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教奇才商羯罗辟佛落败投河自尽因缘披露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3-08-15 13:42:34
转自:佛教新闻天地
https://blog.udn.com/acewang3005/106052389
印度教奇才商羯罗辟佛落败投河自尽因缘披露
商羯罗被印度教别派叫假面的佛教徒,死在第八世纪,佛教是因伊斯兰教14次入侵印度,
佛教僧人被杀光并且另有印度国王信印度教后也杀佛教徒,才在12世纪在印度消亡,商羯
罗称佛教空之上还有更高级的大梵,但谁看见了,谁证明了,这不过是可笑的稻草人论证
与循环论证。
印度教奇才商羯罗辟佛落败投河自尽因缘披露 【转】
  一、印度教哲人商羯罗相关简介
 
  商羯罗(Sankara),又称商羯罗阿阇梨(梵Sankara-acarya)、商卡拉。印度教吠檀多
派哲学家,婆罗门教改革家。生于南印度喀拉拉邦摩拉巴尔海岸的伽拉迪,属婆罗门种姓
。少年时随印度著名的吠檀多不二论者乔奈波陀(640~690)的弟子乔频陀学习婆罗门的经
典,后遍游印度各地,在贝纳勒斯曾与其他哲学派别进行辩论。在印度次大陆的四个方位
建立了四大修道院,组织教团进行传教活动。死于喜玛拉雅山麓的基达那特,时年32岁。
 
  商羯罗直接承袭吠陀之冥思方式与奥义书‘万物一体’之理论,又吸收大乘佛教思想
及耆那教部分教义,而改革婆罗门教为印度教,对佛教、耆那教造成极大之冲击;更为印
度思想界注入了新血,至今仍为印度思潮之主流。其所建立绝对一元论(或纯粹不二论)之
体系,认为现实世界皆为幻相(梵maya)而非真实,唯有个人之精神(我),和宇宙之最高原
则(梵),方为同一不二之真实存在。商羯罗把“梵”分为“上梵”和“下梵”,“上智”
和“下智”,“上梵”也称为“无性梵”(nirguna),它本身不存在任何性质。这个“无
性梵”与龙树的“空”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空在他的哲学中只属于下梵。
 
  商羯罗之生卒,约在公元700至750年间,或谓780至820年间。近年由于印度教在国内
的开始流传,某些印度教奎师那知觉派(又名奉爱瑜伽)信徒,为了给自己的信仰宣传造势
,频出某些耸人听闻之语,说什么“旷世奇才!将佛教逐出印度的商羯罗”、“商羯罗将
佛教彻底赶出印度”、“商羯罗理论是佛教在印度本土灭亡的根本原因”,等等,企图以
此贬低佛教,而不断扩张自己教派。
 
  那么,与此相关的历史真相又是怎样的呢?商羯罗(Sankara)这位曾经轰动一时的印
度婆罗门教改革家,并且影响流传至今的印度教哲人,为什么仅仅活到三十二岁便短命而
终呢?笔者近日上网搜索相关文章,忽然在《法称论师传记》中,发现一段与商羯罗
(Sankara)生死相关的文字资料,其中谈到商羯罗(Sankara)因与法称论师辩论失败投恒河
自尽而死一事,笔者觉得很有考证意义,特将其中相关文字史料摘录如下,以便读者参考。
 
  二、商羯罗时代佛教与印度教论战背景
 
  以下内容录自《法称论师传记》第二十六章 吉祥法称时代
 
  遮罗王去世以后,其弟遮罗悉耻罗治理国政二十年,西方大部归他统治。……那时中
部与东方大部的统治者是抵多王之子钵罗抵多与后者之子摩诃斯耶尼。北方有钵罗抵多王
的弟兄释迦大力住于诃梨堕罗城,在迦湿弥罗境内发布教令。……
 
  钵罗抵多王与摩诃斯耶尼王主要供养吉祥法称,释迦大力王供养毗昙大师世友,毗摩
罗旃陀罗王供养庵摩罗僧诃班智达、宝称钵罗杜多的弟子中观师室利崛多等。复次,在这
个时期,大体说来,佛教很是兴盛。但若与无著兄弟和陈那在世时比较,则东方与南方一
带,外道普遍增长,而佛教衰减。
 
