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reading/storypage.jsp?f_ART_ID=181798
骆以军看小团圆》脉脉摇曳的张爱玲时间
2009/03/08
【联合报╱骆以军(作家)】
“有些事是知道得太晚了,仿佛有关的人都已经死了。九莉竟一点
也不觉得什么──知道自己不对,但是事实是毫无感觉,就像简直
没有分别。感情用尽了就是没有了。”
如同纳博可夫《幽冥之火》,通篇谵妄幻语全在伪造繁殖对一首凝
练、优美之诗的“真相翻转”。《小团圆》其名即对一才子佳人小
说三妻四妾、“大团圆”这个张爱玲底牌作为静物乡愁、金粉灿亮
鸳蝶小说的画片男女(她的诗)之感伤嘲诮,琐碎降格的话语暴动。
某部分言,这几十年张迷们前仆后继由那始终不出声自顾老去的女
作家,蛇蜕于不同切面不同人记忆破片,少得可怜的资料,像一艘
炸毁于遥远太空的漂浮零件,一次又一次组合著那个我们慢慢觉得
熟悉的张爱玲。
突然之间,这本三十年前被宋淇“拦胡”的小说,像巨神在我们头
顶亲手组架全景透视,塞爆了记忆说明书的张爱玲“事情应当是如
何?”或是,之前总遗憾她二、三十岁那些作品,虽然发著天才光
辉,却突然在成熟期离场无有真正够分量之长篇,“终于出现了”。
我读此书,愈往后读愈是痛苦。一个不熟悉的、奇异的脆弱或自虐
的感伤的张爱玲(她的母亲像一个伟大运动员的教练在反复对她进
行“无爱练习”)。像在交代什么,人生的开始,便在一种永不可
能“不像章回小说”的扮演之腻烦预知下,故布疑阵精刮世故,终
究还是灰灰扒扒地上当失手。
那整趟与整个畸形阴郁的家族(阿莫多瓦的《我的母亲》?),与
那位“疯人逻辑”天真烂漫的滥情男人,耗竭心力揣摩每一瞬心思
城府之拿捏──微笑、笑着说、沉默,连恋人絮语当下之低头害羞
都想到章回小说之俗套、见招拆招──终于空转成为“物自身”。
作为《红楼梦魇》或译注《海上花》那样透彻此种托伪、虚写、话
中有话、无意间一语成谶(预知死亡纪事)、官商情场对话之迂回
层次的现代中文小说语言大师,熟谙那些索隐派偏执读者(她自己
就是一个)会怎样进行阅读,文本之断缺、悬念与作者身世之谜的
庞大传奇工程,从“张爱玲小说”─“张胡恋祕辛”──《对照记》
的家族时间轴所谓“第二次死去”之多重复写……每一个叙事句子
必然如液态炸弹,语义汹涌、层层阴影下望,不断转频换档之延异
引爆……
当我们为邵之雍的征逐女色天花乱坠而替九莉不平时,请注意在那
幅“仕女图”中所有的男子:燕山、荀桦,上至父亲、家族长辈、
母亲的男友们,无一不在名媛女伶有夫之妇间梦游般无情与滥交。
父不父母不母、搞三人行的姑嫂,一种不知怎么给初剥光人皮、古
老的情欲找到现代性衣装或交欢礼仪的集体迷惘。熟谙性资本与“
婚姻”这老旧关系之权力交涉的“白流苏/曹七巧”们,便成了被
萃蒸去精魂枯谢萎白的一片花尸。
我想奉劝张迷们不要过度入戏,如王祯和所说:“回到小说本身。”
这是一本好小说,或这是张背了一生的斑斓织绣却又朽坏扭曲的一
架锦屏戏台,一种含情脉脉、摇曳晃颤的慢速“张爱玲时间”。仅止于此。
对一本好小说几经波折没烧掉拿到我们手中,做一个小读者,我充满感激。
【2009/03/08 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