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宗教信仰的六个问题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5 07:44:20
下面的文章内容主要来自之前po
在一神版<<对于基督教和一神论的五个问题>>
不过一方面该版较为冷门,会去看的人比较少
另一方面随着这段时间对各大宗教信仰的了解增加
所以又会多了一些新问题和见解
因此又专门在这里po新的文章
在后面的文章中会新增一些新的问题和见解
总体来说,基于对各大宗教的兴趣,在对他们进行了解之后
自然会感到一些疑惑,因为站在没有特定信仰的人来说
各家宗教所宣称的内容,有些让人觉得有道理
但有些则会让人感到怀疑,也基本上也很难让人辨别谁才是真理?
另外这篇也算是整理了除基督教以外
其他宗教的观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向其他宗教及其他观点的人传教时
若能对他们与自己的关键歧异点有所了解
应该也能有助于说服对方吧?
底下问题包含以下六点
1.超自然的神或是灵魂到底存不存在?
2.宇宙中是否存在超越一切的第一因?
3.第一因除了一神教的神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
4.三位一体是否违反一神论的基本原则?
5.同样信仰耶稣的三大基督宗教彼此似乎是不相容的,那到底谁才是正确的?
6.日本神道教算偶像崇拜吗?
以下开始分别论述:
1.超自然的神或是灵魂到底存不存在?
我知道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但是却是我长久以来感到困惑的问题
毕竟鬼神或灵魂等问题似乎不可证伪?
如果这样的话基于奥砍梯刀法则
必须假设其为假?
可是传统有句话叫做"宁信其有勿信其无",似乎类似帕斯卡赌注
但这又会面临到另一个问题,世界这么多宗教究竟谁为真?
因此我对超自然的神是否存在采保留的态度,类似所谓不可知论
那大家的看法呢?
附注:这是不可知论者的观点,有些无神论者有此倾向
对于他们而言,之所以无法让他们信服任何信仰
主要归咎在理性上,对他们而言还没有任何信仰提出能说服他们的证据
但不代表他们是无神论,有时候他们在感性上是倾向于有神论的
2.是否存在超越一切的第一因
我曾看过一部影片,他采五路论证中的方式试图证明第一因存在
但我看了却深感怀疑,若以佛教缘起性空的观点,一个果的形成往往不只一个因(五蕴因缘
和合而生)
正如一个孩子的出生背后,并不只单纯母亲生下她那么简单
背后是有许多个因素和机运的影响下才有这个结果,如果一个"果"有许多个"因"
依此往前推演只会得到越来越多个因,那推到最后就会得到无数个因,而不是第一因
还有所谓的"因不可能往前推到无穷"这个前提并非不言自明
虽然有人使用大霹雳理论来试图证明,但是对于宇宙的起源
还有一种理论叫做大反弹理论,也就是宇宙本身是不断的收缩与膨胀
大霹雳本身就是上个大挤压后反弹的结果
照这理论,若欲追寻第一因则须再向前追寻,大霹雳绝不是始于第一因
也说明了要以大霹雳来说明第一因是欠妥的
而照此理论宇宙是不段的膨胀和收缩的循环,是不是意味着无始无终?
底下有两个连结可参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8F%8D%E5%BD%88
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1293
附注:此观点常见于佛教徒,对他们而言宇宙没有终极的主宰
没有第一因,一切实体,包含一般人认知的鬼神都只是在众生之一
而不认可第一因的原因在于,因缘论底下,万物是建立于多种因(五蕴)
加上缘这个动力聚合而成,且基于不稳定性,随时可能变化消亡
依此逻辑,往前推演自然没有所谓第一因,也不可能有自有永有的存在
换个角度思考,若真有第一因,而他不需先前的因缘去产生他
又凭什么后面的事物需要因缘去产生,又或者既然万物都需要因
第一因又凭什么不需要?这很明显是会有逻辑矛盾的
另一方面大霹雳本身并不能说明第一因存在,就算没有大反弹理论
因为大霹雳的成因未有明确的定论,当有人宣称是第一因造成了大霹雳
那其他人也能宣称是复数起始因在机缘到的时候,相互作用产生大霹雳
3.若第一因存在,除了一神论的神以外是否还有其他可能?