  复次,般遮摩僧诃王时出现了两个外道阿阇梨弟兄,一个叫做达多咀梨耽乐三味;其
次叫做商羯罗阿阇梨耶得大自在天成就,带着瓶子,用幔帐围起来唸诵真言,大自在天就
从瓶子的中央露出颈部以上,教导辩论。他在藩伽罗国辩论,老比丘们说:“此人难与匹
敌。应该召请护法或月官或月称等阿阇梨前来辩论。”年轻的班智达们不听,说:“从他
国呼召辩论者,有损此地班智达们的声誉,我们比他们更有学问。”心怀我慢而与商羯罗
阿阇梨耶辩论,佛教徒失败。约二十五处法产的资具沦于外道。他们空无所有,约五百优
婆塞得不归入外道。
 
  这样在欧提毗舍国,也有商羯罗阿阇梨耶的弟子婆罗门跋咤阿阇梨耶,与前者类似,
由梵天女教示明处,在当地与内外道广兴净辩。内道的班达智鸠梨舍世质熟精声明与辩论
,他也像前者那样骄傲,以教为誓而辩论,外道胜利。好多内道庙宇被毁,特别是伽蓝民
和法产等被剥夺。后者的时代是护法与大德月等(月称与月官)等不在世的时代。
 
  那时南方一带,有辩论牛王之称的婆罗门鸠摩罗梨罗即童嬉与尊奉大天,行牛禁行的
速拿陀楼卢即食米屑师胜音二人,他们也在南方诸国作了多次辩论。佛护、清辨、法使、
陈那的弟子们与声闻僧众无论谁也不能击退他们的辩论,因而内道的享用属民多为外道的
婆罗门所夺。此事比以上所说的略迟。
 
  在此时期,护法阿阇梨的弟子提婆沙摩打算破斥月称而造《中观显白疏》在南方一带
与一些外道辩论,阿阇梨获胜,令娑罗婆诃那王归入佛教,他建立了很多佛寺和塔,也设
置法产。
 
  这个国王时代成道者瞿罗叉出世,庵摩罗僧诃阿阇梨的详细传记我没听到过,在别处
多少可以知道一些(据说宝称造有《入中论》的注释)。世友也造了《俱舍论》的注释,
此人即是《异部宗轮论》的作者。
 
  世亲大阿阇梨在世之前,十八部大致完整,过去教法遇敌衰退下去,减少了几部。其
间由于诤论和机运产生了种种没落,大众部中的东山部、西山部、雪山住部三部消灭;说
一切有部中的饮光部、说分别部二部消灭;上座部中的大伽蓝部和一切所贵部中的守护部
消灭,其余诸部还在弘通。
 
  声闻们修习的教法虽然五百年来已形衰微,然而奉持声闻宗见的直到而今还是很多。
有些教法史的著者说大乘兴起不久声闻乘就衰落了,认为大乘树立以后声闻众的权威渐趋
微弱,在此期间奉持声闻的似乎不大有,这是无稽之谈。自己这一边还不能肯定,就作为
千真万确似的教导他人,并且笔之于书,真乃怪事!
 
  三、法称论师相关事蹟介绍(资料来源同上)
 
  以前所有的学者都说他生于南方的胜主顶宝,现在虽然没有这样的地名,但由于内外
道都说吉祥法称的诞生地是睹梨摩罗耶国,因此古代这个国家一定叫作胜主顶宝。诞生的
时期显然是般遮摩僧诃王与抵多王等即位后不久之时,父亲是婆罗门族的外道遍行者沙楼
年难陀,自幼才智敏捷,精习工艺、吠陀及其支分、医疗、文法以及外道的一切宗见。因
而在十六岁或十八岁时即已通达外道的一切宗义。
  
  正在婆罗门们备加赞扬之际,他看到了一些佛经,看出自己的教主有过失,诸论很不
合理,佛陀和正法则与之相反。于是生起高度敬仰,改装为内道优婆塞。婆罗门们询问原
因,他称赞了佛陀,因而被他们驱逐。
 
