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些神学专有名词不理解可以再讨论
若是可能,有个完整的论述会比肢解解释更好
以下好文共享
https://www.lsmchinese.org/a%26c/2-1/2109.htm
https://www.lsmchinese.org/a%26c/2-1/2102.htm
三一神,有三也有一,两个光谱。
但应该要在三与一平衡。(不过于偏向哪一端)
实际上,你的论述是“三位神”,一的性质不见了。
你的论述也把我们搞成一一神
实际上我们是三一论
不能变成三位神,也不能没有分父子灵
(有分别,但仍是一)
※ 引述《ostracize (bucolic)》之铭言:
: 如果 THE SON IS THE FATHER, AND THE SON IS ALSO THE SPIRIT.
: 请问1. 圣父是否钉在十字架上?请召会人士回应。
钉在十字架上的是耶稣
(但在素质上,父子灵并未也不能分开)
用比较专业的名词是经纶与素质,这以前讨论过
通俗的名词,勉强用在时间的行动上,和实质上。
(但比较不准确,只是方便理解)
‘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么?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我从自己说的,乃是住
在我里面的父作祂自己的事。’约十四10
所以经节很明显表示,父与子一直在一起,没有“分开”
子说,就是祂里面的父说。
圣经有多处可以明证,父并不是与子分开,事实上,三一神彼此内住,不能分成三片,不
然就是三位神了。
: 请问2. 马可福音1:9~11:那时,耶稣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在约但河里受了约翰的洗
。
: 他从水里一上来,就看见天裂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他身上。又有声音从天上来,
说
: :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悦你。
: 上述经文在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皆有记载,圣父、圣子、圣灵,三者同时出现又明显有
别
: 。请问召会人士如何解释?
父子圣灵在经纶上三者有别,但三者素质上彼此内住,不能分开。
父在天上的时候子只有单单在河里?
并非如此!
‘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三13
这一节明证,子在地上时,同时仍旧在天
你把神想的太有限了
祂可以同时在各地,跟不同的人说话。
并不表示出现好多位神
对,没错,天上的父,在实质上,仍是三一,并未与子分开,地上也一样。
祂既在天,也在地,这是圣经明言的。
事实上这也不是真的很难理解
: 请问3. 约翰福音14:16~17: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或作:训慰师
;
: 下同),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
不
: 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 上述经文说圣子耶稣基督称圣灵保惠师是另外一位。请问召会人士如何解释?
肉身的保惠师就是耶稣,祂在地上人的生活时
祂死而复活,成为赐生命的灵,进到我们信徒里,成为我们即时的保惠师。这就是这边表
达的意思
圣经可以明证
‘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正往你们这里来。’约十四18
所以圣经要看完整一些,这节就是你引经的下一节。
这一节应该很明显了吧。
耶稣明明跟他们在一起,怎么会“正往”这边来呢。
祂说的就是祂即将以另一种方式(实际内住的灵)前来。
‘但神的灵若住在你们里面,你们就不在肉体里,乃在灵里了;然而人若没有基督的灵,
就不是属基督的。’罗八9
这一节更明显了,
你里面究竟是神的灵,还是基督的灵,还是圣灵?哪一位?
答案是三一神都住在里面。
圣经明证,只有赐给人一灵
但人里面有神的灵也是基督的灵,耶稣的灵,圣灵,实际的灵
其实都是同一位“三一神”
: 请问4. 马太福音26:39~44: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
求
: 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睡
著
: 了,就对彼得说:怎么样?你们不能同我警醒片时吗?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
你
: 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第二次又去祷告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
要
: 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又来,见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困倦。耶稣又离开他
们
: 去了。第三次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
: 上述经文说圣子耶稣基督向圣父祷告,请问召会人士如何解释?请问召会人士的意思说
是
: 耶稣自己向自己祷告,自言自语吗?
请注意,召会是三一神
并非一一神
好了反问
1.
住在圣徒里面的究竟是父的灵,基督的灵还是圣灵?
住在人里面的究竟是父,子灵哪一“位”
2.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祂的肩头上;祂的名称为奇妙的策
士、全能的神、永远的父、和平的君。 以赛亚书 9:6
这一节明证父就是子,你怎么解?
3.
而且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就有自由。 哥林多后书 3:17
圣经明证两者是一,你不承认吗?
4.
‘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么?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
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约十四9
如果父子是分开,不一样的两位,耶稣不是说谎了吗?
5.
圣经明言,神只有一位
照你说的天上一位,水中一位,空中降下一位
三者分开不一样
明明就是三位神
还有更多不多说了
======================
只有在三一间平衡,才能完整解释所有经节
祂是一位神,却有父子灵不同的讲究
却仍是一位神,三一神
父子灵彼此内住,不能分开。
从永远到永远,
这就是我们的神。
: On the Nature of God
: "The Son is called the Father; so the Son must be the Father. We must realiz
e
: this fact. There are some who say that He is called the Father, but He is no
t
: really the Father. But how could He be called the Father and yet not be the
: Father?... In the place where no man can approach Him (I Tim. 6:16), God is
: the Father. When He comes forth to manifest Himself, He is the Son. So, a So
n
: is given, yet His name is called 'The everlasting Father.' This very Son who
: has been given to us is the very Father."
: Witness Lee, The All-Inclusive Spirit of Christ
: (Los Angeles: The Stream Publishers, 1969), pp. 4-5
: "...the entire Godhead, the Triune God, became flesh."
: Witness Lee, God's New Testament Economy
: (Anaheim: Living Stream Ministry, 1986), p. 230
: "The traditional explanation of the Trinity is grossly inadequate and borde
rs
: on tritheism. When the Spirit of God is joined with us, God is not left
: behind, nor does Christ remain on the throne. This is the impression
: Christianity gives. They think of the Father as one Person, sending the Son,
: another Person, to accomplish redemption, after which the Son sends the
: Spirit, yet another Person. The Spirit, in traditional thinking, comes into
: the believers, while the Father and Son are left on the throne. When
: believers pray, they are taught to bow before the Father and pray in the nam
e
: of the Son. To split the Godhead into these separate Persons is not the
: revelation of the Bible...."
: Witness Lee, Life Messages
: (Anaheim: Living Stream Ministry, 1979), p. 164
: "THE SON IS THE FATHER, AND THE SON IS ALSO THE SPIRIT.... and the Lord Jesu
s
: who is the Son is also the Eternal Father. Our Lord is the Son, and He is
: also the Father. Hallelujah!"
: Witness Lee, Concerning the Triune God
: (Anaheim: Living Stream Ministry, 1973), pp.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