首先除了源自中东的"亚伯拉罕宗教"外,接受第一因的大型宗教尚有道教和印度教
下面我先分别叙述这两个宗教对第一因的观点:
道教宗派很多,华人民间信仰也可算是道教的一种形式
不过这边就采取正统道教的观点:第一因就是所谓的"道"
"道"是宇宙一切的起始,一切因道而生,无所不在,自有永有,是无法用言语完整表达

可说是一切的根,根据<<道德经>>所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便说明了以上
而根据以上经文,道教有着所谓"一气化三清"的基本教义
"三清"就是"道"具有位格(具有思想)的表现
在传统上,印度教则认为宇宙是由"三相神"分别主宰著创造及维护和毁灭
"三相神"很明显是具有位格的,那印度教是否相信第一因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梵"!"梵"是一切的根本,是超越一切的终极实在
而我们所见的一切,不论是有形或无形,皆只是其所产生的表象
只可惜世人尚不能体证此真理,执著于虚幻表象,才一再的堕入轮回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宗教是承认第一因的,那至于他们所相信的第一因是否有位格(
类似人格化的型态)呢?
首先若单纯从他们对"道"及"梵"的描述来看似乎并没有明确说明
然而从"三清"及"三相神"的描述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他们很明显是有位格的,同时于教义中他们是第一因的体现
那他们是否会向世人启示呢?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汗牛充栋的经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启示方式
为了能让各种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和不同资质的人能获得启示和教诲
他们会使用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也直接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拜多个神,而不是单拜所谓的第一因
事实上"三清"和"三相神"虽作为第一因的体现
但就数量上他们是三,且各有各的功能,这便说明了他们为什么不是一神论,而是多神

除此之外,正因为相信神会用不同的形态及方式来启示人们
所以譬如道教可以包容其他的宗教,正是他们认为其他宗教是神用不同方式呈现的结果(
老子化胡,佛教当然不认可)
至于为什么会有矛盾之处,我想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人们不完全的了解
毕竟一般人想要完全理解至高无上的终极实在是极困难的
综上所述,对于第一因,道教和印度教也有另一番见解
而且也符合有位格及会向世人启示的,并且不只依赖经书
还会用其他不同的方式向不同的人呈现
只是受限于世人的能力,不能完全了解才会有冲突和矛盾
那第一因有没有可能其实是道教的"道"或印度教的"梵"呢?
附注:道教及印度教表面上是多神教,但骨子里是泛神论
道教因为常与佛教这个“外来宗教”有所互动
所以面对不同宗教常以自身的解释体系解释他(对方接不接受是另一回事)
照这类泛神宗教的逻辑,所谓最高实体是非人个化的
而非一神宗教人格化的神,可以试想,作为最高的存在
一定是超乎一切,且是人无法全面了解的
就如同蚂蚁无法理解人类文明一样,既然如此,又怎么可能侷限于人格化的型态?
他们认为这个最高实体最终仍试着以人格化的型态与人互动
诸如三清,三相神,但这终究只是一种体现方式,或是不完全的认识
因为其本质理应仍是超脱人格化的
也就是他拥有表现出人格化特征的能力,但本质是远超乎人格化的概念
所以不能说他是人格化的
4.三位一体是否违反一神论?
在神学上这很具争义犹太教及伊斯兰教最不能接受的部分-三位一体:
简单来说"父,子,灵是同一的神,但是他们彼此之间是不同的,且三者皆完全是神"
事实上同为基督宗教,东正教和天主教之间对三位一体就有很大的歧异(和子说)
但今天先不把问题复杂化,就先谈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对三位一体的疑问
"三位一体"是否违背一神论的基本原则?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根据定义三位是不同的,且三位各自都完全是神
以上有没有发现定义本身是否矛盾?
我们知道"相同"不会等于"不同",照这样看定义来看前述和后述本身就是充满矛盾
对此我有请教过一些基督教的朋友,有人用水的三态形容
但这种说法就是所谓的"型态论"?所以耶稣受难等同于圣父受难?
我想主流基督宗教也不会认同吧?
有人用机器零件比喻,但不同零件间本质是不同的,亦与定义中三者同一本质的说法相悖
况且若其一为完全是神且绝对完美,则另外二者则又有何存在意义?
如果他们各司分工,又与多神何异?