  以后来到中印度,从护法阿阇梨出家,精通所有三藏,心中记诵的经咒总计达五百种
。听受其他的辩论的论典虽然很多,但心中不以为满足。
 
  从吉祥陈那的弟子自在军听受《集量论》一遍就与自在军相等,听第二遍时就与陈那
相等,听第三遍时知道自在军阿阇梨对于陈那的意旨未能通达,因而有几点错误。于是向
阿阇梨说了,阿阇梨非常高兴,开许他说:“你和陈那相等了,可以破斥一切谬误宗见,
还要著集量论的注解。”
 
  在那里从真言金刚阿阇梨正受灌顶,修持本尊。醢鲁迦现身说:“你有什么希求?”
他请求说:“乞求战胜诸方。”醢鲁迦说:“诃诃吽”之后立刻不见了。
 
  在那里又作了《赞连属》。这位阿阇梨的金刚阿阇梨有人说是陀利迦波,另有人主张
是金刚铃,但以说是登耆为宜。据说这位阿阇梨还著了一部《吉祥总摄轮修法》,相传是
鲁伊波所著的《金刚萨埵修法》,据说也是这位阿阇梨所做。
 
  之后,打算学得外道宗派的密语,化装为奴仆到南方一带,询问谁精通外道宗义。人
们说通达一切宗义,无有匹敌的是童嬉婆罗门,西藏说此人是童不取,是由于不知道系翻
译一词或是译自误字之过。有人说他是法称的舅父,但在印度全然无此一说。又有盗取宗
义的派密语时,用绳索系住婆罗门妻脚上的无名指等说,印度也无此说,不像是靠得住的

 
  童嬉从国王处获得巨大权势,享有众多肥美稻田、黄牛、水牛。拥有五百男仆、五百
女仆以及众多雇员。阿阇梨也在其中,内外一切事物,男仆五十人、女仆五十人的工作,
阿阇梨一人完成。童嬉夫妻很高兴,问:“你希求什么?”答:“乞求听闻宗义。”因此
听到了童嬉对弟子的讲学。有若干除儿子与妻以外不传他人的密语,由于作事得到他儿子
与妻的欢心,询问他们而通晓,于是知道了宗义的一切要点。
 
  一切如何破斥的方法已胸有成竹时,阿阇梨仔细观察其他弟子们求学的酬金如何,计
算了新学的学问和酬金,心想婆罗门贪财,若不给酬金,将要倒霉。他自己所给的工资有
五百个银巴那,又从住在彼处的夜叉处取得七千黄金银币,把这些金银施给童嬉,又以银
子为婆罗门们举行盛大宴会,当晚逃出。
 
  于是在前往一个有王宫的大集市迦迦瞿诃,在杜鲁诃摩梨部王所在之地张贴文告,问
有谁愿来辩论。奉持食米斋宗义的婆罗门迦那崛多此外有奉持六派宗见的约五百人集合起
来,辩论了三个月。逐渐把五百人驳倒,使归入怫教。国王受到影响,使他们之中的富足
婆罗门约五十人各设置一个内道法产。
 
  这话被童嬉听到了大为愤怒,亲自偕同五百婆罗门前来辩论。告诉国王说:“假如我
胜了,请杀法称!假如法称胜了,请杀我!”阿阇梨说:假如童嬉胜了,我或归入外道、
或杀、或打、或捆绑,国王自己知道。假如我胜了,请不要杀童嬉,然而应该使他入于佛
教,”于是以教为替而作辩论,对于童嬉所独有的五百个宗,以成百成百的正理异门—一
破斥。于是童嬉也供奉内道,五百婆罗门众知道只有佛教合理,因此在佛教中出家。
 
  此外还破斥裸衣外道罗睺钵罗底弥曼差声论师部陵迦罗瞿诃耶、婆罗门鸠摩罹难陀、
外道的辩论牛王迦拿陀楼卢以及住于宾陀山间的一切辩论家。还到达罗婆梨园,宣告此国
有谁能辩论,外道大部逃避,有些人承认不能辩论。此地原来败坏的法产全部恢复后,住
在一些寂静林苑中修持禅定。
 
