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2年 菩提道炬论
讲述:达赖喇嘛尊者
中译:蒋扬仁钦
(三)2012年10月2日 上午
要如是的走上道谛的次第的话(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如同之前所
说的,成佛最主要的两大资粮就是“方便品”还有“智慧品”,这两者是永远不能分开的。
在此的“方便品”最主要指的是菩提心,“智慧品”最主要指的是空正见(般若)。
(注:透由思惟世俗谛的内涵,能够让我们积聚广大的福德资粮,它也可以称之为是
方便品的资粮;而透由观修胜义谛的法类,证得空性的智慧,累积广大的智慧资粮。
大乘行者透由思惟世俗谛的内涵,修练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修习慈、悲、布施
、持戒、忍辱等,属于福德资粮;而透由思惟胜义谛的内涵通达空性,属于智慧资粮。)
就以菩提心来讲的话,菩提心本身的性质就是“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这种很强大的希
求心,我要成就一切遍智,为的是什么呢?为了能够圆满他利。
但是,如果要使菩提心坚定的话,能够形成菩提心的两大因缘,这是必须要有的。
如果没有透过这两大因缘,只是靠回向,或者是靠发愿、祈求“为利有情愿成佛”,
这样的话,菩提心是没有办法产生的;
除非你前世有很大的对菩提心的串习、或者有好的习气种子,今生遇到一点点因缘让
你生起菩提心,说不定有可能,可是以正常的作法来讲的话,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菩提心最主要的两大因缘是什么呢?
“悦意慈心”,也就是,你必须要爱一切有情众生,爱他者;(不排斥他者弃舍他者)
第二者,就是众生现在遭遇痛苦的苦性的认知,我们要知道他遭遇的痛苦,到底遇到
的那个痛苦是什么,才有办法生起菩提心。
所以对“痛苦的认知”,以及爱护众生、真正慈爱众生的“悦意慈心”,这两者是必
要有的。
因为要了解众生所遭遇的痛苦是什么,所以我们现在要学到什么叫做苦。
如同佛在四谛法轮的时候说到了“苦”,之后又说到了“知苦”,所以在此的苦,我
们要知道的苦,并不是苦苦。
如同之前有说到了,“苦苦”是我们大家都自然而然不会想要的一种痛苦的感受,所
以这不需要刻意的去学习、去认知,这没有意义了(这不用佛陀说,大家都知道了)。
要知道的痛苦也不是“坏苦”,因为坏苦来讲的话,其实有经验的人,多多少少可以
知道,这种坏苦是不安稳的、不坚定,它不是真正的快乐,而是一种痛苦。
还有“坏苦”,以外道来讲的话,婆罗门教他们也知道坏苦的性质,所以知道坏苦不
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它也是在痛苦当中,所以这不是佛陀要我们去知道的、或者认知的一
种痛苦。(这也不用佛陀说,一般有经验的世间人或外道也都知道。)
因为一般的凡夫都知道,因为婆罗门教、或者有经验的长者,他们也知道(坏苦)这
是痛苦,所以要知道痛苦的这个部分,不需要经过佛陀的指导。(这不用佛陀说)
所以,佛陀叫我们知道痛苦是什么呢?就是第三者“行苦”,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去了
解的痛苦(知苦)。
(...待续...)
>>>>>
[1] 菩提心是由大悲心引生,大悲心是由出离心引生
菩提心的发心欲求,是想要成佛的发心。为什么欲求成佛?因为大悲心的缘故,大悲
心是不忍众生苦,想要利益一切有情脱离痛苦的想法,为了究竟利益有情所以我要成佛。
菩提心是由大悲引生,为了究竟利益一切有情,所以我要圆满成佛才有救渡的能力。
[2] 那么,何以生起大悲心呢?大悲心和外道说的慈悲有何不同?
悲心是想要帮助他人远离痛苦的动机,一般世间、宗教也都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佛教不共的大悲心为何呢?是看见了什么样的痛苦,所以想要帮助有情远离痛苦?
如尊者说,苦谛的苦苦、坏苦,也是世间人、外道知道的,所以不是苦谛的真实义。
佛教对于痛苦不共的认识是“行苦”,所以,苦谛的知苦--苦谛的真实义是认知行苦。
“行苦”即--十二缘起支由“无明缘行”产生的纯大苦聚集。
希求远离行苦,缘自己生出离心,缘他人生大悲心。首先要有行苦的认知缘自己生出
离心,而后才会有行苦的认知缘他人生大悲心,由大悲引生为利他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