正常的逻辑下三者不同的东西不可能为同一,完全同一者亦不可能分成三位
所以在不违背一神论的原则下"独神论"便是可靠的观点,也是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所坚持的
但若这样耶稣便不能为神
若要坚称他为神,则会落入"三元论"的状况
但这又与多神论有什么差别?
底下有两个连结可以参考
https://ohr.edu/ask/ask00j.htm
http://www.islam.org.hk/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1581
附注:犹太教对基督宗教的质疑主要是建立在基督宗教的教义与他们传统认知的落差
相信很多板上的网友已经相当了解,而在伊斯兰教方面
根据我对他们进一步的了解,发现伊斯兰教的创立,是基于对一神信仰坚持的前提下
对基督宗教和犹太教所存在的疑点(至少是穆罕默德及穆斯林所认为的)进行批判所产生
这些批判包含圣经是否遭到窜改
以及基督宗教所谓的圣传是否真是上帝符合指示等等
所以在综合各类疑点,并予以批判及剔除后
最终统整出他们认为最符合上帝旨意的信仰
这其中对三位一体的质疑算是相当关键的部分,所以当向穆斯林传教时
他们自然会提出对基督宗教的质疑,且对宗教专精者,通常对基督宗教会有一定了解
所以在辩论上,可能存在较高的难度
5.
同样信仰耶稣的那三大基督宗教彼此似乎是不相容的,那到底谁才是正确的?
我们都知道,经过两次宗教大分裂,原本的基督教被分裂成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
虽然他们同样相信新约,也承认耶稣是神,但是他们很明显是不相容的
具体来说东正教极力反对和子说,圣灵乃纯粹出于圣父,与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差距甚大
毕竟这是关于三位一体的核心教义,绝不能马虎
再谈谈台湾比较常间的天主教和基督新教
基本上,两教之间争议甚大
甚至有些新教教派直接表示天主教徒不能得救
基督新教对天主教的歧见包含:
一.反对教皇在宗教上的权威
二.立圣像是偶像崇拜
三.因信称义,无须透过神职人员,也无须向圣人代祷
四.反对圣母升天说
五.反对炼狱说
剩下来的族繁不及备载
至于天主教则是认为他们是得救最直接的路
虽然基督新教也有可能得救,但过程可能会走歪或者遇到更多波折
对此可参考以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GDmzuxkZSE
综上所述,这三大基督宗教彼此之间是不相容的
但对于中立的第三人而言又要如何判断何者为真理?
纵使想归信耶稣,又要如何知道何者才是正确的路?
毕竟三者各执一词,又要如何客观判断何者为真?毕竟真理只有一个
6.日本神道教算偶像崇拜妈?
最后再附一个问题,日本神道教认为,世间除了各种生物外,亦不乏各类灵体,他们与人
们甚至其他生物间是对等的,并没有谁高谁低的分别,在彼此对等的前题下,人们和各灵
体间可以彼此互助互利,这就是参拜神社的原理,也可以说,与自己没关系的叫做灵体,
与自己平等友善互助的被称做神
所以从上文所见,神道教并没有将他们的神视为应受敬拜的主宰,而是平等互助的灵体,
加上多数时候神社并没有神像,这样在一神教眼中他们算崇拜偶像吗?他们将神道的神视
为平等互助的对像,而不是崇拜服从,这样算崇拜耶和华以外的神吗?
参考资料:日本神道文化图解-商周出版
附注:除了神道教,印度教及道教的基层信众中常有此泛灵论的倾向
可以打个比方,当我们生病或遭到法律问题时,我们会去请医师律师帮忙
一般而言我们仍会对他们高度的尊重,尤其当他们能解决问题时
但我们不会平白接受他们的帮助,而是会给予一定的金钱
有时基于感激,赠与他们一些小礼物表达感谢也是人之常情
但我们会说这些病人或当事人是偶像崇拜吗?
同理,在万物有灵的架构下,我们与其他灵体(非魔鬼恶灵)互助互利
并且得到帮助后予以回馈,就如同人与人互动一样
这与崇拜像上帝这类至高神的情况有本质的差别,可说是此拜非彼拜
一个是互助互利,一个是臣服遵从(他们理解的一神教),在一神宗教眼中
是又如何解释这类被造物互助属于违背神的旨意?