  四、商羯罗与法称辩论失败投河自杀因缘(资料来源同上)
 
  那时商羯罗阿阇梨耶致书吉祥那烂陀,要作辩论,他们推迟到第二年,而从南方召请
法称。之后,辩论时期已到,钵罗底多王召集佛教徒们与所有婆罗门和外道于婆罗奈斯。
在国王与证人聚会之中,商羯罗阿阇梨耶与法称面临辩论时,而羯罗说:“假如我胜利,
请诸位选择投恒河或归入外道。假如诸位胜利,我们就投恒河而死。”
 
  于是开始辩论,法称一次又一次击败商羯罗阿阇梨耶,最后使他全然无话可说。于是
商羯罗阿阇梨耶打算死于恒河,阿阇梨劝阻,他不听,告诉他的弟子跋咤阿阇梨耶说:“
你来辩论,战胜这个秃头,不胜也好,我要投生作你的儿子,来和这些人斗争!”说完投
恒河而死。他的弟子持梵行一派的遍行者多人入于佛教,其余人们避走远方。
 
  就在后面一年投生为跋咤阿阇梨耶之子,跋咤阿阇梨耶供奉天神三年,又用三年时间
思考内道教理与破斥之术,到了第七年,如前之教为誓而辩论,跋咤阿阇梨耶又一败涂地
,也不听阿阇梨的劝阻投恒河而死。他的长子跋咤阿阇梨耶第二与商羯罗阿阇梨耶的转世
以及坚持自己教义的婆罗门众逃往遥远的东方。有心地正直的婆罗门约五百人在佛教中出
家,约五百人皈法三宝。
 
  摩揭陀国有富楼那婆罗门、末土罗有富楼那跋陀罗出现。他们的权势和受用都很大,
非常增长辩论术。为妙音天女与遍入天等自己的本尊所加持。他们也曾先后前来辩论,阿
阇梨以正理调伏,令人佛教,这两个婆罗门也在摩揭陀与末土罗各立内道法产五十处。于
是名声遍满大地,以后长住摩揭陀附近摩登伽仙人林中,成就多种明咒。
 
  以后宾陀山区,布湿波王之子郁普罗布湿波王,据说统治三百万村,受用之殊异等同
天神。阿阇梨游方到被人这样称道的地方,最后到达王宫。
  国王问他是谁。答:
   具智慧者大域龙,月官之说最清净,
   诗出毗罗精韵学,胜超十万舍我谁?
  国王问:“你是不是法称。”
  答:“在世上这样命名。”
  这个国王建立许多寺庙,法称住在这里,著七部量论。
  以后在国王的阙观上写上赞文:
   设若彼法称,说法日西没,
   诸法眠或亡,非法此方兴。
  在那里长时期弘扬佛教,此地出现了约一万个比丘,设置法产约五十处。
 
  之后来到边地瞿耆罗他,在那里也使婆罗门与外道多人入于佛教,建立乔答补梨佛寺
。此地外道极多,他们在阿阇梨的住处放火。火从四面烧来,由于随念主尊与秘密真言,
走向天空之路,来到离此地约一由旬此国王宫附近,众人无不惊异。现今所传的《八十成
道者赞》虽然不宜认为完全可靠,但所说的“消灭诤辩行虚空”,显然是依据这个传说。
 
  那时商羯罗阿阇梨耶再度投生,智力比前生更为锐利,精通辩论,天神全身露于瓶上
。到十五六岁时,打算与吉祥法称辩论,来到婆罗奈斯告知摩诃斯耶尼王。并公告各地。
于是从南方把阿阇梨请来,婆罗门人众约五千人与国王等无量人众又集合起来,如前以教
为誓,辩论中惨遭摧破,又如前阻止,但仍然投恒河而死。此际众多婆罗门如理地看到自
己的教义被破,因而有很多人出家,很多人作了居士。
 
  那时婆罗门毗底耶僧诃、提婆毗底耶迦罗和提婆僧诃即婆罗门的三大阿阇梨从迦湿弥
罗来到吉祥法称之前,以正直心广事研讨宗义,法称也教以正智。他们对内道大为敬信,
受取皈依和五学处,听闻宗义。特别是听了七部量论,极其精通以后,回到北方迦湿弥罗
国,弘传法称派的辩论法,同时传说第二人在婆罗奈斯久住。
 
