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发意欲求佛菩提者,当发菩提心。” (6)

楼主: ykkdc (ykk)   2023-07-27 21:58:58
: 佛说:“发意欲求佛菩提(想成佛)者,诸欲求胜果(佛果),当发菩提心。”
: 大乘发心,发菩提心,菩提心欲求的是成佛,菩提心缘念佛果,以成就佛果为目标。
略释:菩提心 仓忠仁波切教授
以大乘而言,产生菩提心之前,必须先产生大慈、大悲,所以必须修习大慈、大悲;
产生大慈与大悲之前,必须先产生出离心。
“菩提”有三种:声闻乘菩提、独觉乘菩提、大乘菩提。
生起希求三乘菩提随一的心,皆是“发菩提心”。
“发”意谓生起、产生;“发心”意谓在心续中生起这种心、产生这种心。
所以,“菩提心”有三种差别:希求声闻乘菩提的心、希求独觉乘菩提的心、希求大
乘菩提的心。简言之,就是:声闻菩提心、独觉菩提心、大乘菩提心。
如果我们了解,自己相续中的轮回就是被业及烦恼之力所自主、根本没有丝毫的自由
,那么,我们就会希求获得断除业及烦恼之解脱。
所谓出离,也就是解脱。出离心,也是一种欲求(希求解脱、欲求自轮回中解脱)。
中文语词的使用上,凡是心类或觉知都加上“心”字,如出离心、慈心、悲心等等,
并不确认区分心(心王)与心所的差别。
然而,如前本文所说大乘发心的性相,菩提心是与自己的助伴“欲心所”相应之意识
认知,所以,因为它是心王(意识心王),故名为菩提心。
类似道理,出离心是希求解脱轮回,所以也是与欲心所有关。所谓出离心,也就是希
求解脱之心,那么,是出离什么?从哪里解脱?就是出离“由业及烦恼所自主之体性”,
从“由业及烦恼所控制之体性”中解脱出。
所以,希求(欲求)获得这种出离、希求获得这种解脱,如此的认知,就是出离心。
大乘的修行者,先于自身上修习苦(认知行苦)而产生出离心,之后再转移于他有情
上修习苦(认知行苦)而产生大悲,所以必定是先产生出离心之后,才能修大悲。
所以,产生大乘发心(大乘菩提心)之前,必须先产生大慈大悲,因此必须修习大慈
大悲;产生大慈与大悲之前,必须先产生出离心,因此必须修出离心。
再者,心续中产生大悲之后才能产生菩提心,当心续中任运产生菩提心之时,就是入
大乘道(大乘资粮道)。
如何是进入大乘道?大乘修行者心续中产生任运的菩提心──“发心为利他,欲正等
菩提”之菩提心,心续任运产生此心,就是进入大乘道,就是进入大乘资粮道。
以大乘而言,“菩提心”是──“为利一切有情而希求无上菩提的欲求心所”相应的
心王(意识心王)──安立此心王(意识心王)就是大乘菩提心。
此中“无上”意谓无有更上、无有更超胜。
“菩提心”自法是心王(意识心王),因为其是由(菩提心)自法相应的“欲求”心
所之力所产生,当相应的“欲求”心所(希求无上菩提的欲求心所)任运产生之时,与此
欲求(心所)相应的心王(意识心王),就是大乘菩提心。
菩萨的定义可安立为“未断尽所知障之已生任运大乘菩提心且无退失的补特伽罗”。
心续中产生非造作任运的“缘无上菩提之欲求心所”时,与彼欲求心所相应的心王(
意识心王)就是大乘菩提心,具大乘菩提心的补特伽罗就是菩萨。
何谓菩萨?“菩”意谓修行之目的,其目的就是无上菩提;“萨”意谓欲求之发心。
如是,以“为利一切有情,欲求自利圆满之无上菩提佛法身果位”的角度名为菩萨。
>>>>>
[1] 《杂阿含659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圣弟子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于
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是名念根。…”
[2] 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独觉菩提、大乘菩提
菩提二字,菩意谓断功德(属灭谛功德),提意谓证功德(属道谛功德)。
大乘菩提,何以又称无上菩提?因为没有再超越佛果之上的断、证功德,故称无上。
[3] 发心成佛,即成就无上菩提,亦即成就究竟圆满的断(属灭谛)、证(属道谛)功德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本师释迦牟尼佛本生):“三僧祇劫所修万行,利益安乐诸
众生已,十地满心…‘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般若经》:“菩萨摩诃萨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究竟圆满的灭谛功德),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名如来、应、正等觉,得一切相智(究竟圆满的道谛功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