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发意欲求佛菩提者,当发菩提心。” (2)

楼主: ykkdc (ykk)   2023-07-23 12:24:56
: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 “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发意欲求佛菩提者,诸欲求胜果(菩提果),当发菩提心。”
补充:菩提心教授
佛说:“发意欲求佛菩提(想成佛)者,当发菩提心。”
菩提是佛果,发意欲求佛菩提,即想成佛,想成佛即是发菩提心,发心希求佛果。
菩提心就是想要成佛,想成佛就要发菩提心,而不是发世间心,也不是发二乘心。
我们的身语意,为了让内心意欲发起菩提心,思惟生起菩提心的教授就很重要了。
在古印度佛教大乘传统当中,生起菩提心的教授,有七支因果教授和自他换教授:
(1)本师释迦牟尼佛传授弥勒菩萨的菩提心七因果教授
思惟菩提心七因果教授,于一切有情获得爱恶亲疏平等舍的基础上,缘一切有情思惟
1.知母->2.念恩->3.报恩->4.悦意慈心->5.大悲心->6.增上意乐->7.菩提心。
此七支因果,即六因一果合共为七,自心在平等舍的基础上,透过知母等前六者次第
思惟,最后产生结果生起菩提心,即为了究竟利益一切有情而欲求佛果菩提趣向大乘道。
(2)本师释迦牟尼佛传授文殊菩萨->龙树菩萨->寂天菩萨(入行论)传承的自他换教授
思惟自他换教授,于一切有情获得远离爱恶亲疏的平等舍的基础上,自心次第思惟:
1.思惟我爱执的过患->2.思惟爱他心的利益->3.思惟不做自他换的过患和修持自他换
的利益->4.思惟串习此等定能舍弃我爱执,生起珍爱众生以众生为主要的利他心。
最后在自心相续中生起菩提心,为了究竟利益一切有情而欲求佛果菩提趣向大乘道。
通常也可以将菩提心七因果和自他换的思惟结合而修。
我们的身语意三门当中,内心意知的觉知,透过菩提心七因果和自他换的思惟,而能
如理如量的发起菩提心,为了究竟圆满利益一切有情安乐,而欲求佛果菩提趣向大乘道。
>>>>>
[1] 辨析:有说,发心即菩提--那么,发心就是成佛了吗?此要观察,摄于止观的观
未入道的行者,透过菩提心的发心教授,思惟菩提心七因果教授或自他换教授之后,
生起造作菩提心,之后,透过不断串习,当造作菩提心转为任运菩提心时,即入大乘道。
透过菩提心七因果或自他换,生起任运菩提心的第一刹那,即是正式进入大乘道的第
一刹那,这是大乘道的起点。生起任运菩提心进入大乘道时,即进入大乘资粮道,透过大
乘道的五道十地拾阶而上,最后断尽烦恼障、所知障抵达佛果无学道,方圆满佛果菩提。
所以,并非是发心即成佛,而是发心是大乘道的起点、大乘道的第一刹那,菩提是佛
果、是果位,发心进入大乘道后,透过六度万行的因地正行,经三大阿僧祇劫成就菩提。
所以,发心和菩提二者,一者是大乘道因地的第一刹那,一者是大乘道成佛的果位,
中间经历了三阿僧祇劫,所以发心不即是已成佛,而是说发心是开始迈向成就菩提的因。
[2]《优婆塞戒经》:“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果位)。未得菩提,乃名菩萨(因位)。”
发心乃名菩萨,成佛方名菩提。菩萨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最后断尽二障成
佛。《大般若经》:“菩萨摩诃萨永断烦恼、所知二障,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成佛)。”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三僧祇劫所修万行…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成正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