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拿什么尤金‧奈达来挤兑和合本是没什么意义的,
先想想和合本是什么时间翻出来的,
就以wiki的资料来看,(有专书不过我懒得翻了)
19世纪末(1890-1919)的产物,
(含官话(白话文)、浅文理(浅文言)、深文理(文言文)译本。)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2%8C%E5%90%88%E6%9C%AC%E8%81%96%E7%B6%93
我是不知道那时代的宣教士
要怎么回应什么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之翻译理论?
另外,精义这个翻法,
真的是df31所称,用自行发明的错误翻译扭曲原意吗?
后期的中文版本(如中文标准译本与圣经新译本),
已经采用原文直译的方式,用圣灵而不采精义
不过考量清末民初的用语,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其理本来易明,都被 宋 以后的三教子孙挟了一肚子欺人自欺
的心去做经注,把那三教圣人的精义都注歪了。”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
‘世故’深到不自觉其‘深于世故’,这才真是‘深于世故’的了。
这是 中国 处世法的精义中的精义。”
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236016-183.html
宣教士透过精义与字句的对仗反比,
反而是当时人易于了解语言模式,
就算以当代中文,我也不会认为是误译。
我不能说和合本字字珠矶,一定不能改。
不过大家要改之前,
不用先了解这个当代中文的发展和流变,
并且整个译经的来龙去脉,
作出较为公允之理解嘛?
: =========================
: 以下是翻译大师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
: “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理论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大师尤金‧奈
: 达提出的,是翻译理论的核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翻译理论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
: 我国较早被引进的理论之一。因此,在中国译学界的影响较大,也是国内译学界评价较多
: 的理论。“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
: 等;(4)文体对等。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
: 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与以往的翻译理论相比较,功
: 能对等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翻译纳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的同时,还将文化以及西方文
: 论中的读者反映纳入到翻译研究的领域。功能对等理论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强调译
: 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映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映基本一致。将读者客观反映作为衡量译品
: 好坏的标准。
: 在‘功能对等’下面还有一个‘词汇对等’的规范,要求翻译过程中,首先要使用‘完全
: 对等’的词汇,如果无法找到‘完全对等’的词汇,才考虑从‘部分对等’的词汇中找出
: 合适的词汇。如果连‘部分对等’的词汇也找不到,这时候就需要‘译者去大胆地创造或
: 用解释来进行翻译, 以求不折不扣地再现原义 。’请注意,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不折不
: 扣地再现原义’,而不是‘用自行发明的错误翻译扭曲原意’
: 参考(孙瑾,《浅谈翻译与对等》(
: http://ahndskxb.ahau.edu.cn/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19980428)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