢迎。Inter Varsity 与“校园传道会”(Campus Crusade)等组织,
皆属福音派。这派信徒着重传福音,带人爱主,研读圣经。他们传福音的方法,喜欢带点
理性的证道,尽量让人感觉到他们是知识分子,他们的信仰并不盲目。他们带领信徒读经
的方法,也多少带点学术味道,鼓励客观研究圣经。他们神学的立场,基本上继承更正教
之法统,于三一神、基督论、圣灵论、教会论、救恩论、末世论等系统神学命题上,与基
要派没有多少分别。
虽然基要派与福音派如此相近,后者却甚有看不起前者之态度。福音派自认为比基要派更
先进,更开明,更理性,花尽一切力量将自己与基要派画清界限,以图避免被同列为老旧
顽固派。前文福音派主将John Stott于答辩新派之指摘时,特意表明自己不是基要派:“
我现在觉得我应该说,我不是基要派,一九五六年…我就试着要把基要派与福音派分清楚
,巴雅各教授写了他的《基要派》之后,我在一九七八年与他通信,就向他抱怨。他把基
要派与福音派搞得不易分辨…在我与基要派画分界线的同时,我得题醒自己不要嘲笑他们
,(因他们不曾攻击福音派),也不要否认他们(就算有些尴尬,他们在基督里还是弟兄姊
妹)。”26这话听起来好像很客气,其实颇为刻薄。他说他要题醒自己不要嘲笑基要派,
又说承认基要派会叫人“有些尴尬”。这是以比较文雅一点的方式来否定“基要派”。近
代青年福音派作家Alister McGrath在他一书《 A Passion for Truth》中,一面埋怨新
派人士对旧派之傲慢态度,一面又以同样傲慢不屑的态度对待基要派。他甚至将基要派运
动比作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基要派之兴起,对福音派热忱学术之打击,不幸的与中
国政府之文化大革命极为相似。二者同时废掉了一整代,使之从学术研究的主线上掉下去
,并使日后的重新调整回归工作,十分痛苦与冒险。”27
理性倾向
为何福音派如此紧张地要与基要派画清立场?究竟两者间主要分野何在?如前文所说,福
音派人士所最惧怕的,乃是被视为反理性派。故此尽一切力量,以理性人士姿态出现。这
惧怕甚至影响到牠对圣经的看法。基要派认为圣经逐字逐句皆为神的话,毫无错误。福音
派在这方面就比较暧昧。他们不愿意被别人扣上“死硬派”的帽子。故此不肯太正面的答
覆这问题。Clark Pinnock在他Three Views of the Bible in Contemporary Theology一
文中云,福音派比较妥协的立场乃是,“传统中对圣经无误的信仰,与启蒙时期对圣经之
批判立场,彼此之冲突而产生的结果…其结果在基督徒心中酝酿成一不安的状态。逼使后
者追问‘圣经就是神的话’此话究含何义。”28换句话说,追问“圣经就是神的话”此话
何义的心态,乃是由启蒙时期对圣经之批判立场产生的。而福音派今天与基要派的分别,
也正就是在这一点上。福音派不满足于简单宣告“圣经就是神的话”,牠要加以解释,加
以阐明。究其原因,乃是为要迎合满足启蒙时期之后的理性要求。
注25. ed. Walter A. Elwell Baker, Evangelicalism, 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Theology, Book House
注26. 当代神学对话, 校园书房, 页124
McGrath于上文引其书云:“圣经批判学在非福音派人士当中产生一连串的问题。他们开
始对圣经的权威认为大有商榷之必须,这些问题不能被一笔勾消,定为人为、傲慢,或无
关重要…圣经批判运动之重点,乃以圣经为凡人所写的凡人著作。牠题出许多关于经文作
者与出处的问题,也企图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福音派认为皆是值得题出的。然
而,一些评论圣经批判学人士对此等问题所提供的答案,时而陷入尴尬地步。这尴尬不单
福音派人士感到,连许多其他正统派人士也感觉到。”29这里所谓陷入尴尬的事物,指圣
经中某些与科学理性不能协调的事物。福音派人士如何应付这些所谓“尴尬”的局面呢?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应坚守圣经无误之立场,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此等批判纯属无稽、无聊
。他们反过头来,躲藏在一种教条式与天真的基要主义中。”30按McGrath意见,福音派
应该“走在此二极端立场之间”。一面在原则上欢迎批判学,一面拒绝此等企图推翻历史
上基督徒对圣经神圣权威的倾向。
细观上文,可以清楚看见作者之动机,为避免陷自己于所谓“尴尬”之局面下。这“尴尬
”的感觉,乃是因着惧怕面对批判学者的攻击而产生的。福音派认为,假若简简单单的宣
告圣经就是神的话,这样作太过“教条化”,太过“天真”。他们想要找出一条两全其美
,两面讨好的路,寻求一个“在此二极端立场之间”的立场。
其实早期教父特土良一千多年前,就曾发出警告,不要在理性与神的话中间寻求妥协的路
。“这世界的智慧所注意的主题,乃是此等哲学(即理性哲学)。此等哲学企图解释神之神
性并秩序。所有的异端皆由这些哲学而来…哲学与异端追问同类的问题,处理同样的命题
…既是如此,雅典与耶路撒冷之间有何相交?学府与教会之间有何相同?异端与基督徒之
间有何相通…惟愿一切斯多亚式基督教,柏拉图式基督教,并辩证式基督教离我而去罢!
