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把小团圆看完了,
看完有点怅然,
百转千回之后,
竟也是支持遗产继承人宋先生和皇冠出版社平先生的意思,
好险小团圆没有被销毁.... 也好险小团圆被出版了....
该怎么说?? 整部小说,很不张爱玲作品(前期)的味道,
不过看了《张看》与《对照记》等作品时,
也约略可以想像今天《小团圆》里的真相,那些事实的氛围,
以及小说部份的心情解剖。
然后今天跟着把《同学少年都不贱》补完,
惊讶发现,原来《同学少年都不贱》已经悄悄的是个序言,
赴美之前、赴美之后,张爱玲一直在成长,更成熟、更摩登,
在1970年代已经写着我们2000年的冷冽,
这是她一贯的生活态度和哲学,还好我们还可以懂得。
所以,幸好小团圆没有被销毁,
看了那些书信讨论,我也相信张爱玲原是愿意出版的,
销毁的理由太多,其中包括“讲到自己也很不客气”,
她是这样一个敏感和理智的人哪...
当年的“保护”、“建议不要出版”,也是对的。
不过,我很感谢、感动于《小团圆》最后还是出版了,
也许像张爱玲在《小团圆》里写的:
“自从写东西,觉得无论说什么都有人懂,
即使不懂,她也有一种信心,总会有人懂。”
虽然下句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更嫌自己说话言不达意,什么都不愿告诉人了。
每次破例,也从来得不到满足与安慰,过后总是后悔。”
但我想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张爱玲可以知道,
因为《小团圆》出版,让我更了解《同学少年都不贱》的心境,
也更肯定了《张看》、《对照记》里的迷迷濛濛领悟,
谢谢她给文坛的贡献,以及,给我们这些女孩子家的低语。
(不知为何,突然也很想念起王安忆《长恨歌》里的王琦瑶,
一种悲悽,以及淡然。
谢谢张爱玲,谢谢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