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现观] 正式的观=止观双运,止观双运的界限 (57)

楼主: ykkdc (ykk)   2023-07-20 11:32:18
: [2] 此处所述七作意,包括六因一果,由初禅近分六种作意的因,产生初禅正行作意的果
: 达赖喇嘛教授《菩提道次第广论》:“在此是针对如何从欲界到初禅的过程而讲。同
: 样的,从初禅到二禅也是一样,也要具足七种的作意,二禅到三禅也是具足七种作意;再
: 从二禅的近分而到二禅的正行,或者是三禅的近分到三禅的正行…(都是足七种作意)。”
补充:初禅近分至正行的七作意包括六因一果,获得第七个加行究竟果作意即获初禅正行
摘自:《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造论/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故预流(初果)、一来(二果),一切能得圣道毗钵舍那所依之奢摩他,即前所说
第一静虑近分所摄正奢摩他(初禅近分定所摄的奢摩他安止)。
如是当知,一切顿证诸阿罗汉(利根的慧解脱阿罗汉),皆依前说正奢摩他(最初获
得初禅近分定的奢摩他安止)而勤修习毗钵舍那,证阿罗汉。】
没有进入佛门、无明的众生,即使修到有顶(即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天),仍会感三
有苦(由无明缘行的行苦),仍在轮回中。
佛弟子虽然没有得到正禅(色界初禅正行以上),在魔紧盯的情况下,却能断三有。
马鸣菩萨这个颂文,是在赞叹佛陀的弟子,连初禅都没得到,就得阿罗汉果。利根行
者在没有好的工具情况下,却能逃出三界,是从这个角度去赞美。
有利根声闻与钝根声闻,《俱舍论》说利根声闻三生就能证阿罗汉,注解说可以不用
三生,二生就可以从资粮道至阿罗汉。
利根声闻是努力修止,得止后就拼命修无我慧,二、三生就成就阿罗汉。
钝根声闻会修世间道(色界初禅以上的四禅八定),世间道虽然能帮助修出世间道,
但它只是圆满因素,而且会花更多时间才能成就。
此处说有证得阿罗汉者连正禅都未得,这是在说利根声闻,因为他一直修出世间道。
当他证得阿罗汉时,尚在根本定中(透过初禅近分定,以无我为所缘,而证圣者的圣
根本定智),所以尚未得正禅,但是出定后,会四禅八定一起得。
一般状况,四禅八定是依--
“(初禅)近分禅、初禅正禅、(二禅)近分禅、二禅、(三禅)近分禅、三禅、(四禅)近
分禅、四禅正禅、(空无边处)近分禅、空无边处正禅、(识无边处)近分禅、识无边处正禅
、(无所有处)近分禅、无所有处正禅、(非想非非想处)近分禅、非想非非想处正禅”
的次序相继得到,每(由上地所摄的近分定)断除下地的烦恼,就会得到上地的禅心
(上地的正行定),如(由初禅近分定)断欲界烦恼会得初禅正禅(初禅正行定),(由
二禅近分定)断除初禅烦恼会得二禅正禅(二禅正行定)。
利根声闻对三界烦恼一视同仁,一起断,所以利根声闻断完三界烦恼,四禅八定一起
得。
【总应先生正奢摩他(属初禅近分),次即依彼,或由粗静行相毗钵舍那,渐进诸道
乃至有顶,或由无我真实行相毗钵舍那,渐行五道而趣解脱或一切智,是佛教中总印所印。
故随修何种瑜伽(不论声闻瑜伽、或独觉瑜伽、或大乘显教瑜伽、大乘密法瑜伽)皆
不应违越,是谓总显依奢摩他趣上道轨。】
总之,要先有止(正式的止=初禅近分定以上的真正奢摩他),得止后要修观。
修观(毗婆奢那)有二条路:
1.如果是修世间道,是依止而观修粗静相,直到有顶(即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
2.如果是修出世间道,是依止而观修无我,从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至解脱
或成佛。
>>>>>
[1] 我们的身语意当当中,止、观的修习,是由内心意知修习止、观。
一切有情无始劫以来,从本以来,每一位有情自身本具意知(在有情位称如来藏)。
而我们自身意知的本性(即意知的自性),本自俱足定心所、慧心所等心所法。
一位生在欲界的众生,他的身语意当中,当内心意知的定心所,透过九住心的九种心
一境性的住心次第之后,进一步获得正奢摩他,即成办了超越欲界九住心的初禅近分定。
由初禅近分定对治欲界烦恼而获得初禅正行定的过程,即初禅近分至正行的七作意。
[2] 《瑜伽师地论》玄奘法师译:
“由(初禅近分至正行)七作意,方能获得离欲界欲,何等名为七种作意?谓:了相
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初禅近分至正行的七作意,包含六因一果合共为七,七作意当中,当获得第七作意的
加行究竟果作意,即获初禅正行的果,获得初禅正行的果的第一刹那,即四禅八定的第一
刹那。以四禅八定来说,获得初禅正行的果的第一刹那,仅仅只是四禅八定的最初开始。
例如,菩提心的七支因果教授当中,七因果包含六因一果,透过六因的次第:1.知母
->2.念恩->3.报恩->4.悦意慈心->5.大悲心->6.增上意乐,最后结果->7.生起菩提心。
菩提心七因果当中,最后生起菩提心的果,不是就结束了,而是大乘道的起点。菩提
心七因果当中,当最后生起菩提心的果的第一刹那,仅仅只是大乘五道十地的最初开端。
[3] 进阶学习:佛典当中,初禅又称做“离生喜乐地”,何以故?初禅已离欲界一切苦受
(《增壹阿含经》:“汝今当修二法所谓止与观…复当更修二法所谓智与辩。”经典
说初禅离一切苦,指离欲界一切苦受,非已离苦谛,要智与辩也才不会误读以盲引盲。)
看到线上课程,如圣格西的《现观庄严论》,最近一个月刚好讲到禅定的近分、正行
脸书课程网址:https://www.facebook.com/rushengeshe
(注:初禅不等于初果,初禅以上的四禅八定,非佛教徒也能证得,即凡夫也能证得
色界、无色界的四禅八定。佛教利根的声闻,不必获得初禅,就能证初果乃至阿罗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