除了基督耶稣,我们不寻求任何深奥理论,任何质疑福音的地方。”31特土良的言辞锋利
,将理性哲学与异端列在一起,甚至认为异端的起源乃是这等理性哲学,这与今天福音派
的暧昧态度何等不同!
前文作者McGrath推荐经文批判,替经文批判辩护,认为经文批判符合“道成肉身”的原
则32。这话的意思乃是,“道成肉身”如何兼具神人二性,经文批判也如何考虑圣经有神
的成分与人的成分。只是我们要清楚,圣经所说的“道成肉身”,是永远的神取了无罪圣
洁的肉身。经文批判分析圣经中之人的成分,结论是这些人的成分充满错误。故此,如何
能以“道成肉身”与经文批判学相比,难道主耶稣的人性有错误瑕疵吗?此说实为岂有此
理,胡说八道。我们不否认圣经有神人二性,这在前文已经讨论过,但这两性是同等崇高
,同等无误。说经文批判乃是根据“道成肉身”的原则,实为乱扯。
前文作者又云:“福音派一面指出经文批判本身的限制,一面也积极接受其提供的发现…
譬如我们要问,彼得后书的权威是否必须建立在此信为彼得本人所亲笔写的之上?此等问
题在福音派圈子里越来越受人注意,部分学者认为,忠于圣经的权威,不一定等于忠于某
种方式的解经。”33换句话说,忠于圣经权威,不一定等于坚守圣经逐字逐句都是神的默
示。其中有人的话语,也可以有人的错误。甚至彼得后书是不是彼得本人写的也都成问题
。假若彼得后书不是彼得写的,则彼得后书一章一节,“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
得写信…”此话岂非谎言?圣经岂非成为骗人的书?若福音派认为其真理的准则是建立在
这种论点上,其信仰岂非摇摆不定?究其根源,福音派想要两面逢迎,上下讨好,结果却
把自己陷在矛盾之中。提后三章十六节清楚告诉我们,圣经都是神的呼出,神的默示,天
地虽能废去,祂的话一点一划不能废去。虽然圣经有人的话,但却不能说圣经有错,这种
对天然理性的让步,乃是福音派最大的弱点。
诉诸传统
福音派的另一矛盾,乃是高举传统。本来改教运动的口号,就是惟独圣经,否定传统。改
教家如路德马丁、加尔文、慈运理等,将绝对权威建立在圣经上,而以此权威否定天主教
一千六百年的传统。路德马丁说:“我的良知为圣经所牢梏。”34英国西敏信条谓:“神
一切的旨意皆明文列于圣经,或可由圣经证明之。任何所谓圣灵之新鲜启示或人为之传统
,不得加诸其上。”35此为更正教之基本信念。任何可从圣经证明者,皆得接受;任何与
圣经相违者,均得拒绝。每个时代,教会的生活与工作,并对圣经的认知与解释,都必须
以此为准。
注29. 见 McGrath, 同注3, p.98
注30. 同注29
注31. Tertullian, De praescriptione haereticorum, VII, Ante-Nicene
Fathers,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Vol. III
注32. 见McGrath, 同注3, p.99
然而近代福音派,开始潜意识的将传统再次与圣经并驾齐驱。上文作者McGrath于同书指
出:“‘传统’这观念,对近代福音派是重要的。福音派人士常有一不良倾向,就是以为
自己是头一个读圣经的人。我们必须牢记,我们以先已经多有前人,他们都读过圣经。这
种接受经文启示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牠不是指圣经以外的一个新的启示源
头,乃是指对圣经的某种解法,这些解法是基督教会历代以来所看为可靠的。故此,圣经
与传统不能被视为两个对立的启示源头,乃应被视为彼此内涵的。”36一方面我们赞同,
任何信徒都得借鉴古往今来所有圣贤著作;另一方面,我们不认为传统能与圣经相题并论
,更不能被视为“彼此内涵”。历史上许多错误解经法,代代相传,衍生不息,如圣母无
罪论,教皇无误论,死后炼狱论等等,繁不胜数。这些所谓“传统”的解经法,皆天主教
“历代以来所看为可靠的”。但这类传统教训,却是毫无圣经根据的。若信徒不分辨是非
,盲从传统,则大有延续错谬之危险。
我们并不反对人阅读教会历史,研究历代神学,但一切都得以批判的眼光阅读之。不能囫
囵吞枣,照单全收。任何应该接受的就接受,任何应该反对的就反对;需要肯定的加以肯
定,需要否定的加以否定。这种批判性的阅读才是正确的。传统无论如何被尊重,但却永
远是在圣经的脚下。只能以圣经批判传统,不能用传统包含圣经。
注36. 见McGrath,同注3, p.95 注37. J. I. Packer, Fundamentalism and the Word
of God, IVP, p.48.