  复又来到南方一带,在佛教尚未弘传和已衰落的各地,以辩论消灭敌法的逆缘。通过
法门收服国王和臣子等人,畅通无阻地发展僧伽和法产。阿阇梨本人所建立的寺庙也有一
百左右,策励他人建立的不计其数。由于这位阿阇梨所策励而归人佛教的比丘和优婆塞以
上总计据说接近十万人,但是又据称大部分是交付与其他亲教师和轨范师,与他有教法联
系的弟子虽然遍满大地,然而随侍于后的不超过五个人。
 
  到了晚年,以前的商羯罗阿阇梨耶投生为后跋咤阿阇梨耶之子,智力比以前更大,自
己的天神来到面前,亲教智理,有时进入他身中诠说前所未有的智理。年达十二岁时就要
和吉祥法称辩论。婆罗门们说:“请暂且同别人辩论。决定可以胜利。法称难以击败。”
但他说:“若不能战胜此人,得不到辩论的名声。”于是来到南方一带。约定谁要是胜利
,对方就归入他的教中。吉祥法称胜利,他就归入佛教。据说就在南方一带住于婆罗门优
婆塞行,供养佛教。他所建立的佛寺现在还存在。
 
  之后,寿命将尽时,在羯夜伽国建立寺庙,使很多人众归入正法后入灭,由同梵行的
人们在尸林中焚烧遗体,因而七日之间,降大花雨,妙者乐声遍满十方。遗体围聚成为类
似宝石的石块,毫无骸骨的迹相,到现在还设宴供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一】法称论师简介
  
  法称,梵名Dharmakirti。西元六七世纪之瑜伽行派论师,亦为著名之因明学者。生
于南印度睹梨摩罗耶国(梵Trimalaya),婆罗门种出身。少有才俊,早年修习婆罗门教
及外道诸学,达十八年之久,后学佛法始皈佛教为优婆塞。至摩揭陀国从陈那之弟子护法
出家修学,未久又依止陈那之另一弟子自在军(梵Isvarasena,音译伊湿伐逻羡那),钻
研陈那之‘集量论’,为之作注,即因明名著‘释量论’,学识堪匹陈那。又就金刚阿阇
梨受灌顶,游历诸方,弘法宣化。晚年入羯陵伽国建立伽蓝,入寂于该地。
 
  法称论师生于印度佛教渐衰之时,力挽教势,特以因明著称,影响后世甚钜。藏传佛
教大藏经丹珠尔(论藏)中,收录有其所撰著之释量论、量抉择、正理一滴、因一滴、相
属观察并自注、诤正理、他相继成就 (以上七书,世称因明七论)、本生广疏、佛涅槃赞
、吉祥金刚荼迦常爱赞等。此外,另著有大乘集菩萨学论、金刚针论,两书皆有汉译本。
其‘释量论略解’于1984年有法尊法师编译本出版。
>>>>>
[1] 文中提到商羯罗是印度教吠檀多派哲学家,即佛教常提到的外道六师之一
三大寺在小沙弥学习的基础课程,《宗义宝鬘》当中,首先先介绍了外道六师宗义,
再进入佛教内道宗义。《宗义宝鬘》在介绍外道六师的宗义里,包括了印度教吠檀多派。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提到:“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言…。”有时候会说到,
佛世外道有九十六种,六师为其著名之代表,所以佛陀以外道六师做为所有外道的代表。
[2] 板上曾发文过一些《摄类学》(板上po过的只有很前面部分),起源即法称的七部量论
摘自:达赖喇嘛基金会佛学班亲教师见悲青增格西2010及2011年二次教授摄类学讲记
“《摄类学》的起源是法称论师的七部量论(包括《释量论》等)。“摄类”即指总摄
法称于七部量论所呈现的论证方法以及由此发展出的世俗与胜义等内容。相较于七部量论
的深邃难懂,摄类学是以较通俗易懂的方式引领大家进入量论之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