这就是为何神道教徒难以接受一神教的原因
因为凭什么说服他们,为了去信奉这个像君王一样的“外来神”
而去和彼此交往千百年的朋友断交?
作者: ckcraig (水无灯里)   2018-01-15 11:30:00
你很棒
作者: jdcbest (杀生为护生 斩业非斩人)   2018-01-15 21:37:00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5 22:29:00
不过还是顺手谈一下佛教好了,佛教的空,是指一切会不断变化以至于没有恒存的东西,纵使存在如来藏这类一直存在的实体但自身不断的变化,自然不能说他还是以前的他,如同电脑换零件,就算机壳不变,仍然不是以前的电脑,至于一佛愿力所生净土首先愿力类似业力,如同学生立志考好学校一样,有了愿望,努力实行,最终成功,所以佛依愿力造净土,如同垦民立志开垦农田就本质来说,不是创造宇宙,而是开辟一个好环境另外当佛教自身体系去解释其他宗教的事物,当然会与其他宗教教义不同,但不妨碍借用因缘思维去参与探讨第一因的存在性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1-16 00:58:00
阿弥陀佛会涅槃,极乐世界是化土,会消失的创世主?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6 06:26:00
佛教说三千大千世界里的世界不是指"宇宙"所有的区域,而是某个区块,打个比方,如果地球是婆娑世界的话,那么佛创净土好比将来有人把火星地球化,使人可以过去住,所以与第一因创生全宇宙本质不同不过需要强调,我不是佛教徒,也不否定第一因的可能性,否则就没有后面3~5的问题了,这里提到佛教,只是借用其部分思维模式,而不是探讨佛教自身是否无误,所以不论佛教其他部分讲什么,对这篇并不是重点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6 07:27:00
“第一因”的部份,东正教反对内在三一的和子论,就是要维护三一中的“父神”作为第一因的概念。内在三一的和子论对于这个借助希腊存有学的信仰传统来说,会造成第一因的混淆。说实在,第一因到底是不是基督信仰的存有学基础呢?那就要看如何理解或厘清希腊存有学与基督信仰的关系了。东正教处理基督论几百年,其实真正战场就是在于这个厘清的过程。而这个厘清的问题对于基督信仰或其神学是否是结束掉的议题呢?随着西方哲学界对希腊存有学的重新反思、理解,神学界也同样继续这个议题。一些西方教会的神学家也会强调,他们并不支持内在三一的和子论,认为西方教会谈的是经世三一的和子论,故不妨碍父神为第一因。另外,似乎依赖于第一因的一神论,说实在跟泛神论等等的神论,也不是非此即彼、没有相容的可能;三一论中的圣灵,就有泛神论的元素,而耶稣作为万物的arche或logos,也有“遍在”的概念。三一论本身就是兼容或触及了各种的神观、宗教观,这也是其强大之处。就基督徒的角度而言,不是说基督信仰是古代的混和宗教,而是因为每个宗教、思想都谈了真理的片面,而真正的完全是在基督信仰里...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 (哥林多后书3:17 和合本)(不过arche就是第一因的概念XD)万物有灵论的部份,罗8:19-23其实有类似的概念;以前利玛窦引进Aristotle的万物灵魂观,也影响了一些民间宗教的思维,参“三魂七魄”的wiki。台湾原住民的传统观念如何在几乎全部信新教与天主教的状况下运作,也是一个可以观察探讨的点。
作者: Kangin75 (Damaris)   2018-01-16 15:48:00
日本的神道教算是偶像崇拜,甚至有点类似精灵崇拜。http://www.chineseapologetics.net/religion/buddhism.htm龚天民牧师比较佛教和基督教这位牧师专门针对日本和尚传福音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6 17:30:00
episteme的角度,那就要回到存有学的探讨。第一因当然可能是超出我们所理解的:泛神/万有在神论,超人格化,甚至“无”、“变动”的概念都有可能。三一论本身就包含了这种种的可能性。三一论基本上是“特殊的”一神论;每个一神论宗教的一神论各自也都不同,谁违背谁当然不是真理为何的标准。episteme推到极致,就是会导出phronesis的典模XD圣父是一神论,圣子是人文主义乃至无神论,圣灵则是包容泛神乃至泛灵论。三一论就是有这样的包容力,才能在西方古代世界打遍天下无敌手...原PO的主导概念是第一因,其实就是在谈存有学;故就知识的角度,你真正要谈的是存有学问题。除了三个位格各自可以吃下/超越各种神论外,“一”的部份,东方是社群三一论、西方是爱的三一论,你可以理解为episteme也就是存有学方面的资源,但明显更多是实践学,即phronesis方面的资源...。原PO的意思应该是说,知识角度,第一因是一神论的基础,一神论是三一论的基础,这样信仰的episteme大厦才可以建立起来...但问题明显是多的...当然,历代还是有各种上帝存在证明;都可以拿出来谈,也或许您可以找到能说服您理性的部分...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1-16 23:09:00
龚天民原本信佛教, 听说很久以前有一场宗教大战(?)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6 23:20:00
