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二法,皆可修禅致定,《长部33经/结集经》记载舍利弗尊者禀承佛命说法︰
https://agama.buddhason.org/DN/DN33.htm
乃以计数次序说法,其中二法提到 止观 ,三法提到 定。
止与观。
止相与持相。 巴利文 paggaha 译为“持”。
https://dictionary.sutta.org/browse/p/paggaha/
修止乃以止相,修观乃以持相。
止之专注而以专一止相于概念,观之专注而以专致持相于法相。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181.htm
三定:有寻有伺定、无寻唯伺定、无寻无伺定。
另外三定:空定、无相定、无愿定。
修止而定,是为 止定 之 有寻有伺定、无寻唯伺定、无寻无伺定。
修观而定,是为 观定 之 空定、无相定、无愿定。
【止定】
三定:有寻有伺定、无寻唯伺定、无寻无伺定,乃是以寻伺区分。
寻伺皆是初禅禅支,超越初禅之上乃无寻伺,止定之四禅八定及九次定如下︰
(梵︰梵界,光︰光界,净︰净界,宇︰宇界)
(空︰空无边处,识︰识无边处,无︰无所有处,非︰非想非非想处,灭︰灭尽定)
禅定 初禅 初禅 二禅 三禅 四禅 五禅 六禅 七禅 八禅 九禅
禅支 寻 伺 喜 乐 壹 舍 舍 舍 舍
禅境 梵 梵 光 净 宇 空 识 无 非 灭
止定定境,不一定是专一持续,也有可能会是断续维持。
目揵连尊者于四禅定中听见车马声,即是四禅定中断续会有刹那出入定境而可听见。
大乘初地者于觉知境界照见当下世界在于无边虚空,即是世间心断续缘取空无边处。
前者是定境中有缘取世间,后者是世间中有缘取定境,前者定多而后者定少。
修习止定,需要借由专一禅相。熟练止定,专一作意即可入定。
原始佛教修习禅相的十遍,是 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识。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1557.htm
【观定】
另外三定:空定、无相定、无愿定,乃是以观持入定之心态区分。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173.htm
https://agama.buddhason.org/AN/AN0582.htm
空定是观持以无我(体性)入定,无相定是观持以无常入定,无愿定是观持以苦入定。
三定定境无异,唯以入定之心态而区分,惯以无相定作为代表,因为定中作意于无相界。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043.htm
无相定,乃依五蕴性明而区分果位定境︰
无相定— 无想定 无相心定 无相心定 无相心定 无相心定
果定— 无果定 初果定 二果定 三果定 四果定
蕴性明— 色明觉慧 受明觉慧 想明觉慧 行明觉慧 识明觉慧
尊名— 阿摩罗 须陀洹 斯陀含 阿那含 阿罗汉
此五观定,皆以修观专致,具足观智禅阶而入定,其中色明与其他四明不同。
色明不涉心性,是于四禅观智入无相定,称为无想定,应于色界最高禅。
其他四明涉及心性,是于九禅观智入无相定,称为无相心定,应于相关无色界以上禅。
故而以下两经提及 无相心定 皆于 非想非非想处定 之后。
https://agama.buddhason.org/MN/MN121.htm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144.htm (前一经是讲 非想非非想处定)
▽由此而入无想定 ▼由此而入无相心定
禅 初 初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第 禅 禅 禅 禅 禅 禅 禅 禅 禅 禅
寻 伺 喜 乐 壹 舍 舍 舍 舍 舍 舍
观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智 一 二 三 四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名 缘 彻 生 生 坏 怖 过 厌 求 审 行 随 种 道 果 省
色 生 知 灭 灭 灭 畏 患 离 脱 察 舍 顺 姓 察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幼 熟
止定功夫修至四禅,转观可以容易直趋四禅观智,而入无想定。
止定功夫修至八禅,转观可以容易直趋八禅观智,而入无相心定。
修观成就可以止恶,故而佛陀称赞四念处及无相定而言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0598.htm
比丘们!有三不善寻:欲寻、恶意寻、加害寻。
比丘们!而这三不善寻在何处无残余地被灭?
对住于在四念住中善建立心者,或对修习无相定者。
比丘们!到那个程度,这就足以要修习无相定。
比丘们!无相定已修习、已多作,有大果、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