福音派老牌神学家J. I. Packer云:“教会历代皆寻求明白圣经,这样的劳苦累积成历代
的解经法。我们若蔑视这些解法,或漠视牠们,就会羞辱圣灵。可能有人认为高举圣经权
威的意思,乃是禁止阅读其他教会历史书籍。这种思想不是福音派的思想,乃是重洗派的
错误。”37改教时更正教人士推翻天主教,反对赎罪券、教皇权威等,但作得不彀彻底。
大部分信徒仍保留婴孩滴水,圣体亲临圣餐,并政教合一等之错谬。重洗派
(Anabaptists)在这时兴起,认为要恢复圣经权威,必须作得彻底,凡圣经所没有的传统
习俗皆得拒绝,其立场坚定,心志可嘉。重洗派为日后门诺派(Mennonites)并浸信会之先
祖。其坚定持守圣经立场,招来天主教更正教两教黑手,双方皆大加逼迫重洗派信徒。如
今Packer先生竟认为这些敬虔的重洗派人士之反对传统,乃一严重错误,而以尊重传统为
正确路线,这是极其可惜的偏差。诚然教会两千年之传统有其可取之处,然引人入歧途的
,正是许多这样的传统。怎能说漠视牠们就等于羞辱圣灵?我们并不反对人阅读教会历史
,研究历代神学,但一切都得以批判的眼光阅读之。不能囫囵吞枣,照单全收。任何应该
接受的就接受,任何应该反对的就反对;需要肯定的加以肯定,需要否定的加以否定。这
种批判性的阅读才是正确的。传统无论如何被尊重,但却永远是在圣经的脚下。只能以圣
经批判传统,不能用传统包含圣经。圣经永远是独立的。牠在每一个时代,都能找到比前
一个时代更好的读者。故此,圣经在每个时代都能更新净化教会。教会无权更改圣经,但
圣经却有权更改教会。十六世纪之改教基于对圣经之认同。我们可以说,任何一个时代对
圣经之认同,势必产生相对之“改教”。神的教会不光需要一次的改教,更需要持续的更
新,持续的恢复。而这个恢复乃是基于神活泼常存大能的话。
改教至今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在这四百年中,神的话受过多少次的冲击。宗教、哲学、
传统、理性、人文、文化曾从四面八方攻击圣经。但时至今天,圣经不但没有倒下去,反
而比以前更坚强,更受欢迎,更被高举。无论是新派、基要派、福音派,都有其强点,也
有其弱点;有值得肯定的,也有必须否定的。神的话是一切真理的准则,教会偏离了神的
话,就如同船失去了锚,风筝断了线。一个建立在圣经之外的教会,乃是无源之水,无根
之木。今天教会当务之急,乃是脱离传统,远避世俗,回到神纯净的话中。那里有神的话
,那里就有恢复,就有亮光;那里有清心,以灵、以真追求真理的人,那里就有生命、能
力、工作与复兴。
新派神学脱离了圣经的基础,寻求圣经以外的根基,结果成了沙土上的房屋,经不起时间
的冲击与考验。基要派稳守教会两千年来的传统,以圣经为真理独一基础。虽遭各方攻击
,仍然坚定站立,其忠诚至为可嘉。福音派不满于被视为反理性者,因而在多方面寻求与
新派并现代思想对话,结果落在左右求全的中间立场上。我们不赞成新派与福音派的妥协
态度,也不同意部分基要派固守字句,错过了圣经的真义。神的话乃是灵,乃是生命。真
理的准则无疑是神的话,但要认识此话,必须从灵入门,以灵为准。信徒一面要拒绝任何
偏激圣经的教训,一面也要防备死守字句的陷阱。真理的准则,不在神的话之外,也不在
圣经的字句之内,乃在活的神。藉祂的呼出所完成关乎祂的经纶之启示与亮光,乃是我们
该持守的,也是我们该追求的。‘提摩太阿,你要保守所托付你的,躲避世俗的虚谈,和
那敌真道似是而非的学问。’‘你这属神的人,要逃避这些事,追求公义、敬虔、信心、
爱心、忍耐、温柔。’‘不可传异教,也不可听从荒渺无凭的话语,和无穷的家谱;这等
事只生辩论,并不发明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经纶)。’(提前六20,11,一3~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