佛教是否比基督教好我不知道,但借佛教因缘论来说明问题我想应该并非不可行吧?譬如基督徒不认同天主教,但不影响引用天主教板的<<尼西亚信经>>说明三位一体吧?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6 23:28:00
我提到存有学问题,其实就是谈讨论这些问题的“参照点”或“判准”问题;存有学就要回到哲学的学术或知识(Wissenschaften)的领域,除了论证方法外,就是哲学经典;而若以自然主义默认下的科学为尺度,当然能谈的很有限度,相信不是原po的唯一参照点;宗教的话就要回到经典文本,无论圣经,或者神学经典,故我才提到历代的上帝证明(虽然这是偏宗教哲学,而非宗教的向度),而纯粹宗教的经典,一定会导向phronesis的层次--宗教信仰的核心不是与人的实存问题无关的知识;问题就在于原po的参照点或知识判准究竟为何,这样起码问题4及5才知道要如何讨论。基本上前面七次大公会议是三大派的公约数。尼西亚信经(除了和子部分外)就是三大派都接受的。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6 23:37:00
不过天主教版本的信经被加入了和子说,新教承认和子说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1-16 23:40:00
我只是在表示古早的八卦.....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6 23:41:00
当然不影响引用天主版的信经,所以既然佛教因缘论可以说明第天主教和佛教曾在元明二朝发生两次辩论
作者: Kangin75 (Damaris)   2018-01-17 00:38:00
那位牧师是从小习佛,后来弃佛接受基督。念了神学院也有念日本的佛学,神学院念了两个,之后和日本的和尚传福音。书房关于这位牧师的讲道不是很多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00:46:00
不同宗教的信徒改信其他宗教应该还蛮常见的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7 06:58:00
sd还是没有回答参照点或判准的问题。三大派是有公约数的,和子论也是有解的,故你问谁是谁非,不如要先问如何断定是非。这是第五题的部份。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07:20:00
第五的部分关于新教与其他二派差异,旧教讲究圣传的权威性,新教却以五个唯读为由予以拍排斥,所以排斥圣传真的合理吗?真能以五个唯读否定他吗?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7 08:10:00
圣传需要切开为七次大公会议以前跟以后;之前的新教基本上接受(新教内部是多元的),之后的只有天主教接受,东正教不接受;但老实说,天主教开的大公会议,大家其实都在看,特别是新教,而天主教梵二后也很大程度向新教转;圣公会回归天主教,路德宗也跟天主教在因信称义的教理上和解...重点在于,三大派有太多共同基础可以谈,问题只在于人间组织、历史恩怨情仇如何处理罢了;三大派都还各自在发展、改变中;所以我问尺度或判准问题,因为三大派各自都不能当作真理的全部判准。东正教讲得很白,一切神学都是“否性神学”,因为人的语言对于上帝,只可能是“类比”的关系。五唯独里的唯信,其实就包含相信教父传下来的信仰...当然还是要在唯经的角度去检视及筛选之。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09:47:00
一神论应该是"宇宙只存在一个无上且非物质的人格化实体"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7 09:49:00
三位一体的概念就是说一个“实体”,三个“位格”。这个三如何是一,东方是用社群或团契的概念/类比,西方是用“爱论”本身来谈(奥古斯丁)。“神是爱”,这个对神本质之信念的展开,就成为三一。用数学的概念说,∞+∞+∞=∞;所以没有什么切成“部份”的问题;而爱论就是说,“神是爱”这个命题必须是“三”才能完全。爱的发出者,爱,爱的接受者。https://goo.gl/xGpy7Y 亦可参;虽然只是谈个轮廓...简单说,“三”是一神的永恒属性之一。三者可以随时调换角色,例如子可以爱父,灵也可以爱子;但重点是只要是完全的爱,就一定要有那三个元素。神造世界之前也是永恒存在,故“神是爱”若里面没有那三个角色,“神是爱”在世界被造(被爱对象)以前,就不能成立。故三个位格是必然。话说回来,基督信仰的三一论不用以伊斯兰或犹太教的一神论为尺度阿(而且犹太教跟伊斯兰各自的一神论内涵也会有差异、冲突),所以还是基本问题,到底尺度是什么?基督信仰的三一论虽然可以像奥古斯丁那样从存有学角度去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11:36:00
不是用伊斯兰为尺度,而是发现伊斯兰的质疑有一定道理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7 11:36:00
谈(可参01/17 10:41之连结),但基本的尺度还是回到新约圣经。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11:37:00
故用来提问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7 11:38:00
