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现观] 正式的观=止观双运,止观双运的界限 (56)

楼主: ykkdc (ykk)   2023-07-19 19:27:09
: 补充:涅槃寂静无二门
: 摘自:2017年10月4日 月称菩萨《入中论》& 《缘起赞》第二天 达赖喇嘛尊者教授
: “缘生兴悲我敬礼。”悲心又可以分:“缘有情的悲心”(生缘悲)、“缘法的悲
: 心”(法缘悲)、“无缘的悲心”(无缘悲)三种。
补充:三种层次的大悲心--生缘悲、法缘悲、无缘悲
摘自:《入中论》讲记 2019-001 洛桑却佩格西讲授 札西老师翻译
丙二、别礼大悲分二 丁一、敬礼缘有情之大悲 丁二敬礼
缘法与无缘之大悲 今初
然后再下来,他是别礼大悲心,也就是说,各别礼敬大悲心来说,可以分为三种。
所以第一个,他礼敬的是唯缘众生的大悲心、唯缘有情的大悲心。
第一个偈颂说到,颂曰:
“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着法,如水车转无自在,缘生兴悲我敬礼。”
在第二个悲心,第二个悲心跟第三个悲心它是合在一起说的,就是,
丁二、敬礼缘法与无缘之大悲
颂曰﹕
“众生犹如动水月,见其摇动与性空。”
在这里来说,如果我们依《入中论》的自释,《入中论》在进一步来解释的时候,他
又加字来做解释。
“众生犹如动水月”这个“动水月”的譬喻,它会作为缘法悲心跟无缘悲心产生的一
个譬喻。
所以“众生犹如动水月,见其摇动”,那结合到缘法悲心,结合到自性空的时候,就
会结合到无缘悲心。
“见其摇动”来说明,是指说“见其摇动”所以它是刹那刹那坏灭,由“见其摇动”
以及刹那坏灭的道理,所以由这样的智慧摄持而产生的缘法的悲心,所以“见其摇动”,
以上是在讲缘法悲心。
所以“众生犹如动水月,见其摇动与性空”来说,“众生犹如动水月,见其摇动”,
这以上就是讲到缘法悲心的道理。因为“见其摇动”结合到刹那坏灭,由这样的智慧摄持
所生的悲心。
“与性空”就结合到无缘悲心了,“犹如动水月”的譬喻,结合到见有情它是自性空
,由自性空的智慧摄持所生的悲心就是无缘悲心。
所以以上偈颂它就是礼敬大悲心的内容。
当我们大悲心它在缘有情,希望众生离苦的时候,我们说苦可以透由思维八苦、六苦
、四苦以及三苦,可以透由思维不同的苦性,来产生对于希望众生离苦的大悲心。
就以八苦是最广的,八苦指的就是生、老、病、死的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
得苦、五取蕴苦(或有译为五蕴炽盛苦)。
五取蕴苦就是遍行苦。所谓的五取蕴苦,就是我们由业及烦恼所生的有漏的近取蕴,
它就是遍行苦。
因为凡是得到这样的一个有漏近取蕴,由近取蕴他就一定会辗转的产生诸多的痛苦。
所以说,当我们一旦由业及烦恼,而在轮回当中轮转的话,我们一定会周遍具有这样的苦
,所以我们称之为遍行苦。这个遍行苦的根源,是由轮回根本所造就的。
所以当我们在思惟欲令众生离苦的时候,透由这个苦的道理,我们要去思惟到苦的根
本、苦的根源,就像导师世尊他说到,“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
所以说到苦应知、集应断的道理,所以我们透由苦的了知,是因为帮助我们去追寻到
苦的根本是什么。
所以我们看到苦的根本,他一开始提到,“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而着法”。
我们说,“萨迦耶见”可以分为“我执”以及“我所执”。
一开始是先产生“我执”,是因为我们先有一个缘“我”的心,接着我们就会执“我
”是“自性成立”,以及“执我所”为自方成立,然后“次言我所则着法”,...(略)...
>>>>>
[1] 《入中论》根本颂:“缘生兴悲我敬礼。众生犹如动水月,见其摇动与性空。”
大悲心的三种层次:
1.“缘生兴悲”:生缘大悲,仅缘一切有情,希欲一切具有行苦的有情离苦的悲心。
2.“缘生兴悲,众生犹如动水月,见其摇动”:法缘大悲,由了解无常的智慧而缘一
切有情的悲心。法缘的法,了解四圣谛的无常等十六行相,如苦谛四行相的无常、
苦、空、无我。法缘大悲所缘的一切有情,由了解无常的智慧所差别的一切有情。
3.“缘生兴悲,众生犹如动水月,见其性空”:无缘大悲,由了解空性的智慧而缘一
切有情的悲心。无缘的无,了解无自性(空性)的智慧,包括补特伽罗我、我所及
诸法皆自性空。无缘大悲所缘的一切有情,由了解空性的智慧所差别的一切有情。
[2] 本文提到大悲心希欲一切有情远离的痛苦,指的是行苦,即四圣谛当中苦谛的真实义
轮回的体性,即是行苦。何谓轮回?即众生自心相续当中由业与烦恼无法自主引生有
漏近取五蕴的流转。众生相续中的业与烦恼,其根本是无明我执,轮回也就是众生相续当
中--十二缘起支的流转--即众生相续当中由“无明”缘“行”产生的“纯大苦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