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色,戒 ── 一个故事,各自表述

楼主: strawsack (苞)   2009-03-06 17:57:35
李安:这就是爱啊!
张爱玲:爱?哼哼!
张爱玲短篇小说〈色,戒〉的故事母题本于当时的真人真事,与其说李安改编这篇同名小说,不如说两者都是在同一母题下各自发挥的子题。
李的电影和张的小说,故事大纲和主要角色不变,但两者却有十分大的差异。
一、背景知识的差异:对于这样的事件,要将它加油添醋说给别人听,必然要先解释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一群大学生愿意牺牲奉献到这种程度?这是李安自己的提问,而他给的答案是邝育民和王家芝的遭遇背景促使他们愿意这样。对于这一点,张爱玲既不提问也不回答,因为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很多余。只要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愿意为了国家牺牲自己。﹝连作家都愿意抛弃艺术呼喊口号了。这也是张爱玲被骂汉奸的原因,因为她的文章不呼口号。﹞而张爱玲的提问是:为什么易先生那样老奸巨猾的家伙会上美人计的当?她的答案是,小说中王家
芝给易先生的答案:因为她要钱,而且她想要报复自己丈夫玩女人。光从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作者对于时代氛围体会的差异。这不能怪李安,毕竟他是现代人啊!
二、角色的表面情欲:在张的小说中,如果就原先易先生认知的两方关系,易和麦太太的外遇就像张其他小说中的外遇男女一样。男人贪吃,女人寂寞。男人贪吃想打野食,女人寂寞只是想要人陪。女人或许会依赖对方,但如果你要说这是爱的话,哼哼!你可以听到张爱玲在冷笑。因为易的身分特殊,所以麦太太又给了他一个自己一定要外遇的理由──报复。要男人相信一个女人愿意冒着风险和自己往来,报复比寂寞更可信。没错!男人都觉得女人的报复心足以毁天灭地。前述者,皆为张爱玲视角。而李安呢?他戏中易先生是寂寞的,而且因为压力大,他需要一个特别的抒
泄管道,所以他想搞外遇。﹝而且还有性虐待倾向。﹞而麦太太则用“爱”来打动他。
三、角色的内在情欲:前面谈的是以麦太太和易先生来说,现在则是以王家芝和易先生来谈。李安戏中的王家芝,因为爱国心加上喜欢邝育民,﹝我觉得李安很强调这一点,从一开始大家讨论要不要行动时,她是看了邝的眼神才决定加入;后来她和邝再次联系的种种细节也很明显是互相爱恋﹞所以加入这个行动。一开始她对邝是爱,对易是恨;后来,她和易之间的种种往来,到了决定攻击的那刻,她已经对易由恨变爱,对邝由爱生恨,当然前者促使她下决定的理由比后者大得多。她对邝的感情是复杂的,对易也是复杂的。至于李戏中的易先生,他本来只是想找个情妇,最后
他爱上了这个情妇。再来看张笔下的王家芝,一开始就被塑造成女强人,她曾经想过自己“可能”喜欢邝,但她后来又否定这个可能。对易,她总是心机重重,一直到买钻戒那一刻,易就要死了,她才想到“这个人可能是爱我的”。张笔下的王家芝,既没爱过谁,也没被谁爱过。她之所以愿意放过易,不是因为爱他,而是有感于对方“或许”爱自己,自己可能是第一次被爱呢!她对邝只是擦肩而过,对易则比较复杂,但她不承认那是爱。那易呢?当他枪毙了王家芝一伙后,坐在家里抽烟,他想的是“无毒不丈夫。我若不是这样的男子汉,她也不会喜欢。她应该算是自己的红
粉知己吧!”
有趣吧!李安戏中的男女,或因爱生恨、或由恨转爱,此爱恨之大,足以为对方死。而张笔下的男女,从不认为自己爱谁,只是觉得“我想他是爱我的”。
另外提一下,我一直对张小说中的梁润生很感兴趣,小说中他是个沉默的人,他和王的心结是因为他上过王。以张的小说看,王对梁的感情远较对邝复杂得多,因为梁是取得她初夜而她所不喜欢的人。至于邝,小说中她对邝并无恨意,可见她没有真的喜欢过邝。现在想来,越觉得读张爱玲的小说,其实是在读她的人。在她笔下,没有谁是值得爱得惊天动地的,就算是牵动生死,也只是因为“我没爱过谁,没谁爱过我,刚好遇上你”而已。哼哼!
唉唉!如果我是胡兰成,张这篇小说早个几年发表。我会问她:其实你谁都不相信,对吧?即使我们在一起,你也不相信我爱你,你也不相信自己爱我。那你为何和我在一起?只是寂寞,是吧?
作者: essendo (essendo)   2009-03-09 01:49:00
推~最后一段,张爱玲的口气用得好,哼哼!!
作者: zephia   2009-07-27 22:45:00
我没爱过谁,没谁爱过我,刚好遇上你。说得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