完全的爱就会默认差异,被爱的对象等等若没有位格,也就变成乡民常说的右手是女朋友XD (不过其实还是AV女优才是吧...右手只是干话XD)三一神内在的差异不是问题,而是“神是爱”的必然。修正:新旧约圣经。01/17 11:36补回:创世、救赎、审判,都是三一神一同做工的,这是经世三一论的概念。三个位格各做同一件事的不同部分,也类似爱的概念那样,要三个位格一同做工才完全。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12:15:00
在三一的观念下,在执行那些事情时,是在三位分工合作下完成?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7 12:52:00
“分工合作”是人的语言不得不的类比,但例如发出爱-爱-被爱者,这三者算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吗?其实是爱这件事的“整体”。用现象学的术语,片段(pieces)与环结(moments)的区分;https://goo.gl/7SSXcs可以说分位格比较像“环节”的区分...但这也是类比...以创世来说,从无造有(父)、藉言创造(子)、继续创造(灵);这三者是创造的片段或环节呢?不如说是同一件事的不同环节。被造物必须分享“有”的源头“父”,是藉著言/道(子),并且创造一定要继续下去(灵);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继续下去指的是创造至“完成”--以“道”为蓝图)(这样才叫做“有”)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13:34:00
如果用型态论似乎更贴切环节的概念?三种不同的形态参与不同的环节,其本质仍为一,但却不得认可?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7 13:42:00
型态论不是讲环节,只是不断更换演员面具而已...缺点就是例如前面讲的“爱”要如何成立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14:20:00
若用爱或环节来比喻道教的"道"其实也说得通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7 16:45:00
改革宗神学有区分普遍启示跟特殊启示;基本上是说其他宗教、思想都有普遍启示,所以可以摸到真理的边或影子,但特殊启示(圣经)才是真正的真理...简单说就是瞎子摸象的比喻,基督教会说其他宗教思想都摸到部分;当然其他宗教可能也反过来说基督教只摸到部分...宗教学对于各个宗教的关系,有区分排他论、包容论跟多元论;sd大概是倾向包容论的模式吧...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18:23:00
同样内含多元,道教不否认有多神的特征,但为何基督教却否定?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7 22:09:00
所以你的尺度到底是什么?基督教的自我认知就是上帝是“一个实体”,是延续旧约的一神信仰,但从新约中理解到其有三个位格。这个基督教的自我认知,你要否定之的参照点或尺度到底是什么?(从耶稣的道成肉身、十字架理解回推至重新理解旧约经文中已有三位一体的概念)而三个位格也的确不是各自作乱、各拥山头,从来没有这样的状况发生,基督徒就是很清楚的认知并体会上帝只有一位:子是以肉身表达父,灵是继续完成子的工作、使人透过子而归向父。“三”从来不会造成混乱。(救赎的环节可参考前述创造的彼此相依之环节)^这边sd要先确定一下你的存有学概念是否正确,一个实体当然可以有多个性质,例如上帝有慈爱、公义、信实等性质;而性质概念跟位格概念又不同。位格概念的确是超出了亚氏存有学的范围。至于道教到底宣称自己是多神或一神,跟基督教自我认知自己是一神信仰,但此一神有三个位格;两边的关系到底在哪里呢?道教若是一神信仰,基督教就要接受之?基督教若是多神信仰,道教就要接受之?这个连动关系应该不成立吧。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23:09:00
一个实体当然可以有多个位格,但若用在一神论上容易产生模糊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7 23:09:00
道教的道井然有序,跟判断基督教的尺度连动性在哪里??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23:10:00
道的观念和上帝的观念有着共同处,在于一实体可多性质两者相类比后自然可以得出这种思维模式模糊的特性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7 23:11:00
1.性质跟位格是不同概念。 2.判断道教的尺度不是基督教,判断基督教的尺度也不是道教,任何宗教比较都要先处理尺度的问题。道教当然可以评论基督教,正如基督教也评论道教跟其他宗教一样;但这些评论只是该宗教的自我表达,不能变成被他评论之宗教的自我认知乃至判断尺度--除非要改宗了XDbtw,西方神学家对道家乃至道教的确很有兴趣;上次莫特曼来台湾就是谈道德经(用基督信仰去诠释XD),而后也去参观了一个道观还是庙的样子(年代久远,我忘记了...)
