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明蕴界论 札记 觉悟之慧智历程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24-12-10 17:28:44
修习慧观的觉悟体验历程,有五个觉慧阶段,每个觉慧阶段中又有觉支观智的进程。
每个觉慧阶段的觉支观智进程,是有相同次第,但有不同程度的觉知体验。
就像要爬五层楼公寓的每层阶梯是构造相同的,但却有高度的不同。
所以在每层楼看到的阶梯结构是一样的,但从各层窗户看到的高度体验是不同的。
五个觉慧阶段是 色明(无果)→受明(初果)→想明(二果)→行明(三果)→识明(四果)。
到达每个觉慧阶段,皆是需要经历 觉支观智 之进程。
 观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十
 智  一 二 三 四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名 缘 法 生 生 坏 怖 过 厌 希 审 行 随 种 道 果 省
    色 生 印 灭 灭 灭 畏 患 离 脱 察 舍 顺 姓     察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智
          幼 熟
 觉  念 察 励 喜 宁 定           舍
 支  
 禅  念 寻 伺 喜 乐 壹           舍
 支           〔舍〕
 禅    初 初 二 三 四 ︰︰︰ 跳 ︰︰︰ 四
 那    寻 伺
由第一到第五观智,是提升观禅禅那的过程,到第五观智的四禅后,会经历跳禅破障。
所谓跳禅,就是慧观体验会在初二三四禅变换,直至到达十一行舍智的稳定四禅体验。
这段跳禅破障体验,佛陀不将其归为觉支,而是修习成为善旁观者之趋舍历程。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313.htm
佛陀对此如是而言由 定觉支 至 舍觉支︰
  心如此得定者成为善旁观者。比丘!比丘心如此得定者以成为善旁观者时;
  比丘此时发起舍觉支,比丘此时修习舍觉支,比丘此时而舍觉支修习圆满。
由 舍觉支∕行舍智 到时机成熟即可证果,证得不生不灭(生灭止息)之无相心境。
无相心境持续不断,即是无相心定,即是诸果果定。
证果之后,即具对应该果之觉慧,而不退转。
修习慧观的禅那功力,不是觉知就是持续停留在该禅那,而是可以任选以下禅那境界。
譬如慧观禅那功力已到三禅,平时生活不发起观力时,也是在普通概念境界生活。
因为具备三禅功力,可以容易作意慧观到达初二三禅的禅那境界,但到不了四禅。
慧观的觉支观智若不修习是会退失,所以如上三禅不修,是会退失到初二禅,甚至无禅。
但是觉慧不会退转,而觉慧至少会有对应该觉慧的生灭智功力。
凡夫修习慧观,到第四观智,开始真正觉知生灭,达到 无果向。
原始佛法传统因为无果未入解脱流,视其为外道境界,故而原本未立果位。
无果定 即是 无想定,无果即是证得大乘禅宗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之八地菩萨见地。
上乘亦因不重视入解脱流前之见地,故而未提,却而无果隐于观智历程之中。
因为第五观智后进入跳禅,上乘修习慧观会在此跳禅阶段证得无果,却因跳禅而忽视。
乃而无果证果会在跳禅时,使慧观修习由 无果向 而 无果 而 初果向。
然后上乘即由 初果向 而证得 初果;大乘则是证得无果后,返觅自性,而不修向初果。
 慧 色 ︰上乘︰→ 初果 → 二果 → 三果 → 四果 → 无余涅槃【了义】
 观 明 
 无 觉 ︰大乘︰→ 自性(识无边处) → 无住涅槃(识无边处天神生命)【不了义】
 果 慧
如上,是大乘误以无果之五蕴皆无自体,实则尚非五蕴无我,而未入解脱流之慧观见地。
另外,上乘因为未立无果,若是慧观证果未能细察我执,只凭证果止息生灭体验而计,
可能会误将无果认为初果,在计数四次不同阶段的生灭止息体验后,误以三果为四果。
每一果位可以保持其对应生灭智之慧观功力,若要提升至于果定则需相应定力。
每一果位若要遍历该果之觉支观智,也是需要相应定力。
https://agama.buddhason.org/SN/SN1314.htm
每一果位若要提升果位,需要先由该果转为下一果向,譬如 初果 转为 二果向。
转为果向会由生灭智重新开始,再走向行舍智而证果。
在果向期间无法入果定,除非退回原来之果,才能再入该果果定。
譬如初果升至二果向时就无法入初果果定,除非退回初果才能再入初果果定。
以是,由凡夫至于四果阿罗汉之慧观觉悟历程如下︰
对于利根众生,由凡夫至阿罗汉可于一瞬间完成,但还是会经历如下觉悟过程。
 凡夫→可达慧观功力相应之凡夫觉支观智(凡夫之第一、第二、第三观智)
 ↓↑
 无果向→可达慧观功力相应之无果向觉支观智
 ↓(无果当生不退转,来生未知)
 无果→遍历无果觉支观智→无果定(无想定)
 ↓↑
 初果向→可达慧观功力相应之初果向觉支观智
 ↓
 初果→遍历初果觉支观智→初果定(无相心定)
 ↓↑
 二果向→可达慧观功力相应之二果向觉支观智
 ↓
 二果→遍历二果觉支观智→二果定(无相心定)
 ↓↑
 三果向→可达慧观功力相应之三果向觉支观智
 ↓
 三果→遍历三果觉支观智→三果定(无相心定)
 ↓↑
 四果向→可达慧观功力相应之四果向觉支观智
 ↓
 四果→遍历四果觉支观智→四果定(无相心定)
 ↓
 无余涅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