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现观] 正式的观=止观双运,止观双运的界限 (59)

楼主: ykkdc (ykk)   2023-07-22 17:58:28
: 补充:佛典三藏说的有漏、无漏
: 摘自:《宗义宝鬘》洛桑却佩格西教授 法炬法师口译 释见谛法师编辑
: 毗婆沙宗的有、无漏观
: 1.就所缘与相应心所任何一者而言,凡是能增长漏(烦恼)的法,就是有漏法的定义
: 例如:五蕴。
: 如眼见花(花属色蕴),缘念花时,心若起贪,花便为有漏法。
补充:观--色蕴的分类与范围
摘自:〈The Opening of Wisdom-Eye〉达赖喇嘛尊者 陈琴富译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skandha,ayatana,dhatu)
五蕴:(一)色蕴(rupa-skandha)是由五根加上五尘所组成:
眼 耳 鼻 舌 身 (注:眼根等内在的五种具色根)
↓ ↓ ↓ ↓ ↓
色 声 香 味 触 (注:外在的色)
第十一个要素是法处所摄色(例如,无表色是法处所摄色,传授别解脱戒时,由作戒
生起无作戒,别解脱戒的无作戒体是无表色),它是看不见的法尘(avijnaptirupa)。
(...略...)
简言之,所有的有为法都包含在五蕴之内;十二处包含了有为法和无为法;一切能够
认知的法都包含在十八界之中。
也就是说,所有我们前一章谈论到属于两个层次真理(注:二谛─世俗谛、胜义谛)
的认知对象,都包含在十二处和十八界之中。
当仔细分析十八界,有六十二种要素我们应该辨明它,并了解它们的本质、功能、类
别等,同时了解他们如何的被放纵,并作适当的修正与开展。限于本书的篇幅,这里不讨
论有关的细节,读者可以参考相关的经典或是专论。
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应该有正确的认知,以致当他在生活
中生起这些经验的时候,能迅速而正确的辨别:“喔,这是某蕴、这是某处……。”
这种分析的认知,用在日常生活中当作一个观照的附属(观-巴利文vipassana 毗婆
舍那),配合了解我们如何放纵这些习气,并作适切的开展,有助于我们体证涅槃。
大多数人都无法满足自己的意欲,在不愉快和痛苦的经验中轮回,也称为生死流转,
因此他经历种种的烦恼痛苦。这个现世轮回的痛苦之因,是心受到类似贪、瞋和妄想等念
头染污的结果。因为这些习气深植于人心,除非直到我们完全灭绝它们,痛苦之流是不可
能干涸的。
为了远离痛苦得到解脱,只有一个途径也是唯一的途径,那就是破除这些与生俱来根
植于心的贪、瞋、无明等染污。至于如何破除以达成目标,我们将在以下的章节详述。
>>>>>
[1]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我们每个人的五蕴当中,色蕴属于色法,受想行识四蕴即是心(觉知的心心法)。
[2] 色蕴与色法同义,色蕴分为内色、外色
我们的色蕴,即色身,属于色法。
前文说到,花是色蕴、色法,然而,花并不是我们色身的身体,何以说花是色蕴?
因为,色蕴分为内色、外色--
1.内色的色蕴,即我们心相续所摄的色法,包括:眼、耳、鼻、舌、身等五种净色根
2.外色的色蕴,不属于我们心相续所摄的色法,包括:色、声、香、味、触。
十二入处当中,内六处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前五根是色法,意根是心。
六根所对色、声、香、味、触等五是色法,法处不周遍是色法,法处所摄色是色法。
所以,山河大地、日月星球、苹果、扫把、拖鞋,都属于色蕴,且属于外色的色蕴。
[3] 没有色蕴(色法)的地方,例如,无色界
无色界的众生不具足五蕴,无色界的众生只具足受想行识四蕴(即心),不具色身。
有以为,无色界众生没有五蕴,并非如此。因为误解五蕴等于色蕴,而无色界众生没
有色蕴(色身),故以为无色界众生没有五蕴,然而,五蕴并不等于色蕴,勿混淆。
[4] 如果对这些没有正确了解,那么,虽然你想修止观,但是却会观错了,这些都属于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