楼主: sdhws (sdhws)   2018-01-17 23:47:00
对非基督徒来说自然不会用基督教的尺度,如果伊斯兰和犹太教的质若我觉得有理,当然思维会向他们靠拢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8 00:28:00
你还是没有厘清你的判断尺度,例如一神论到底要由谁来定义?Aristotle?犹太教?伊斯兰?道教?你自己?(但你自己的尺度为何就是需要厘清的)基督信仰当然会说尺度是圣经,或者加上圣传、理性、经验(卫斯理神学四基石)至于谈到属性,三一论有所谓“属性相通”的观点,就是父子灵各自有的属性都是相通的;故三个不同的位格,但各自的属性却是相通,也因此分享同一个实体。你若接受道教说道的本质未必是一或多,或者回到存有本身甚至可以包容有、无、变动、一与多,那三一论中阐发的存有或实体概念不是你认为能够想像的,又有何妨?存有或实体概念本就超出人的想像,因为人/存有者(beings),是被实体或存有本身(Being)所规定,而非反过来。真正的尺度当然是上帝或存有或实体本身,而非其他。人间的一切尺度都是对此的类比、模仿罢了。“互渗互存(Perichoresis)”概念跟“属性相通”概念,都在谈那个实体的“一”。
作者: Kangin75 (Damaris)   2018-01-18 04:45:00
有宗教比较的书目推荐吗?
作者: theologe (表达你我的信仰~)   2018-01-18 11:24:00
如果他们是尺度,不就默认他们是“正确”的?那就信那些宗教就好啦 什么默认前提,就会导致什么结论。顶多会说,道教、伊斯兰也有类似的观点,但基督教告诉你“你还缺少的一件”,这样才叫做传教吧XD当然你现在就一直在对基督教说,按伊斯兰、道教等等的观点,你们基督教“还缺少了OOXX”XD有没有其他中立的尺度?例如哲学的存有学、自然科学等等?说实在是可以谈,不过还是会遇到Aristotle、自然科学都一样有其默认前提及盲点的状况。故outsider的episteme模式必然有其限度(而且很大XD),insider的phronesis模式是必然面对的--你必然需要进入基督教的尺度中,才能真实的去理解乃至评价(身证)基督教,其他宗教亦如是。当然,当局者迷,故没有一条没有漏洞/风险的道路。而说实在,若你只有“知识旨趣”,那宗教是你需要的吗?宗教就是让我们面对自己的“生命问题”,这才是其价值;顺着生命问题,我们寻求宗教的药方与帮助;宗教必然是外于我们知识限度的“他者”;故评价宗教的“尺度”,必然不会只在你我的“已知”、“已证成”范围。宗教经典、礼仪、实践等等,就是在传递那个他者的他性。我同意sd的部分是说应该好好理解对方的宗教,再表达想法,而不是一堆状况外的论断、评论...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1-18 13:40:00
传教大多是在讲故事和譬喻,不是教理问答和辩难宗教向平民传播很少是靠哲学辩论达成
作者: Kangin75 (Damaris)   2018-01-18 18:50:00
sd大谢谢您。我改天再看完相关系列的影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